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本溪公务员考试在网上报名吗。更多2023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本溪公务员考试在网上报名吗
( 点击图片查看报名入口:2023年1月30日9时至2月3日24时)
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3年1月 17日在辽宁人事考试网发布,此 次全省招录6161个岗位共计7492人!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月30日9时至2月3日24时 。已缴费的报考者,打印准考证时间2023年2月20日8时至2月26日8时,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自行 打印准考证、报名登记表(A4纸,一式两份),并妥善保管。笔试时间:2月25日, 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2月26日,9:00至 11:00《专业科目》。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3年本溪公务员考试在网上报名吗,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8、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 ,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https://u3.huatu.com/uploads/allimg/221107/图片 _23.png)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⑥,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笔画问题。①②④的奇点个数是2,均可以一笔画出。图 形③的奇点个数是4、图形⑤不是连通图形、图形⑥的奇点个数是4,均不能一笔画 出。因此选C。
9、土壤是岩石在风化作用下破碎,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 化壳,风化壳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历很长时间形成的地表物质。与土壤自然 形成过程无关的外来物质被称为土壤侵入体。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土壤侵入体 的是( )。
A. 戈壁滩中大量的沙砾
B. 河床上存在的大量鹅卵石
C. 考古发掘中挖出的砖瓦
D. 岩缝中生长的野草
答案:B
解析:定义中关键词①“自然形成过程无关”②“外来物质”,C项中的“ 砖瓦”符合题干定义要求,故此题答案为C。
10、合成字是合体字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它原本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 语、词组,但由于这些词语、词组的方言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就把这些词语在讲究 字形美观的前提下原封不动地组合成了一个独有的汉字。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汉字 根据其意思不属于合成字的是( )。
A. 氼,读作nì,古同“溺”,沉没,沉溺
B. 嘦,读作jiào,方言,“只要”的意思
C. 覅,读作fiào,表示否定,相当于“不要”
D. 尠,读作xiǎn,意思是稀有的、罕见的
答案:A
解析:定义中关键词①“方言中使用频率高”②“原封不动”,A项不符合 关键词①,故此题答案为A。
12、水污染防治之难,在于水的______。水自源头奔流而下,被沿岸居民, 企业反复利用,任何环节疏于治理,都可能让水变脏。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也导致 “上游排污,下游遭秧”,上游地区的污水如不加处理直流下游,下游往往______ 也难以应对。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循环性 殚精竭虑
B. 地域性 一掷千金
C. 流动性 竭尽全力
D. 便利性 废寝忘食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实词和成语综合考察的逻辑填空题。通过“水自源头奔流而 下”、“水往低处流的特性”可知A项应该选择“流动性”。分析第二空的语境,说 的是“上游地区的污水如不加处理直流下游”,那样下午无论如何努力也是很难应 付的。“竭尽全力”符合文意。注意“反复利用”与第一空其实没有对应关系。第 一空我们应该为“水污染防治的难度”寻找原因,后文体现更多的是因为水的流动 性,会从上游流向下游,才出现了问题。因此,答案为C。
13、处在互联网时代,中小型民营书店虽然无法在出版规模、价格、渠道等 方面和大型发行集团、出版社、传媒集团展开竞争,但可以专注于某一特色, ______,市场空间小而利润不小。网络的传播与沟通效应、数据平台的挖掘分析能 力,能够帮助独立书店更便捷地触及到读者的思想和需求,并______需求,引导消 费。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发扬光大 发现
B. 画龙点睛 刺激
C. 锦上添花 满足
D. 拾遗补缺 创造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实词和成语综合考察的逻辑填空题。结合转折关联词“但” ,可知中小型民营书店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可以发挥的空间有限,只能“专注于 某一特色”,只能“拾遗补缺”。“拾遗补缺”,补充别人遗漏、缺失的地方。分 析第二空,选择与“引导”消费文意相近的内容,“创造”需求符合语境。因此正 确答案是D。“发扬光大”,使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发展壮大(光大:使更加发展旺盛) 。“锦上添花”,也就是好上加好。“画龙点睛”,比喻文学艺术创作等在关键之 处用一两笔点明要旨,会起到激活整体的作用,使通篇变得更精彩传神。ABC三项的 成语均与文段不符。
14、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 ”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 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 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科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 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有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 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科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 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 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 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答案:C
解析:本题为一道居末类的语句衔接题。空白之前结论性关联词“所以“, 表示对上文的总结,上文”但是“之后是重点,提到与历史研究相比,”全球变暖 ”在资料和特点的研究难度,结论要能够体现”有难度“能够体现的是AC两项,对 比AC两个选项,C选项又涉及到与历史研究的对比,衔接更为紧密,故选C更合适。
10、对于科学家来说,数学公式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或者将复杂的 东西简洁地表达出来,这的确______,但对普通大众中的一些人而言,公式也可能 是令人生畏、晦涩难懂的;然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正是公式的______使其变得迷人 :即使不能理解公式的含义,我们也可以被它打动,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公式蕴含 着一些超出我们理解能力的含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妙不可言 神秘
B. 独树一帜 深奥
C. 无与伦比 周密
D. 叹为观止 严谨
答案:A
解析:第一空“这”作主语,词语用来形容前文描述的数学公示的特点,“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与其搭配,排除D项;且第一空与 “但”后文“令人生畏、晦涩难懂”含义相反,应该近于令人喜欢,好理解的词义 ,“独树一帜”强调独特新奇,自成一家,不符语境,排除B项;第二空“正是公式 的”呼应前文的“令人生畏、生涩难懂”,词义应与其相近,“周密”强调细致周 到,不符语境,排除C项;故此题答案为A项。
11、密码学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相传古罗马名将凯撒为了防止 敌方截获情报,便使用密码传送情报,凯撤的做法很______,就是为二十几个罗马 字母建立一张对应表,如果不知道对应表,即使拿到情报也是______。依次填入画 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别致 前功尽弃
B. 隐蔽 枉费心机
C. 简单 徒劳无功
D. 精妙 无所适从
答案:C
解析:第一空后文的“就是……”,其表达通俗易懂,故空格也应填入相关 的词义,“简单”符合语境,“隐蔽”词义与其无关,B项排除;“别致”指独特新 奇,“精妙”指精致巧妙,均不符文意,故此题答案为C项。
12、水污染防治之难,在于水的______。水自源头奔流而下,被沿岸居民, 企业反复利用,任何环节疏于治理,都可能让水变脏。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也导致 “上游排污,下游遭秧”,上游地区的污水如不加处理直流下游,下游往往______ 也难以应对。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循环性 殚精竭虑
B. 地域性 一掷千金
C. 流动性 竭尽全力
D. 便利性 废寝忘食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实词和成语综合考察的逻辑填空题。通过“水自源头奔流而 下”、“水往低处流的特性”可知A项应该选择“流动性”。分析第二空的语境,说 的是“上游地区的污水如不加处理直流下游”,那样下午无论如何努力也是很难应 付的。“竭尽全力”符合文意。注意“反复利用”与第一空其实没有对应关系。第 一空我们应该为“水污染防治的难度”寻找原因,后文体现更多的是因为水的流动 性,会从上游流向下游,才出现了问题。因此,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