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营口省考职位表下载地址。更多2023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营口省考职位表下载地址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3年1月 17日在辽宁人事考试网发布,此 次全省招录6161个岗位共计7492人!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月30日9时至2月3日24时 。已缴费的报考者,于2023年2月20日8时至2月26日8时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自行 打印准考证、报名登记表(A4纸,一式两份),并妥善保管。笔试时间:2月25日, 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2月26日,9:00至 11:00《专业科目》。
2023辽宁公务员 考试网 | |||
公告 | 省考简章 | 省考职位表 | 省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省考考试时间 | 省考 报考指导 | 省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省 考行测试题 | 省 考申论试题 | 省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3年营口省考职位表下载地址,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13、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科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有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科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 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 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 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答案:C
解析:本题为一道居末类的语句衔接题。空白之前结论性关联词“所以“,表示对上文的总结,上文”但是“之后是重点,提到与历史研究相比,”全球变暖”在资料和特点的研究难度,结论要能够体现”有难度“能够体现的是AC两项,对比AC两个选项,C选项又涉及到与历史研究的对比,衔接更为紧密,故选C更合适。
14、春天的气息唤醒了慵懒的细胞,满目的烂漫引导我们向往着花开四季,锦绣的人生与桃花的惊艳给了我们感官与精神的双重慰藉。我想,也许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保留着这么一丝天马行空的浪漫,每个女人都曾经将自己化身为那个自由的洛丽塔女孩,家是我们思想的延伸,装点其中便有了主人思维的精髓,内心的渴望。在这里,我们有了这样的“艳遇”。如果上述文字是一段广告语,那么它最适合于( )。
A. 花卉展销
B. 家俱推介
C. 房屋销售
D. 旅游宣传
答案:B
解析:文中前半部分是对意境的营造,接着引出装点家就会为我们营造出这种意境,从而突出了装点的作用,因此选B。本题若只看到“家是我们思想的延伸”没有注意到“装点”则容易错选C项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范筹 抉择 棉里藏针 望风披靡
B. 防害 亟待 徇私枉法 挺而走险
C. 枯躁 脉络 投鼠忌器 因噎费食
D. 怂恿 羁绊 阴谋诡计 同仇敌忾
答案:B
解析:A项应是“范畴”和“绵里藏针”。B项应是“妨害”和“铤而走险”。C项应是“枯燥”、“因噎废食”。D项中没有错别字,故正确答案为D项
4、实际上,靠强制手段和利益驱使评上的“文明城市”,只不过是____罢了,只有每一位市民发自内心地____“文明城市”理念,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做文明有礼的城市人,“文明城市”自然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自欺欺人 认同 水到渠成
B. 装腔作势 赞同 实至名归
C. 掩耳盗铃 维护 名副其实
D. 沽名钓誉 拥护 不期而至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搭配问题,第二空修饰“理念”,一般不用“赞同”、“维护”。第三空,文意是“文明城市”才得以实现,吻合此意为“水到渠成”。而“不期而至”意思是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而本题中是市民做出了努力才达到的结果,非“意外到来”。故答案为A。
5、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 )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A. 资金实物流量
B. 国民收入
C. 社会再生产
D. 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C
解析: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通过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6、如果能够做好南极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评估,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南极旅游造成的生态影响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为与南极大陆极为广袤的地域相比,游客活动的地域仅为总面积的3%左右,而如何管理好长期设在南极的科考站,才是更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被废弃的科考站,已对南极生态环境造成了新的威胁。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南极科考站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B. 南极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C. 南极生态环境评估的意义
D. 南极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由南极旅游造成的生态影响可以控制引入,引出南极科考站的管理才是影响南极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C项“南极生态环境评估”是控制南极旅游造成的生态影响的手段,并非文段重点;D项仍围绕“南极生态旅游”展开,偏离重点;B项为迷惑项,“南极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一词概念过大,模糊了“南极科考站”这一焦点。故正确答案为A。
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简单重复或危险的作业将由机器执行,低端蓝领,白领阶层可能会被人工智能________,未来人工智能对职场很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取而代之
B. 越俎代庖
C. 鸠占鹊巢
D. 更弦易辙
答案:A
解析:根据文段的意思,应该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因此选择“取而代之”合适。“越俎代庖”和“鸠占鹊巢”为消极的感情倾向,与文段的感情倾向不符,故排除。“更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也与文意不符,故排除。
2、定义的使命是抽象、概括出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当定义概括不了时,本应修正定义,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这无疑是_____。
A. 自欺欺人
B. 掩耳盗铃
C. 指鹿为马
D. 削足适履
答案:D
解析:题目重点在于解释性信息的考察。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即为了维护定义的纯洁,而把一些概括不了的去掉,四个成语中,只有削足适履符合。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比喻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3、晚清官员最害怕的就是和洋人直接打交道。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不懂外语,不明世界大势,不知国际公法,在和洋人打交道时未免________,进退失据。对于日渐增多的华洋纠纷,他们处理起来更是________,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严重的外交纷争。因此,他们便普遍形成了一种“畏洋如虎”的心态。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履薄冰 捉襟见肘
B. 瞻前顾后 手足无措
C. 妄自菲薄 眼花缭乱
D. 左支右绌 力不从心
答案:D
解析:根据空白之前提示性语句,可知晚清官员对外语、世界大势、国际公法等都不懂,如履薄冰:形容小心谨慎;左支右绌:无论怎样做都难以应付;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瞻前顾后:形容做事情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能够体现无知的只有左右支绌,可直接选D。最后一空,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不够,与后文语境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