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工作回顾
1. 经济增速继续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增速居全国第1
2. 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
3. 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历史性突破。
4.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5. 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1625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实现深度融合,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65.5%,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5%和75.8%。国家电子政务云南方节点建成。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
6.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11项年度改革任务。
7.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城镇新增就业77.7万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9.6%,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重点工作:
1. 坚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超常规推进脱贫攻坚战。全力打好“四场硬仗”,狠抓“五个专项治理”,实施“四个聚焦”,按照“八要素”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和“冬季充电”,夺取了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决定性胜利。
2. 坚持调优结构加快转型,全方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3.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出重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扎实推进“双十工程”。
4. 坚持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多渠道扩大有效投资。
5.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下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
6.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调增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建成公办幼儿园669所,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973所。
7. 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施策,出实招防范化解风险。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和“1+8”系列政策
8. 坚持依法履职提升效能,严要求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二、2019年政府工作总体考虑
经济增长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力争超过1.6万亿元。
脱贫攻坚目标: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0万人,18个县通过脱贫摘帽考核验收,17个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全面完成188万人搬迁任务。
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每人7.3万元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9%,森林覆盖率达到58.5%。
民生保障目标: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必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坚决听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令。
二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三是必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四是必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五是必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六是必须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三、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
(一)深入推动农村产业革命。认真对照“八要素”要求,以500亩以上坝区和25度以下坡耕地为重点,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专精特优”农产品,着力培育10个百万亩农业生态产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持续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认真落实“六个坚持”“五个三”部署,建成安置房16万套,完成年度6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三)持续打好基础设施硬仗和“三保障”硬仗。
(四)推动脱贫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对16个深度贫困县,今明两年省级财政每年再各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
(五)统筹用好各方帮扶资源。将东部省份对我省的帮扶资金集中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医院建设。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和“百千万行动”,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抓好生态、旅游、“文军”、体育、消费等扶贫,新增生态护林员1万名。
(六)确保脱贫资金投入。继续加大财政脱贫资金投入,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贵州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
对已脱贫摘帽县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责任不松,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发挥农业“压舱石”“稳定器”重要作用。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计划,因地制宜确定村庄整治类型,实施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四个专项行动。
四、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决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主攻方向。
(一)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我省发展实体经济,关键是要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工业做强做优。
(二)深度推进大数据融合发展。按照“四个强化”“四个融合”的要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应用,加快推进贵阳5G实验网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华为、苹果、腾讯等大数据项目建设。省级政府部门和市州政府开放数据全部接入“云上贵州”,电子政务网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
(三)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深入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
实施智能网联汽车、植物萃取等科技重大专项。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申建贵遵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增400家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独角兽企业“十年百企千亿”培育行动。
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上市。
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黔归人才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培育壮大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等旅游产品;加快建设“快旅慢游”体系;
(五)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
(六)着力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七)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八)高水平推进改革开放。
(九)积极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和金融风险。
五、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一)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
(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三)培育壮大绿色产业。
(四)大力倡导绿色生活。
(五)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促进就业创业。
(二)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良好师德师风,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抓紧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学前三年入园率提高到88%。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支持计划,加强优质高职学校创建。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调整优化高等院校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支持并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三)加快健康贵州建设。
(四)大力发展文化等各项事业。
(五)织牢社会保障网。
(六)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解决280万左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处置隐患里程5000公里。(3)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3万个。(4)建设500所公办幼儿园、50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5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启动建设50所“强基”工程中等职业学校。(5)为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免费发放营养包。(6)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0万人,强化40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8.38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万户。(8)建设城乡养老机构设施500个、精神康复社会福利院5所,新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农民体育健身设施466个。(9)建设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3万户、农村公共卫生厕所5000个、旅游厕所260个、城镇社区公共卫生厕所350个。(10)开工建设建制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60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0个。
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全面加强政府法治建设。
(三)全面加强政府能力建设。
(四)全面加强政府作风建设。
(五)全面加强政府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