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3铁岭公务员公告

辽宁华图 | 2023-01-19 08:02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铁岭公务员公告。更多2023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铁岭公务员公告

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 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3年1月 17日辽宁人事考试网发布,此 次全省招录6161个岗位共计7492人!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月30日9时至2月3日24时 。已缴费的报考者,于2023年2月20日8时至2月26日8时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自行 打印准考证、报名登记表(A4纸,一式两份),并妥善保管。笔试时间:2月25日, 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2月26日,9:00至 11:00《专业科目》。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报 考指南>>>>

  jian 2023辽宁公务员笔试图书教材

  jian2023辽宁公务员面 授笔试课程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3铁岭公务员公告,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图书推荐:

  【进阶题库】2023公务员考试10000题系列之进阶题库

  2023辽宁公务员行测+申论预测试卷2本

  2023年辽宁公务员笔试警英班【行测+申论+公安专业科目】

  相关信息推荐: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6-10题。

  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城镇居民19.33亿人次。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2706.22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6%。2012年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比上年增长0.3%,其中,亚洲市场入境人数1664.88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 平,占入境外国游客人数的61.2%;欧洲市场入境人数592.16万人次,增长0.2%;美洲市场入境人数317.95万人次,减少0.7%;大洋洲市场入 境人数91.49万人次,增长6.5%;非洲市场入境人数52.49万人次,增长7.4%。

  

 

  6、2011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约为:

  A. 15247.11亿元人民币

  B. 17354.03亿元人民币

  C. 18642.37亿元人民币

  D. 19308.01亿元人民币

  答案:D

  解析:2011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为22706.22÷(1+17.6%)=19308.01亿元。因此,本题选D。

  7、2012年,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数占全国国内旅游人数的比例约为:

  A. 30.53%

  B. 32.43%

  C. 34.63%

  D. 38.8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比重,农村居民比重为(29.57-19.33)÷29.57=10.24÷29.57=34.63%。

  8、2012年,欧洲各国入境游客量占欧洲入境游客总量比例超过11%的国家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俄罗斯、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属于欧洲,592.16×11%=65.14,只有德国和俄罗斯超过。因此,本题选B。

  9、2011年,除美国、加拿大以外的美洲国家游客入境旅游人数约为:

  A. 13.8万人次

  B. 23.8万人次

  C. 33.8万人次

  D. 43.8万人次

  答案:C

  解析:2012年美洲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率都很小,故总量和2011年很接近。则可得317.95-211.81- 70.83≈35,只有C与之很接近。因此,本题选C

  10、根据上述资料,不能推出的是:

  A. 2012年,韩国为我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B. 2012年,在20个主要客源国中,六成来自亚洲

  C. 2012年,非洲地区入境游客景占入境外国游客总量的2.1%

  D. 2012年,越南是入境旅游人数增长最快的客源国

  答案:C

  解析:A选项,观察可知,韩国为最多,可以推出;

  B选项,观察表格中国家,有12个属于亚洲,占20个国家的六成,可以推出;

  C选项,非洲入境旅客比重为52.49÷(1664.88÷61.2%)=1.92%,不能推出;

  D选项,观察表格,很明显得到越南增长最快;

  综上所述,只有C不能得到,因此,本题选C。

  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简单重复或危险的作业将由机器执行,低端蓝领,白领阶层可能会被人工智能________,未来人工智能对职场很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取而代之

  B. 越俎代庖

  C. 鸠占鹊巢

  D. 更弦易辙

  答案:A

  解析:根据文段的意思,应该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因此选择“取而代之”合适。“越俎代庖”和“鸠占鹊巢”为消极的感情倾向,与文段的感情倾向不符,故排除。“更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也与文意不符,故排除。

  2、定义的使命是抽象、概括出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当定义概括不了时,本应修正定义,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这无疑是_____。

  A. 自欺欺人

  B. 掩耳盗铃

  C. 指鹿为马

  D. 削足适履

  答案:D

  解析:题目重点在于解释性信息的考察。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即为了维护定义的纯洁,而把一些概括不了的去掉,四个成语中,只有削足适履符合。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比喻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3、晚清官员最害怕的就是和洋人直接打交道。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不懂外语,不明世界大势,不知国际公法,在和洋人打交道时未免________,进退失据。对于日渐增多的华洋纠纷,他们处理起来更是________,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严重的外交纷争。因此,他们便普遍形成了一种“畏洋如虎”的心态。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履薄冰 捉襟见肘

  B. 瞻前顾后 手足无措

  C. 妄自菲薄 眼花缭乱

  D. 左支右绌 力不从心

  答案:D

  解析:根据空白之前提示性语句,可知晚清官员对外语、世界大势、国际公法等都不懂,如履薄冰:形容小心谨慎;左支右绌:无论怎样做都难以应付;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瞻前顾后:形容做事情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能够体现无知的只有左右支绌,可直接选D。最后一空,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不够,与后文语境相符合。

  13、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科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有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科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 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 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 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答案:C

  解析:本题为一道居末类的语句衔接题。空白之前结论性关联词“所以“,表示对上文的总结,上文”但是“之后是重点,提到与历史研究相比,”全球变暖”在资料和特点的研究难度,结论要能够体现”有难度“能够体现的是AC两项,对比AC两个选项,C选项又涉及到与历史研究的对比,衔接更为紧密,故选C更合适。

  14、春天的气息唤醒了慵懒的细胞,满目的烂漫引导我们向往着花开四季,锦绣的人生与桃花的惊艳给了我们感官与精神的双重慰藉。我想,也许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保留着这么一丝天马行空的浪漫,每个女人都曾经将自己化身为那个自由的洛丽塔女孩,家是我们思想的延伸,装点其中便有了主人思维的精髓,内心的渴望。在这里,我们有了这样的“艳遇”。如果上述文字是一段广告语,那么它最适合于( )。

  A. 花卉展销

  B. 家俱推介

  C. 房屋销售

  D. 旅游宣传

  答案:B

  解析:文中前半部分是对意境的营造,接着引出装点家就会为我们营造出这种意境,从而突出了装点的作用,因此选B。本题若只看到“家是我们思想的延伸”没有注意到“装点”则容易错选C项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范筹 抉择 棉里藏针 望风披靡

  B. 防害 亟待 徇私枉法 挺而走险

  C. 枯躁 脉络 投鼠忌器 因噎费食

  D. 怂恿 羁绊 阴谋诡计 同仇敌忾

  答案:B

  解析:A项应是“范畴”和“绵里藏针”。B项应是“妨害”和“铤而走险”。C项应是“枯燥”、“因噎废食”。D项中没有错别字,故正确答案为D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