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4铁岭国考完什么时候出成绩

辽宁华图 | 2023-12-31 08:05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铁岭国考完什么时候出成绩。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铁岭国考完什么时候出成绩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图片: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试课程】【国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 详述

  【面试公告】【面试名单】【调剂 公告 】【调剂职位】【调剂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 【体检公告】【录用公示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试题资料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铁岭国考完什么时候出成绩,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面试结构化中的六大禁区

  禁区一:小动作多

  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其中一个标准化就是考务标准化。一般来说,考场里会有5名、7名或者9名考官,这么多考官面对一个考生,考生的任何行为都会看在考官眼里。如果一场面试过程中小动作太多,比如频繁晃动身子、来回移动椅子,拿笔答题“指点江山”、不停地扶眼镜等,势必会影响考生在考官心目中的稳重度,进而影响自己的成绩。建议考生入座后尽量不要来回挪动了,不要有太多小动作,保持严肃性,专心致志答题,避免因为小动作而影响成绩。

  禁区二:音量过低

  一个好的答题,最起码得让考官听得清。如果答题声音太小,一方面可能考官听不清,另一方面显得考生底气不足、不自信。男生如果声音小,更显得没精气神;女生如果声音太小,会显得很柔弱,这些都不利于建立考生在考官心中的良好形象,不利于得高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建议音量都适当大点,但也要防止聒噪。

  禁区三:口头禅多

  一个优秀的答题,一定是主线突出,逻辑清晰的。如果考生把一些词汇来回反复的说,可能就成了答题的口头禅,比如“然后”“接下来”“嗯”“我认为”等。这样答题的话,可能会影响考官抓取答题要点,难以听清主线,进而影响整体得分。

  禁区四:无眼神交流

  面试是一场考生与考官的交流活动,一定要有交流感。如何建立交流感?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要和考官有眼神交流,切忌长时间低头答题。否则会显得考生不自信、气场弱,势必影响得分。考生平常模拟练习的时候就要尝试着望着对方眼睛答题,练习多了就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自然就习惯了。

  禁区五:思考时间过长

  结构化面试的考试时间一般以7到20分钟为主,如果思考时间太长,那么留给答题的时间就会变短。过短的答题可能会影响内容的完整性,甚至有时候思考时间太长会导致考试时间到而题目没答完,这势必会影响得分。建议每一道题的思考时间不宜过长,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答题,方便发挥。

  禁区六:内容太过模板化

  有些考生在答现象认知的题目时,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忘最后提“完善法律法规”的对策。但有些问题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的很详细了,这样的答题可能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会影响得分。有的考生在答调研类题目时,无论什么题干,第一步都是成立调研小组,其实有的调研很简单,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不一定要成立小组。建议考生还是要仔细分析题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答题,切勿生硬地套模板。

  结构化面试之三招助你脱颖而出

  一、语言流畅、自信大方

  如果我们查阅相关的面试资料,就会发现,对于面试测查要素,“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赫然在列,加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观点准确输出,那就更需要有流畅的语言来加持。试想,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时,如果发现对方说话像挤牙膏,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耐心在被慢慢消耗,甚至会在内心期盼聊天早早结束。推己及人,考官也是人,在考场上,各位小伙伴一定要确保自己在输出观点时语言流畅、自然不卡顿,而如何能做到语言流畅呢?一方面需要我们精准审题,定位考点;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语速不要太快,一般以每分钟220-240字为宜。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时刻留意自己的举止谈吐,尽量做到自信大方。答题时尽量不要面无表情,可以适度、自然地微笑,如果有考官看你,也要做到眼神交流,不要刻意回避。

  二、逻辑清晰、要点突出

  一般而言,公务员面试时长以15分钟居多,题量最多以3道为主。如何能够在这段时间内迅速让考官“get”到你的核心观点,最重要就是要逻辑清晰、要点突出。在我们日常交流中,如果对方在表达时兜兜转转铺陈许久,会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啰嗦?没有重点?没有获得感?达不到共鸣?还是兼而有之?所以,在面试中,我们组织自己答案时,就需要尽量结论先行,通俗地来说就是总括句先行,解释说明随后;同时也可以适度借助一些关联词,比如“首先”“第一”等等把自己的答案串联起来。这样一来,会让考官迅速抓住你的重点,二来,也会让你的答案不是长篇累牍,繁琐冗杂。

  三、转换思维、贴近政府

  无论参加什么样的考试,要想成为对方想要的人,首先我们得了解自己参加的是什么样的面试,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在公务员面试中,我们的目的是进入政府系统,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去为民服务。所以,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就需要学会“站立场”,也就是要站在政府的角度去思考你的考题。比如,对于“雾霾”,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普通公众的角度看待,那么很有可能你会答出“雾霾影响我的身体健康、出行体验”等等类似于抱怨的话语,但倘若你站在政府立场,我们就会意识到“雾霾”其实是我们经济高速、粗放发展的一个产物,是一个生态问题,需要我们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提倡公众绿色出行等等,让考官看到我们的大“格局”,才能收获考官的肯定。

  最后,希望各位考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我们的三招绝杀妙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备考,拿到理想的分数。

  【思维导图】

  结构化面试答题技巧:工作关系处理之常见矛盾

  在结构化面试的系统学习中,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模块就是工作关系处理,也是整个结构化面试中较为基础的模块。通过这个某块的学习,考生们开始张口答题,克服心理压力,抹去了所谓的“不好意思”。但因其看似简单,好多同学会忽视对该模块的总结及重视。今天我们就工作关系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矛盾进行总结,从而让我们的答题内容更加丰满,逻辑更加清晰,答题质量更高。

  【矛盾一】工作无法继续推进

  【答题要点】

  (1)缺乏经验:主动翻阅资料,熟悉流程;积极主动请教

  (2)效率过低:合理规划工作,制定计划表,确保进度;借助互联网手段:学习办公软件、政务操作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图标绘制软件;加班加点;寻求同事帮助;请求加派人手

  (3)分工不明:根据专业特长、工作岗位、诉求等合理分工,性格外向同事负责沟通协调,性格内向同事负责数据处理统计等,明确责任划分和任务完成期限

  (4)配合不足:主动了解;合理假设:认识不到工作的重要性(说明意义和完不成的危害;严肃进行批评);工作存在分歧(求同存异);家中有事(及时帮助,主动承担,请求增派人手)

  【矛盾二】作为新人,感觉压力太大

  【答题要点】

  (1)端正态度:正常的事情;自我反思,抓住自身存在的问题

  (2)积极解决:自我调节,读书、运动、写日记、冥想

  (3)借助他人:请教同事、领导亲友,寻求解决办法;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4)长效反思:保持好心态;提升自我;保持良好关系

  【矛盾三】被质疑;别人不接纳你的方案;与别人的想法不一致

  【答题要点】

  (1)沟通了解:质疑点、分歧点

  (2)合理假设:

  ①若是误会一场,则沟通化解

  ②若可以求同存异,无原则冲突,则本着利益最大化矛盾最小化的原则,融合各自方案,形成统一意见

  ③若一方更好,则择优选择,在优化一方的基础上予以完善,达成一致

  (3)完成工作:

  ①明确分工(根据能力、擅长点等),确定时限;②提高效率;③加班加点

  【矛盾四】推过,推脱责任,不愿承担,说是你的过错

  【答题要点】

  (1)沟通领导:主动道歉;承诺改正

  (2)沟通同事

  ①如果我确有过错,主动道歉,积极承担,和谐互助,完成工作

  ②如果我没有过错,存在误会,诚挚沟通,化解误会理顺思路,合力完成

  ③如果是对方问题,委婉提示,帮助分析,改正问题

  (3)反思提升:提高工作能力,减少失误产生;沟通交流同事,及时纠偏纠正

  【矛盾五】接到非直属领导命令

  【答题要点】

  (1)了解情况:工作具体情况

  (2)请示分管领导:汇报具体情况,听从安排

  (3)完成工作:制定计划;提高效率;加班加点等

  (4)汇报工作:向直属领导汇报,根据意见进行修改;直属领导向上级汇报

  除了我们总结的这五种常见的矛盾,还有好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多做总结,同时也要积累相应的语言表达及解题方法,努力做到“因题制宜”,而不是“千题一面”。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