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军转干报考指导

首页 > 辽宁军转干考试 > 报考指导

2021年辽宁部队文职招聘公告

辽宁华图 | 2021-04-07 13:53

收藏

  锦州华图_辽宁军队文职招聘网为您提供辽宁军队文职考试备考文章:2021年辽宁部队文职招聘公告。更多2021年辽宁省军队文职考试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军队文职考试网频道(http://ln.huatu.com/jzg/)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2021辽宁军队文职考试图书资料

  锦州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备考文章:2021年辽宁部队文职招聘公告

  2021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公告  

  2021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职位表  

  2021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涉辽)职位表  

  2021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大纲  

  2021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报名入口  

  2021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报名条件  

  2021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缴费入口  l

  2021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1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考试时间

  报考条件

  (一)政治条件。报考人员应当符合军队招录聘用文职人员政治考核的标准条件。

  (二)学历条件。报考人员应当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报考在艰苦边远地区、岛屿的岗位,以及特殊岗位可不作全日制要求。驻艰苦边远地区、岛屿的单位定向招考军队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的配偶子女,未婚军队烈士的兄弟姐妹,以及现役军人配偶,除教学、科研、工程、医疗专业技术岗位外,报考学历要求可以放宽至大学专科。报考护理、艺术、体育岗位的,可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三)资格条件。报考人员应当具有招考岗位要求的职称和职业资格。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外,报考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博士研究生报考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不作资格条件要求。

  (四)身体条件。报考人员应当符合军队招录聘用文职人员体格检查的标准条件。

  (五)年龄条件。报考科级副职以下管理岗位或者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报考科级正职管理岗位或者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

  (六)其他条件。在符合以上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具体报考条件由用人单位根据招考岗位需要确定。

  报考人员取得学历学位,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

  图书推荐:

  2021全新版—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岗位能力+公共知识 (教材+历年+考前1001题+15天冲刺卷)

  2021全新版军队文职考前必做1001题(上+下)套装

  2021全新版—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岗位能力+公共知识 (教材+历年+考前1001题)5本

  2021版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岗位能力+公共知识+历年真题试卷+考前必做1001题+教育学)6本

  2021版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岗位能力+公共知识+历年真题试卷+考前必做1001题+护理学)6本

  以上这些就是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备考文章:2021年辽宁部队文职招聘公告,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加强练习,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锦州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军队文职备考技巧

  成语题的五大陷阱

  成语辨析题是言语科目的常客,对于考生来说,在做成语辨析题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解题误区。本文把该类题目容易碰到的“雷区”做了以下总结。

  陷阱一:轻重失度,头重脚轻

  在成语辨析题中,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陷阱二: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考生们应该知道,在做成语辨析题的时候,有的成语意思相近,然而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这时就需要根据语境加以区别,不可褒贬颠倒,以防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陷阱三:敬谦错位,主客混淆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敝帚自珍”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若将其混淆,可能造成误用。

  陷阱四:对象错误,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陷阱五: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由于每个成语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它们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出现功能混乱的错误。

  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成语辨析题常会出现以上五种陷阱,考生们一定要切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大家可以在平时练习中多总结,这样在做2020年部队考试言语题目的时候就能有意识地避开这些失分点。

  翻译推理解题思路

  解翻译推理的题,总共分两步:

  第一步 把自然语句(大白话)转换成逻辑语言

  第二步 验证选项是否符合推理规则

  先看第一步翻译,打比方说,“如果天下雨,地就会湿”,句子的前半句“天下雨”成立,后半句“地湿”也一定成立。但反过来,“地湿”却不一定是因为“天下雨”,这叫“前推后”成立,后推前不一定成立。在逻辑里面,前推后,后也能推前,称充要条件;前推后,后不能推前,称充分条件,反之为必要条件。显然前半句“天下雨”是后半句“地湿”成立的充分条件。所以遇到这样的战役都通通使用通关技能“前推后”,那这样的战役在茫茫题海中该如何识别呢,下面放个大招,上个真题:

  【例1】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A. 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 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 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 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

  观察上面的真题,有如下特点:一是题干或选项中含有逻辑关联词(例如:如果……就……);二是提问方式一般为由此可以推出;三是选项之间差异性不大。如果看到一道题基本满足上述特点,就可以用秘籍了,但友情提示,“前推后”的通关口令有它的适用条件,一般情况下当题中会出现诸如“如果就”、“如果那么”、“若则”、“只要就”、“必须”和“A是B的充分条件”这样的通关提示,官方说法是“如果就”的替代关联词,通俗的说见到它们一般都使用“前推后”的解题方法。

  翻译解题第二步,验证选项是否符合推理规则。推理规则三句话:“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必然”,结合上面例题,翻译:如果就,前推后,杀人犯推出在现场。其中,杀人犯是条件,在现场是结论。第二步,验证:A选项在现场为肯定翻译的结论,根据肯后不必然,后面的结论肯定,要求条件杀人犯是不确定的,但选项中肯定张三是杀人犯,不符合推理规则,排除。B选项不是杀人犯否定条件,根据否前不必然,要求结论不确定,但选项中确定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不符合推理规则,排除。C选项不在现场否定结论,根据否后必否前,要求条件也否定,选项中王五不是杀人犯符合推理规则。D选项不在现场,根据否后必否前,要求条件也否定,但选项中许六是杀人犯,不符合推理规则,排除。综上所述,只有C选项符合推理规则,所以本题答案选择C。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