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申论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备考技巧 > 申论

2017辽宁省公务员备考热点:留不住人才不能光怪“东部高校”

沈阳华图 | 2017-03-18 11:28

收藏

  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即将盛装起航,沈阳华图(http://ln.huatu.com)小编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7辽宁省考备考热点备考技巧等相关复习资料。话说再不准备你将有可能错过这次的机会!在此,沈阳华图预祝各位考生2017辽宁省考成“公”!

  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记者会上,再次回答了记者关于重点高校到处挖人形成恶性竞争的问题。陈部长回答:“挖人才是在挖人家的命根,希望东部高校手下留情。下一步我们会引导各高校形成联盟,制定公约,对薪酬条件大体做出规范,制止恶性竞争。”

  这已经是今年以来陈宝生第二次做这样的表态。在2月底教育部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陈宝生已经向上百名来自全国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代表公开呼吁过,“东部各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

  教育部在2017年1月印发的《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

  由此不难看出,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校外流现象已经引起教育部长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在上个月前的教育部会议上,还是在上周的人大记者会上,陈部长都坚定地呼吁东部高校“手下留情”。

  从现象上看,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校的精英人才往东部、沿海高校流动由来已久,这客观上造成了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校引不进、留不住精英人才;相对地,东部以及沿海地区高校不仅能吸引顶尖人才加盟,而且还能从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校挖来学术带头人等高精尖成熟人才。这就造成不同地区高校人才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进而带来不同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差距越拉越大的现实困境。

  高精尖的精英人才流动遵循客观规律,一方面往报酬、待遇高的地方流动,这是所有人才流动的普遍规律;但另一方面,高校的高精尖科研人才所看重的还不仅仅是报酬、待遇,而是学术环境、学术资源以及学术交流。即便是抛开薪酬的差距,东部及沿海地区高校所能提供的学术环境、学术资源以及学术交流机会,是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校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事实上,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校在引进高精尖人才上面是舍得花血本的,开出的条件甚至要优厚于东部及沿海地区高校。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院士”,中西部的高校可以毕其校的资源来引进、留住;而在东部沿海地区,一间高校有好几个“院士”,引进的条件反而就没那么优厚了。所以,试图依靠限制薪酬的办法,更可能的效果是进一步削弱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高校引进、留住高精尖人才的能力。

  高校人才的流动不仅不能加以限制,反而应该给予鼓励。一个具备高精尖水平的人才,他一定要在最适合他的地方才能发挥出最好的能力,彰显出最大人才价值。强行将一个高精尖人才约束在并不具备资源、条件的中西部高校,反而是人才的浪费。

  不能限制人才自主流动,问题的根源应该聚焦在高校挖掘人才的动机上。说实话,恰好是各种评级、评优设置了对教研队伍的学历、职称、级别的硬指标,才会导致各个高校,不仅是东部及沿海地区的高校,而且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校都会拼命引进符合评优评级条件的“人才”,而罔顾是否具备真才实学,或能否在本校做出成绩。

  例如,某高校要申报某一流学科,根据要求申报团队必须符合学历、职称、级别的硬指标,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该申报材料再优秀都不能被认可。为了达成申报的要求,该高校只能挖空心思高薪引进符合硬指标的人才,哪怕他什么事都不做,但能助申报成功也功莫大焉。

  显然,这才是各高校非理性抢挖人才的根源。一个人才,只要他学历、职称、级别,以及那拿下的课题级别,以及发表论文数量、级别和引用因子满足学校评级、评优的要求,都会成为高校人事部门抢挖的对象。至于人才是否能在本校发挥作用,在教学、科研上面做出成绩,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正常的秩序应该是,人才自主自由流动,而高校并不会对抢挖人才兴致勃勃,而应该致力于筑巢引凤。

  任何时候,梧桐树抢挖凤凰,都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相关推荐:

  辽宁省考笔试红领系列主题备考讲座  没岗位 钱全退 红领决胜23天无忧笔试班

  2017辽宁省公务员笔试课程招生简章 过关才是硬道理  2017辽宁省考红领培优笔试课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