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制度从含义上看,一般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者是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法令,风俗习惯等规范。所以,在形式上制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正式制度,二是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主要包括规则、机制和体制,非正式制度主要包括风俗、习惯等,今天主要谈一谈正式制度的三个层次。
(1)所谓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具体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不成文规定,而更多时候,规则是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例如教室管理规定、宿舍管理规定、村民自治规定等。
(2)机制,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对机制这一本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机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和为什么由这些部分组成;二是机器怎样工作和为什么要这样工作。把机制的本义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的机制。如引申到生物领域,就产生了生物机制;引申到社会领域,就产生了社会机制。因此,机制就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够协调运行,从而发挥最大的功能性作用。
在申论的实务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用到哪些机制呢?一是科学的决策机制;例如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二是预防应急机制;例如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专项应急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开设热线电话,收集各方资讯,协调有关单位协调开展工作。三是组织协调机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执行机制。四是监督落实机制。五是总结反思机制,告诉我们在任何工作在结束时,都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及时吸取教训,充分交流经验。
(3)体制(政策)。体制是规则和制度的综合性统称,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当前最大的体制性问题,就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比如,目前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典型的多出管理、权责划分不清。针对体制政策出现问题,需要出台政策性法规,逐步建立完善地方政府领导责任、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社会监督责任,通过这些举措来逐步完善体制,小伙伴们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