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报考指导

首页 > 辽宁公安招警 > 报考指导

大连瓦房店市公安招聘辅警笔试科目

辽宁华图 | 2025-07-17 08:06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招警考试备考文章:大连瓦房店市公安招聘辅警笔试科目。更多辽宁公安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招警考试频道(https://ln.huatu.com/zhaojing/)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招警考试专属客服:点击招警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招警考试备考文章:大连瓦房店市公安招聘辅警笔试科目

  >>>>>公安招警问题详情扫码咨询,领取资料 <<<<<

  点击查看:辽宁公安招警考试公告>>>>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职位表>>>>

                   辽宁公安招警岗位职责>>>>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报名资格条件>>>>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报名信息表>>>>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待遇>>>>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招聘程序>>>>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笔试科目>>>>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面授课程】【 公安招警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公安招警公告】【公安招警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文章:大连瓦房店市公安招聘辅警笔试科目,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招警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招警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试题资料│刷题练习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笔试技巧│面试技巧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疑难解答│电话咨询│分校地址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安招警备考技巧

  1.配偶、子女、父母为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答案】正确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继承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另根据《民法典》一千一百三十条第一款,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2.《民法典》规定承租人在房屋租赁期限内死亡的,租赁合同自动解除。()

  【答案】错误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合同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二条,承租人在房屋租赁期限内死亡的,与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或者共同经营人可以按照原租赁合同租赁该房屋。由此可知“自动解除”的说法不完全适用。

  因此,本题错误。

  3.离异后的张某(女,36岁,无子女),由于倍感孤独,于是到孤儿院收养儿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收养小明(12岁,男)和小美(12岁,女)

  B.可收养小丽(6岁,女)

  C.只能收养一名

  D.须征得小秘(9岁,女)的同意才能收养小秘

  【答案】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婚姻法知识。

  第二步,AB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五)年满三十周岁。

  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二条,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小明为男性,与张某年龄相差没有四十周岁以上,A项错误,排除。小丽为女性,B项正确,当选。

  D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四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BD选项。

  【拓展】C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条,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有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收养孤儿、残疾未成年人或者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可以不受前款和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限制。

  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题干中,张某到孤儿院收养儿童,属于“收养孤儿”的情形,则张某收养的人数不受限制。C项错误。

  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纷纷出现人民群众自发给卡口工作人员送饭送水、主动到执勤点测量体温等群防群治现象,社会各界以主人翁姿态共建平安,群防群治的哲学依据是:

  A.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充分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无往不胜,一旦脱离人民群众便会一事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数次重大疫情,无论是消灭鼠疫、天花等历史遗留疾病,还是应对非典、禽流感等突发性传染疫情,人民群众组成的群防群控抗疫战线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如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只有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关键作用,发起广泛动员组织,凝聚群众智慧力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 全。由此可知,社会各界以主人翁姿态共建平安,群防群治的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选择A选项。

  2.下面与“天地为万物之本”相对立的观点是:

  A.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B. “形者有生之本”

  C. “心外无物”

  D.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天地为万物之本”意思为“天地”是世上万物产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天地”是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以物质为本源的是唯物主义。而C选项“心外无物”是由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意思为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是一种唯心主义。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出自南宋陈亮在《六经发题·书经》,意思为:撇开天地万物,不依于自然生活等内容,肯定也就没有“道”可言了。是一种唯物主义,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文集卷六六礼乐论》,意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意思为存在于天地间有形象的是万物,是一种唯物主义。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贯彻新发展理念”最能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能动作用

  B. 量变引起质变

  C. 事物的发展要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D.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洞悉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顺应时代和实践新要求,提出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进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了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能动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必然引起质变,使旧质变为新质,然后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新的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往复不已,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题干没有体现。B项排除。

  C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题干没有体现。C项排除。

  D项: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题干没有体现。D项排除。

  复合题

  2018年11月中旬,某市统计局对全市2000名18-65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有关“双11”网购情况的电话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7.5%的受访者参与了2018年“双11”的网购,其中64.4%的男性和67.2%的女性表示“有实际购物需求”是其参与“双11”网购的原因之一。

  

 

  

 

  (单选题)从上述资料中能够推出的是:

  A.参与“双11”网购的受访者中有人网购食品饮料的支出超过0.4万元

  B.“双11”网购日用品的受访者都选择了“有实际购物需求”的网购原因

  C.因优惠力度大而参与“双11”网购的受访者中一定有人网购了护肤美容美发用品

  D.“双11”网购支出0.8—1.2万元的受访者人数比网购支出1.6—2.0万元的多2倍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其他计算中集合类,定位表格与图2可知,网购食品饮料的占比为51.3%,支出金额在0.4万元以上的占比最大为1-80.1%=19.9%,而51.3%+19.9%<100%,意味着二者之间不一定有交集,不能直接说“有”交集,错误。

  B选项,其他计算中集合类,定位图1和图2。根据图形材料已知,“有实际购物需求”的占比为66.1%,网购日用品的占比为65.8%,二者加和超过100%,仅能说明网购日用品的受访者中一定有人选择了“有实际购物需求”的原因,但是否全部选择了这个原因,无法得知,错误。

  C选项,其他计算中集合类,定位图1和图2。根据图形材料已知,“优惠力度大”占比为64.5%,网购护肤美容美发用品的占比为38.1%,64.5%+38.1%>100%,故因优惠力度大而参与“双11”网购的受访者中一定有人网购了护肤美容美发用品,正确。

  D选项,表格材料中给出的网购支出情况有一部分未确定,故无法确定具体数量之间关系,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单选题)该市参与2018年“双11”网购的受访者中,选择3种网购原因的占比至多为:

  A.30.8%

  B.46.2%

  C.64.1%

  D.66.1%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计算中集合类。

  第二步,定位图1。

  第三步,限选三项即为可选一项,可选两项,可选三项。可选一项+可选两项+可选三项=100%,可选一项+2×可选两项+3×可选三项=0.6%+7.5%+10.6%+11.4%+12.4%+19.3%+64.5%+66.1%=192.4%,现要求选择3种原因占比最多的,联立两式并让可选两项为最小0,可得可选三项=46.2%。

  因此,选择B选项。

  (单选题)该市参与2018年“双11”网购的受访者中,男、女人数的比值最接近:

  A.0.47

  B.0.51

  C.0.59

  D.0.65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值计算问题,利用十字交叉法。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2018年11月中旬,某市统计局对全市2000名18—65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有关‘双11’网购情况的电话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7.5%的受访者参与了2018年‘双11’的网购,其中64.4%的男性和67.2%的女性表示‘有实际购物需求’是其参与‘双11’网购的原因之一”。图1中显示有实际购物需求的受访者占比为66.1%。

  

 

  第三步,受访者=男性受访者+女性受访者,已知整体和部分对应的比重,用比重十字交叉可得男性受访者和女性受访者的比值为:。

  因此,选择D选项。

  (单选题)该市恰有551名受访者2018年“双11”网购的商品类别是:

  A.服饰类

  B.家电及电子产品

  C.食品饮料

  D.母婴及儿童用品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2018年11月中旬,某市统计局对全市2000名18—65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有关‘双11’网购情况的电话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7.5%的受访者参与了2018年‘双11’的网购”及图2。

  第三步,根据部分量=整体量×比重和比重=部分量/整体量,这551名受访者占比为,结合图2与服饰类占比相同。

  因此,选择A选项。

  (单选题)该市受访者中,参与2018年“双11”网购的与未参与的相差:

  A.100人

  B.114人

  C.120人

  D.131人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的求部分量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2018年11月中旬,某市统计局对全市2000名18—65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有关‘双11’网购情况的电话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7.5%的受访者参与了2018年‘双11’的网购”。

  第三步,在受访者中,有47.5%的受访者参与网购,则有1-47.5%的未参与。整体量一致,则部分量差值=整体量×比重差值,代入数据可得2000×(1-47.5%-47.5%)=2000×5%=100(人)。

  因此,选择A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