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营口公务员考试笔试考点如何选择。更多2023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营口公务员考试笔试考点如何选择
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已缴费的报考者,于2023年2月20日8时至2月26日8时点击下方图片进入2022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自行打印准考证。请考生妥善保管,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需要使用,丢失不补。
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时间:2月25日,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
2月26日,9:00至11:00《专业科目》。
笔试地点:本次考试在全省各省辖市设置考区。
报考者要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并必须携带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监考人员依据报考者准考证、身份证件和考场座次表,核验身份,实施监考。考试当天报考者无法出具报名时的身份证件但仍坚持要参加考试的,应说明具体缘由,写出承诺书,并服从工作人员关于重新采集照片、留取身份特征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安排,方可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3营口公务员考试笔试考点如何选择,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图书推荐:
相关信息推荐: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6、小王从编号分别为1、2、3、4、5的5本书中随机抽出3本,那么,这3本书的编号恰好为相邻三个整数的概率为:
A. 3/10
B. 2/5
C. 1/2
D. 3/5
答案:A
解析:相邻的情况数有3种,分别是1、2、3;2、3、4;3、4、5。总的情况数有=10种。则概率=3/10。因此,答案选择A选项。
7、某机场一条自动人行道长42m,运行速度0.75m/s。小王在自动人行道的起始点将一件包裹通过自动人行道传递给位于终点位置的小明。小明为了节省时间,在包裹传递时,沿着自动人行道逆行领取包裹并返回。假定小明的步行速度是1m/s,这小明拿到包裹并回到自动人行道终点共需要的时间是:
A. 24秒
B. 42秒
C. 48秒
D. 56秒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小明与包裹的相遇时间为:42÷(0.75+1-0.75)=42秒,所以小明返回到终点的路程为42×(1-0.75)=10.5米,而返回的速度为:1+0.75=1.75,这返回需要10.5÷1.75=6秒,共计48秒。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8、某件刺绣产品,需要效率相当的三名绣工8天才能完成;绣品完成50%时,一人有事提前离开,绣品由剩下的两人继续完成;绣品完成75%时,又有一人离开,绣品由最后剩下的那个人做完。那么,完成该件绣品一共用了:
A. 10
B. 11
C. 12
D. 13
答案:D
解析:设每个绣工每天完成1个工作量,则工作总量为3×8=24。第一次时间:
天;第二次时间:
天;第三次时间:
天。则总时间为4+3+6=13天。
18、目前,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融合模式,已经在产业层面得到广泛应用。“文化+科技”,主要是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转化应用,加强传统文化产业技术改造,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文化+金融”,重在打造文化投融资平台,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文化领域;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开辟新型融资渠道,创新文化消费金融产品,发挥金融创新对文化消费的刺激作用。“文化+创意”,更多的是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手段,以产业为目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从宏观层面看,以上三个内容同属于“文化+”融合趋势的哪一种形态?
A. 跨平台融合
B. 跨行业融合
C. 跨路径融合
D. 跨要素融合
答案:D
解析:从第一句话提到“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融合模式,“科技”、“金融”、“创意”都同属于产业要素,故本题选D。
19、超过一半的人要求将有意义和创意的网络词汇收入词典,代表的是对网络词汇的肯定与重视。但在今天,重视网络词汇,是否非得要通过将之纳入词典的方式来表现?毕竟,相较于传统词汇的变化速度和路径,网络词汇已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不少网络词汇可能火过一阵就开始被遗忘;比如传统汉语中的新词一般是通过入选词典而被加以确认,从而逐渐被推广、使用,但网络词汇却无需词典这类官方力量的“加冕”,而更多源自自发式生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网络词汇是否纳入词典,无关紧要
B. 我们对网络词汇需要有开放的态度
C. 网络词汇相较于传统词汇没有生命力
D. 将某些词汇纳入词典,确有必要
答案:A
解析:第一句话援引他人的观点,认为网络词汇应该收入字典,后面出现转折词,表明作者是不认同前面的观点的,所以作者认为网络词汇没有必要收入字典,最后一句话“但网络词汇却无需词典这类官方力量的“加冕”,而更多源自自发式生长。也是体现了相同的观点,答案选A。
10、雾霾:污染:治理
A. 风扇:电器:使用
B. 粳米:粮食:调查
C. 信息:报纸:阅读
D. 报告:文件:审批
答案:A
解析:题干雾霾是一种污染,治理雾霾,A风扇是电器的一种,使用风扇.
11、好感:喜欢:热爱
A. 伤心:悲伤:悲哀
B. 不安:紧张:焦躁
C. 不悦:反感:厌恶
D. 高兴:愉快:喜悦
答案:B
解析:题干好感喜欢热爱是近义词,但程度逐渐增强,B也是一样。
12、自行车:出行:环保
A. 蔬菜:食品:健康
B. 台灯:灯泡:节能
C. 手表:时间:指针
D. 货车:运输:载体
答案:A
解析:题干自行车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A蔬菜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其它选项都明显关系不同。
13、某科研机构研发了一项神经刺激技术,他们在实验中对一批滑雪选手实施了该刺激,持续数周后发现,相比未接受刺激的选手,接受刺激选手的跳跃能力和协调能力分别提高了10%和15%,本国体育部门计划与该机构合作,在滑雪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中推广使用这一技术。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该国体育部门的计划?( )
A. 未接受刺激的运动员通过正常训练也能提高跳跃能力和协调性
B. 这项合作会增加该国体育部门的经费支出
C. 该国是传统滑雪强国,滑雪成绩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 这项技术会降低运动员的专注力,而专注力是能力发挥的前提
答案:D
解析:本题论点:本国体育部门计划与该机构合作,在滑雪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中推广使用这一技术。论据:在实验中对一批滑雪选手实施了该刺激,持续数周后发现,相比未接受刺激的选手,接受刺激选手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分别提高了10%和15%。D项,这项技术会降低运动员的专注力,而专注力是能力发挥的前提。说明推广使用这一技术。不仅不会提高月动员的能力,反而会削弱能力发发挥,否定了论点的可行性。A项未接受刺激的情况不能否定接受刺激的效果。例如,吃维生素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而不吃维生素,但锻炼身体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并不能否定维生素的效果。B、C项为无关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