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3年辽阳省考每年几月份报名

华图教育 | 2023-01-18 10:59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辽阳省考每年几月份报名。更多2023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辽阳省考每年几月份报名

辽宁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 点击图片查看报名入口:2023年1月30日9时至2月3日24时)

  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3年1月 17日辽宁人事考试网发布,此 次全省招录6161个岗位共计7492人!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月30日9时至2月3日24时 。已缴费的报考者,打印准考证时间2023年2月20日8时至2月26日8时,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自行 打印准考证、报名登记表(A4纸,一式两份),并妥善保管。笔试时间2月25日, 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2月26日,9:00至 11:00《专业科目》。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省考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高分经验

  【辽宁省考公告】【省考大纲】【省考职位 】【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3年辽阳省考每年几月份报名,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图书推荐:

  【进阶题库】2023公务员考试10000题系列之进阶题库

  2023辽宁公务员行测+申论预测试卷2本

  2023年辽宁公务员笔试警英班【行测+申论+公安专业科目】

  2023版辽宁公务员6本套+第17版名家讲义配套题库12本套

  2023辽宁公务员行测+申论 真题2本

  相关信息推荐: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9、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功能受损,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后果。 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是中国独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解决这一问题______, 且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多项改革不可能______,但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多层次的 行动,全方位的改革必须启动或加速。依次填入画横 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迫在眉睫 万无一失

  B. 千头万绪 立竿见影

  C. 千难万险 齐头并进

  D. 错综复杂 避重就轻

  答案:B

  解析:第一空后文“且”表示并列关系,“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表示无法一 次行动就完成所有本应分期做完的事,第一空也应同样形容如何艰难,“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不符语境,排除A项;第一空用于形容解决留 守儿童问题,“千难万险”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留守儿童问题不存在危险,此词 语义过重,排除C项;第二空后文“但”表示转折关系,后文描述必须要做,转折前 与其相对,空格连接“不可能”,故词语应选择与后文相关的积极词性,“避重就 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消极,排除D项;“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 到功效。符合语境。故此题答案为B项。

  10、对于科学家来说,数学公式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或者将复杂的 东西简洁地表达出来,这的确______,但对普通大众中的一些人而言,公式也可能 是令人生畏、晦涩难懂的;然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正是公式的______使其变得迷人 :即使不能理解公式的含义,我们也可以被它打动,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公式蕴含 着一些超出我们理解能力的含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妙不可言 神秘

  B. 独树一帜 深奥

  C. 无与伦比 周密

  D. 叹为观止 严谨

  答案:A

  解析:第一空“这”作主语,词语用来形容前文描述的数学公示的特点,“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与其搭配,排除D项;且第一空与 “但”后文“令人生畏、晦涩难懂”含义相反,应该近于令人喜欢,好理解的词义 ,“独树一帜”强调独特新奇,自成一家,不符语境,排除B项;第二空“正是公式 的”呼应前文的“令人生畏、生涩难懂”,词义应与其相近,“周密”强调细致周 到,不符语境,排除C项;故此题答案为A项。

  11、密码学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相传古罗马名将凯撒为了防止 敌方截获情报,便使用密码传送情报,凯撤的做法很______,就是为二十几个罗马 字母建立一张对应表,如果不知道对应表,即使拿到情报也是______。依次填入画 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别致 前功尽弃

  B. 隐蔽 枉费心机

  C. 简单 徒劳无功

  D. 精妙 无所适从

  答案:C

  解析:第一空后文的“就是……”,其表达通俗易懂,故空格也应填入相关 的词义,“简单”符合语境,“隐蔽”词义与其无关,B项排除;“别致”指独特新 奇,“精妙”指精致巧妙,均不符文意,故此题答案为C项。

  10、对于科学家来说,数学公式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或者将复杂的 东西简洁地表达出来,这的确______,但对普通大众中的一些人而言,公式也可能 是令人生畏、晦涩难懂的;然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正是公式的______使其变得迷人 :即使不能理解公式的含义,我们也可以被它打动,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公式蕴含 着一些超出我们理解能力的含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妙不可言 神秘

  B. 独树一帜 深奥

  C. 无与伦比 周密

  D. 叹为观止 严谨

  答案:A

  解析:第一空“这”作主语,词语用来形容前文描述的数学公示的特点,“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与其搭配,排除D项;且第一空与 “但”后文“令人生畏、晦涩难懂”含义相反,应该近于令人喜欢,好理解的词义 ,“独树一帜”强调独特新奇,自成一家,不符语境,排除B项;第二空“正是公式 的”呼应前文的“令人生畏、生涩难懂”,词义应与其相近,“周密”强调细致周 到,不符语境,排除C项;故此题答案为A项。

  11、密码学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相传古罗马名将凯撒为了防止 敌方截获情报,便使用密码传送情报,凯撤的做法很______,就是为二十几个罗马 字母建立一张对应表,如果不知道对应表,即使拿到情报也是______。依次填入画 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别致 前功尽弃

  B. 隐蔽 枉费心机

  C. 简单 徒劳无功

  D. 精妙 无所适从

  答案:C

  解析:第一空后文的“就是……”,其表达通俗易懂,故空格也应填入相关 的词义,“简单”符合语境,“隐蔽”词义与其无关,B项排除;“别致”指独特新 奇,“精妙”指精致巧妙,均不符文意,故此题答案为C项。

  12、水污染防治之难,在于水的______。水自源头奔流而下,被沿岸居民, 企业反复利用,任何环节疏于治理,都可能让水变脏。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也导致 “上游排污,下游遭秧”,上游地区的污水如不加处理直流下游,下游往往______ 也难以应对。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循环性 殚精竭虑

  B. 地域性 一掷千金

  C. 流动性 竭尽全力

  D. 便利性 废寝忘食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实词和成语综合考察的逻辑填空题。通过“水自源头奔流而 下”、“水往低处流的特性”可知A项应该选择“流动性”。分析第二空的语境,说 的是“上游地区的污水如不加处理直流下游”,那样下午无论如何努力也是很难应 付的。“竭尽全力”符合文意。注意“反复利用”与第一空其实没有对应关系。第 一空我们应该为“水污染防治的难度”寻找原因,后文体现更多的是因为水的流动 性,会从上游流向下游,才出现了问题。因此,答案为C。

  7、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乐观向上、心态阳光,即便 一时身处困境,仍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____,在茫茫暗夜中亦能读出星星指引 的方向。相反,悲观低沉、心态消极,____也能感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悲情,在一怀愁绪中迷失自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坚韧 沧海一粟

  B. 旷达 杯水风波

  C. 狂喜 瓜田李下

  D. 纯真 一叶知秋

  答案:B

  解析:第一空考查照应关系,与“竹杖芒鞋轻胜马”相照应,竹杖芒鞋,顶 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 、喜悦和豪迈之情,“旷达”,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故本题可快 速选B;第二空考查转折关系,由原文“相反”可知应填入“旷达”的反义词,故“ 杯水风波”语义符合,故本题选B。

  8、古典农业社会中,人的乡愁和城市没有太大关系。彼时的乡愁大抵是怀 才不遇的流荡,以及战争带来的____和乡土难返。而现在,可大多数“乡愁感慨” ,是具有城市空间生存经历的人发出的;他们发愁的是“工作好不好找, “能不能 买得起房子”,等等。过去随时可能返回的家乡,消失在现代化社会的大结构背景 当中。他们对乡愁的____可能完全不是同一个方向,甚至可能是“城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民不聊生 认可

  B. 流离失所 认识

  C. 背井离乡 认同

  D. 饥寒交迫 认知

  答案:C

  解析:第一空考查反向并列,四个选项中与“乡土难返”相并列的只有C, 背井离乡,故本题可快速选出C;B项“流离失所”是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与原文 的“乡土难返”语义重复,故排除B;且第二空“认同”意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 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 折所带来的焦虑,正好与文中“他们发愁的是”、“城愁”相照应,故本题选C。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