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备考技巧

首页 > 辽宁教师资格 > 备考技巧

2021下半年辽宁教师资格证招考报名入口正式开通

辽宁华图 | 2021-09-06 09:00

收藏

  沈北华图_辽宁教师资格招聘网为您提供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2021下半年辽宁教师资格证招考报名入口正式开通。更多2021年辽宁省教师资格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教师资格招聘网频道(http://ln.huatu.com/jiaoshi/)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400-024-1113。

2021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图书

  沈北华图小编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2021下半年辽宁教师资格证招考报名入口正式开通   

  2021下半年辽宁省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工作通知已于8月发布,笔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报考者可于2021年9月2日0时—5日17时点击下方图片进入2021下半年辽宁省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入口。

  笔试报名具体步骤:

  1、登录。考生点击上方图片进入查看所在省报名公告,按照导航页面指引进入所在省报名入口。

  2、注册。考生须认真阅读、充分了解本省报考要求后方可进行。注册时要求考生填写报名公告规定的证件号码、姓名、手机号码、登录密码等信息,并在网站认真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电子版),确认承诺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3、填报个人信息。考生本人须如实填写户籍所在地、居住证申领所在地、是否在校生、是否师范专业、毕业学校、在校生学籍学号、最高学历及证书编号等信息,并按照格式要求上传证件照(免冠、正面、彩色、白底,JPG/JPEG格式,不大于200K)。

  4、填报报考信息。考生按照本省公告要求选择考试类别、考区、科目(所报科目须一次性勾选,一经审核通过,不得增加或更改)。提交信息后,考生报考状态变更为“待审核”。考生报考有关信息在审核前均可以自行修改。

  5、接受审核。各省考务工作人员将在规定期限内对考生报考信息进行审核,是否需要考生到达现场详见各省报名公告要求。审核通过的考生状态变更为“待支付”。未通过审核的考生,可在报名截止日期前修改、完善报名有关信息,重新提交报考信息,重新接受审核。

  6、网上缴费。各省考生均可通过网上缴纳考试费。完成缴费考生的状态变更为“报名成功(已缴费)”,完成报名。通过审核,但逾期未缴费考生,报名无效。一旦报名成功并完成缴费,概不退费。

  7、打印准考证。考生考前一周可通过报名网站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8、考试资料下载。各类别、科目考试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均有详细说明,考生可通过报名网站“资料下载”栏目免费下载。

  笔试时间:2021年10月30日,具体时间安排:

  图书推荐:

  2021下半年升级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小学】公共课10本(点击购买)

  相关信息推荐:

  2021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课程

  2021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课程

  2021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1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以上这些就是沈北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文章:2021下半年辽宁教师资格证招考报名入口正式开通,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沈北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国考面试备考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儿童认知发展到达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A.多维思维产生 B.思维出现可逆性

  C.具体逻辑思维萌芽 D.守恒观念形成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 )的教育思想。

  A.教学相长 B.因材施教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启发式教学

  3.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

  A.强调利用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相联系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强调利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联系

  D.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与学生认知需求相联系

  4.(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育思想。

  A.皮亚杰 B.班杜拉

  C.朱智贤 D.斯金纳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

  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

  6.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 )。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7.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建立以( )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A.城乡教育附加费 B.校办企业收益

  C.企事业单位支出的教育经费 D.财政拨款

  8.母亲让自己的儿女帮她料理家务,让女儿去擦盘子,让男孩去拖地,但是男孩溜出去玩了,于是母亲将两项任务都交给了女儿。皮亚杰将这个故事讲给一群孩子听,这些孩子大部分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女儿不应该服从,那么听故事的孩子们的年龄最有可能的是( )。

  A.3—5岁 B.6—8岁

  C.8—10岁 D.11—12岁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反映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0.为了提醒幼儿便后冲水,秦老师在每一个马桶盖上都贴上了一幅特别漂亮且富有提示意义的卡画,效果很好。秦老师这一做法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其中,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故本题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中的教学原则。题干的意思是说,学生的学习安排要能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既要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要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此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充满乐趣。因此符合课内外相结合的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故本题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依据其提出的强化理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育思想。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基础。故本题选B。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的区别。问题行为既可以指轻微的课堂问题,如吃零食、乱扔垃圾,也可以指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破坏公物、欺负同学。差生、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概念是不同的。故本题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故本题选D。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其中,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的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题干中,大部分孩子认为女儿不应该服从妈妈,说明他们已经不把规则(妈妈的话)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本题儿童处于8—10岁。故本题选C。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分类。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其中,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题干的意思为“想见一面很难,要分开的时候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体现了诗人悲愁的心境。故本题选A。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境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的秦老师通过漂亮的卡通画来提醒幼儿便后冲水,是对环境陶冶法的运用。故本题选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这是( )的观点。

  A.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论 B.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

  C.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论 D.巴班斯基的最优化学习理论

  2.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者修改的,按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3.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C.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指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4.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的过程。

  A.促进教师教 B.促进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促进学生学习

  5.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起来,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 )。

  A.突然顿悟 B.时间效应

  C.酝酿效应 D.原型启发

  6.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7.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偷药其实不会对药剂师造成任何损失,而且他以后可以再把钱还给药剂师,如果他不想失去他的妻子,他就应该去偷药。而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

  C.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D.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8.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智力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言语信息的学习 D.运动技能的学习

  10.针对中小学生常见的“言行不一”问题,德育应( )。

  A.从“知”开始 B.从“行”开始

  C.从“意”开始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故本题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阶段包括无律、他律、自律、公正四个阶段。在自律阶段儿童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认为,道德行为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题干中“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者修改的”符合自律阶段的特点。故本题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特点。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所以C选项正确。此题B选项为易错选项。教学相长原意是就教师自身的教与学而言,后引申为师生之间相互促进。比较B、C选项,此题选C选项最为合适。故本题选C。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故本题选C。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其它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故本题选C。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教学过程的理论。思孟学派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重点说明学习过程。这句话出自《中庸》。故本题选D。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将个体道德发展水平分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好市民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良心公正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其中,处于相对功利阶段的儿童在评定行为的好坏时,主要看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题干中,儿童认为海因茨不想失去他的妻子,他就应该去偷药,符合这一阶段的特点。故本题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选项B属于操作技能。故本题选B。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包括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学习运用规则和概念办事情的能力。题干中,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故本题选A。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但是教育者要注重德育的多端性,不一定都从知开始,也可以从情、意、行开始。题干中,言行不一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认知偏差,可能是行为不当,也可能意志力不足,因此要视情况而定。故本题选D。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