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2辽宁省考报考人多吗

辽宁分院 | 2022-02-21 13:51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2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2辽宁省考报考人多吗。更多2022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2辽宁省考报考人多吗   

  2022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月14日发布,此次全省招录4295个岗位共计5269人!网上报名时间:2022年2月18日9时至2月22日24时。届时辽宁华图小编会整理开通2022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点击查看。关注辽宁华图官网(http://ln.huatu.com)为广大考生整理2022辽宁省考备考相关资料!

箭头

  2022年辽宁省考计划招录4295岗 5269人,辽宁华图小编为您准备了2022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查询系统供考生查看报考岗位人数,扫码进入: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2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2辽宁省考报考人多吗,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图书推荐:

  2022辽宁公务员行测+申论预测试卷2本

  2022辽宁公务员行测+申论 真题2本

  2022辽宁公务员6本套+2022版公务员考试必刷10000题

  相关信息推荐:

  2022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2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要想词语辨析好,语素联想少不了

  很多小伙伴们在面对选词填空题时会长叹一口气,认为选词填空单纯是一种“玄学”——积累量太大,不好记,记也记不住,记住了也选不对,所以很多伙伴对待选词填空属于半放弃状态——如果你是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里华图教育告诉小伙伴们一个辨析词语的好方法:语素联想法。

  语素联想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分析词语间语素的差别来确定词语意思以及辨析词语。

  出现了含有相同语素的词语,辨析不同语素间的差异。比如说“苍茫”和“苍莽”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通过“茫”和“莽”这组不同的语素进行辨析。“茫”侧重的是地域边际旷远而朦胧,所以苍茫形容人的视觉不是很清楚;一般用于平原、水域、沙漠、暮色等。而“莽”在含义上侧重指广阔无边,所以“苍莽”经常用于形容森林、山岭等环境的辽阔。

  当然,语素联想法也不仅仅适用于有相同语素的词语,完全不同语素的词语也同样适用,可以通过语素辩词词语差异。例如“制衡”与“约束”,“制衡”中“制”控制,制约;“衡”平衡,所以“制衡”侧重两方或以上形成一种相互制约,但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约束”中“约”制约;“束”束缚,所以“约束”侧重按照约定(特定)条件限制,管束。

  例题

  虽然政府与企业、家庭一起共同参与国民经济,但其行为方式和目的________。企业和居民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前提和目标的。而政府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不能________收益和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全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为前提。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 忽视

  B.截然相反 忽略

  C.不尽相同 无视

  D.泾渭分明 轻视

  【答案】A.

  解析:本题从第二空人手,“无视”、“轻视”都具有主观色彩,侧重对象主动发起的行为,而文段中“政府”并非故意无视收益和成本,故排除C、D.再看第一空,“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截然相反”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语义程度比“大相径庭”重。

  言语题转折文段中的“但”一定重要吗

  在行测考试中,很多考生认为相对比较容易拿分的是言语理解中的片段阅读,其实片段阅读中也有陷阱。那么我们今天就以转折文段为例,一起来聊一聊那些看似简单题目中的“不简单”。

  转折文段这种文段类型其实还是很好判断的,它的行文脉络简单清晰。很多考生会习惯性地认为转折词“但”之后的内容是文段的重点,于是就会在选项中选择转折之后的内容作为答案,殊不知这样竟会掉进出题人的陷阱里。

  我们来看一道经典例题:

  例题

  负责榴莲味道基本元素的基因是硫化合物的挥发物,这些基因会在榴莲的成熟期被激活,比如二烯丙基三硫醚等。这些含硫类化合物具有刺鼻的味道,而同样含有这类物质的还有洋葱、大蒜、韭菜等,这就不难理解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忍受榴莲之“臭”了。但是在榴莲的果皮和果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酯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让榴莲咀嚼起来香香的,有一股多种水果混合的味道。

  这段文字意在:

  A. 说明榴莲散发出刺鼻味道的化学原理

  B. 介绍榴莲中的化学物质及其营养价值

  C. 强调榴莲的刺鼻味道对人体是无害的

  D. 解释榴莲闻着刺鼻但吃起来香的原因

  【华图解析】D。文段第一句话先告诉我们负责榴莲味道的是硫化合物。第二句以“这些”承接上文说明硫化合物具有刺鼻味道,让榴莲闻着臭。第三句通过“但”进行转折强调在榴莲的果皮和果肉中有酯类化合物让榴莲咀嚼起来是香的。那第三句是通过但与二句中的臭味进行了对比,所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榴莲闻着是臭的但吃起来是香的。正确答案为D。

  通过这道题我们发现,转折词“但”前后的话题一致,是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的论述,那么文段意在强调的就是转折词前后的内容对比,需要对转折词前后的内容整体概括得出答案。

  我们再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

  经常有人说,“顶花带刺”黄瓜要少吃,儿童吃了会引起性早熟。事实上,黄瓜的花基本是雌雄同株异花,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结出“顶花带刺”的黄瓜。冬春季节的“顶花带刺”黄瓜,除黄瓜自身特性外,有的是使用氯吡脲造成的。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冬春季黄瓜植株生长缓慢,雌花数量多,座果率低,因此,常常在开花当天用浓度约为50毫克/升的氯吡脲药液涂抹花柄,以增加产量。氯吡脲与动物激素在性质、作用机理等方面完全不同,它对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是不产生作用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黄瓜“顶花带刺”存在两类不同的情况

  B.“顶花带刺”黄瓜从生物机理上看是安全的

  C.吃“顶花带刺”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

  D.氯吡尿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

  【华图解析】C。文段首先以“经常有人说”引出一种关于“顶花带刺”黄瓜会引起儿童性早熟的传言,“事实上”之后通过对黄瓜“顶花带刺”成因的分析,对上述传言进行了驳斥。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吃“顶花带刺”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正确答案为C。

  通过这道题我们发现,转折词之后的内容是对别人观点进行反驳的论据,属于转折词后间接提出观点的,那么文段强调的是与别人观点相反的言论。

  通过这两道例题的讲解我们发现,转折词“但”之后的内容不一定是文段的重点。这样文段的行文脉络有一定的特点我们来总结一下。

  1.转折词前后内容对比→主旨是概括转折词前后

  2.转折词后间接提出观点→主旨是与别人观点相反的言论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