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青海省国考职位表在那个网站公布。更多2023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青海省国考职位表在那个网站公布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大战即将拉开序幕,华图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要做充分准备,争取一次上岸。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暂未发布,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都在10月中旬左右发布,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
点击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国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
【国考公告】【国考大纲】【国考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3年青海省国考职位表在那个网站公布,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281. 雾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 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 。霾也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霾现象的 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 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污染。通常情况下,自然界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 气溶胶,直径在 10 微米以下 ,肉眼不能分辨。因此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如微风、逆温等稳定大气状态下)。如果 人类活 动向大气排放过多的污染物质,使空气中的气溶胶不断在某一区域聚集致 使其浓度过大,产生可见的光 散射作用,人们就能感觉到大气混浊、视野 模糊。当其严重到一定程度,即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时,就形 成霾。 因此,霾的形成需要较为稳定的大气条件和较高的气溶胶浓度。
从以上材料不能推出的是:
A. 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现象,在本质上两者大体相似
B. 雾和霾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条件显著不同
C. 雾是液滴,霾是气溶胶,二者的物理状态不同
D. 霾离不开细微的悬浮颗粒,雾形成时空气中水汽起关键作用
282. 如果被问到“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你先救谁”,中国男人会很纠结, 似乎怎么答都 不对,但美国男人会干脆地回答“先救另一半”,为什么会 这样呢?对比一下中西文化,就不难理解 了。西方文化鼓励独立和个人价 值,尤其强调成年个体要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母亲的参与 和影 响力会主动降低,理性的美国人会选择对今后生活更重要的人。而对 中国人而言,不管是出于伦理还是情感, 母亲早已是“自我”中根深蒂固 的一部分,即使长大成人了,与母亲的情感联结,也早已渗透到个 人的认 识与行为中。
282.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A. 中国男人都是感性的,比理性的西方男人更依恋母亲
B. 不同的文化造成母亲在中西方男人心中情感地位存在差异
C. 因成长经历不同,母亲在中西方男人心中的地位有很大的差距
D. 西方男人爱妻子胜过爱母亲,因为他们更追求独立和个人价值
281.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由“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 ”“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
物污染”可知,雾和霾虽然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现象,但二者的本质却是不
同的,“大体相似”不符合文意。B 项对应文段“雾的形成过程就是 ……”
和“霾的形成需要……”,由此可知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条件不同,符合文
意。C 项,文段“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
凝华的过程”可以得知雾是液滴;由文段“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
可以得知霾是气溶胶,符合文意。D 项对应“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
到……”和“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 ……”,符
合文意。
因此,选择 A 选项。
282.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母亲早已是‘自我’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
与母亲的情感联结……”,属于曲解文意,且“都是感性的”为无中生有 ,
不符合文意。B 项对应“对比一下中西文化,就不难理解了”,符合文意。
C 项找不到对应信息,属于无中生有。D 项对应“理性的美国人会选择对
今后生活更重要的人”,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B 选项。
(复合题)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如今已成为亚洲人饮食主要组成部分的美 味糯米,是使中国古代一种砂浆 性能超强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还发现, 这种砂浆仍然是现存修复古代建筑的最好材料。________①________ 。 砂浆是一种用于填充砖块、石块和其他建筑材料之间缝隙的糊状物。 ______②__________中国科学家研究发 现,距今大约 1500 年前,古代中 国的建筑工人通过将糯米汤与标准砂浆混合,发明了超强度的“糯米砂 浆”。 ________③________糯米砂浆或许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有机和无机原料 制成的复合砂浆。_______ ④_________糯米砂浆比纯石灰砂浆强度更大, 更具耐水性,建筑科学家还认为它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技术创新之 一。建筑 工人利用糯米砂浆去修建墓穴、宝塔、城墙,其中一些建筑存在至今。有 些古建筑物非常坚固,[ ] 现代推土机都难以推倒,还能承受强度很大 的地震。 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名为支链淀粉的“秘密原料 ”,似乎是赋予糯米砂浆 传奇性强度的主要原因。支链淀粉是发现于稻米和其他含淀粉食物中的一 种多 糖物或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析研究表明,古代砌筑砂浆是一种特殊 的有机与无机合成材料。无机成分是碳酸 钙,有机成分则是支链淀粉。支 链淀粉来自于添加至砂浆中的糯米汤。此外,砂浆中的支链淀粉起到了抑 制剂 的作用:一方面控制硫酸钙晶体的增长,另一方面生成紧密的微观结 构,而后者应该是令这种有机与无机砂浆 强度如此之大的原因。 为确定糯米能否有助于建筑物修复,研究人员准备了掺入糯米数量不同的 石灰砂浆,对 比传统石灰砂浆测试了它们的性能。科学家说:“对这两种 砂浆的测试结果表明,掺入糯米汤的石灰砂浆 的物理特性更稳定,机械强 度更大,兼容性更强,这些特点令其成为修复古代石造建筑的合适材料。” 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283. “标准的砂浆成分是熟石灰,即经过煅烧或加热至高温,然后
放入水中的石灰岩。”这句话适合填补在文中: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84. 下面有关“糯米砂浆”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A. 由糯米汤与标准砂浆混合后制成的,具有超强度
B. 在糯米砂浆中,糯米汤比例与砂浆强度成正比
C. 在强度与耐水性方面均超过纯石灰砂浆
D. 用其修建的一些古建筑,存在至今,十分坚固
285. 根据原文意思,古代砌筑砂浆强度极大的原因是:
A. 这种砂浆是由有机与无机合成的材料,成分复杂
B. 硫酸钙晶体增长被控制可以加强稳定性
C. 砂浆中的糯米汤可以起到抑制剂的作用
D. 支链淀粉能够生成紧密的微观结构
286. 根据本文?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支链淀粉是一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
B. 将石灰岩放入水中,可以形成熟石灰
C. 与石灰砂浆相比,糯米砂浆对不同石料的适应性更强
D. 掺入糯米汤的石灰砂浆因具有较强性能而成为修复建筑的合适材料
287. 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 甚至
B. 或许
C. 即使
D. 不仅
283. 【解析】
第一步,分析句子。该句的话题是“标准的砂浆”,主要讲的是标准砂浆
的成分。第二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①处上文主要讲的是糯米砂浆是现存
修复古代建筑的最好材料,下文引出砂浆的概念。②处的上文为①处的下
文,下文讲到研究发现古代中国的建筑工人通过糯米汤与标准砂浆混合,
发明了“糯米砂浆”,首次?到了“标准砂浆”的话题。③处的上文为②
处的下文,下文?到“糯米砂浆或许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有机和无机原料
制成的复合砂浆”,“无机原料”说的正是“标准砂浆的成分熟石灰”。④
处上文为③处的下文,下文讲的是糯米砂浆的优点。
第三步,对比选项。句子的核心话题为“标准砂浆”,根据话题一致的原
则,③处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284.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糯米砂浆”出现在文中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第二段“约 1500 年前,古代中国的建筑工
人通过将糯米汤与标准砂浆混合,发明了超强度的‘糯米砂浆’”,符合原
文,排除 A 项。B 项“成正比”文段并未涉及,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原
文,当选。C 项对应第二段“糯米砂浆比纯石灰砂浆强度更大,更具耐水
性”,符合原文,排除 C 项。D 项对应第二段“建筑工人利用糯米砂浆去
修建墓穴、宝塔、城墙,其中一些建筑存在至今。有些古建筑物非常坚固”,
符合原文,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285. 【解析】第一步,定位原文,“古代砌筑砂浆强度极大的原因”出现在第三段。根
据“砂浆中的支链淀粉起到了抑制剂的作用:一方面控制硫酸钙晶体的增
长,另一方面生成紧密的微观结构,而后者应该是令这种有机与无机砂浆
强度如此之大的原因”可知,“古代砌筑砂浆强度极大的原因”是支链淀
粉生成紧密的微观结构。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D 选项。
28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文章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三段第二句“支链淀粉是发现于稻米和其
他含淀粉食物中的一种多糖物或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故支链淀粉不一定
是碳水化合物,也有可能是多糖物,属于曲解文意,错误。B 项对应文章
补充句子,根据“标准的砂浆成分是熟石灰,即经过煅烧或加热至高温,
然后放入水中的石灰岩”可知,并非放入水中就可生成,而需要经过高温
或煅烧,属于曲解文意,错误。C 项对应“对这两种砂浆的测试结果表明,
掺入糯米汤的石灰砂浆的物理特性更稳定,机械强度更大,兼容性更强”,
正确。D 项对应最后一段第二句“对这两种砂浆的测试结果表明,掺入糯
米汤的石灰砂浆的物理特性更稳定……这些特点令其成为修复古代石造
建筑的合适材料”,选项将“古代石造建筑”偷换成“建筑”,属于偷换概
念,错误。
因此,选择 C 选项。287.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古建筑物非常坚固”和“还能......”可知,该句
?述古建筑的坚固性,呈现递进关系,故该空应填入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
词。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为递进关联词,符合文意。B 项“或许”和 C 项“即使”均表示假设,不
能表示递进关系,排除 B 项和 C 项。D 项“不仅”表递进,但用于递进复
句的第一个分句,而该空引导的是第二个分句,使用不当,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289. 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回顾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________,欧盟采取得当的 ________,有效地控制住了危机的蔓延与发展,从而在最近几年取得了经济持续增长的佳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历史 办法
B. 历程 措施
C. 经历 手段
D. 经过 举措
290. 信念是人的生命得以闪光的火花,信念的火花一旦熄灭,人的生命就不再有闪光点了,人的生命如 不以信念为________,将会逐渐萎缩以至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前? 干涸
B. 基础 消亡
C. 基石 枯竭
D. 依托 枯槁
289.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回顾”和“‘金融危机’以来 的”可知,该
空需要与“回顾”搭配,且表示一种发展的过程。A 项“历史”侧重过去
的经历或事实,不能与“以来的”搭配,不符合语境,排除 A 项。C 项“经
历”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主语是人,文段修饰的对象是全球
危机,不符合语境,排除 C 项。D 项“经过”指经历的过程,作名词时常
用于口语,如事情的经过,与文段语体色彩不一致,排除 D 项。B 项“历
程”指“经历的过程”,符合语境。答案锁定 B 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措施”指的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文段中
有针对的对象,即“危机的蔓延与发展”,故“措施”放在文段中符合语
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举措:举动;措施。手段:①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②本领;
能耐;③待人处世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
290.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第二空与“生命”搭配,且“以至”表示时间、
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所以和
“萎缩”意思相近,语义程度稍重,“萎缩”指干枯、缩小。A 项“干涸 ”
指河流、池塘等干枯无水,跟“生命”搭配不当,排除 A 项。B 项“消亡”
指消失灭亡,指原本的形体已经不存在,但“萎缩”的形体依然存在,所
以“消亡”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 B 项。C 项“枯竭”多指资源或能源用
光,跟“生命”搭配不当,排除 C 项。D 项“枯槁”指表示植物或者人枯萎憔悴 的意思,比萎缩语义程度重,符合文意。答案锁定 D 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依托”是依靠、凭借的意思,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基础:①建筑物的根脚;②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基石:①做建筑物基
础的石头;②比喻基础或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