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辽阳公务员考试一般多久能出成绩单。更多2023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辽阳公务员考试一般多久能出成绩单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暂未开通)>>>>(建议保存链接,出成绩后查看)
点击查看: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3年辽阳公务员考试一般多久能出成绩单,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图书推荐:
【面试】2023公务员面试图书合集(结构化/无领导/1000题)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面试热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热点链接】
1.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但大国粮仓并非高枕无忧。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资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我们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更好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应清醒认识到,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面向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政策理论】
1.背景
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的疫情肆虐,充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任何时候我们手中的粮食饭碗不能麻痹大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到:“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因此把人民手中的粮食饭碗端牢端稳具有重要意义。
2.问题
(1)近年来虽然新冠疫情肆虐,但是我们的粮食依然保证连年丰收的状态,粮食和农产品供应依然稳定,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农田增产的同时,依然存在问题。比如有一些地区永久占用基本农田用来建设养殖场或绿化造林,毁坏农业用地;还有一些地区侵占农业用地用来搞工业,建工厂,或者是进行土地开发建设别墅群等,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米袋子”,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保护耕地红线。
(2)现在我国的国情依旧是人多地少,我国14亿多人口,耕地是最珍贵的资源,耕地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我们的饭碗能不能端牢,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国之前划出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每人平均下来也就一亩多点耕地,耕地少而且整体的耕地质量不高,中等及下等质量的耕地面积占据70%左右,耕地面积不足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提升耕地质量迫在眉睫。加上水土的时空分配不均匀、光线和温度不均匀、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我国耕地抗灾减灾能力仍然比较薄弱。
(3)一方面,部分农民因为低价采购了质量不合格的种子,有可能会出现产量降低的情况;或者采购的种子带有病毒,造成整片良田的土壤受到污染,影响耕地近几年的种植。另一方面,部分的农民为了防止虫害,在喷洒农药的时候使用农药超标;还有一些土壤挨着有重金属的地方,土壤也会受到污染,导致农田减产,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威胁着人民的食品安全。同时,国外的一些农产品由于价格低廉,我国大部分的粮食从国外进口,也进一步导致农产品滞销,或者卖不上价钱,打击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3.对策
为了更好的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针对以上的一些情况,应该多措并举,具体如下:
(1)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想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守住耕地这个根基。做到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保证细则真正落实到实处,对于一些侵占农业用地的行为或者企业严厉打击,与此相关的人员要严肃问责,批评教育,吸取教训,后期各地要第一时间组织全面排查,坚决防止其他地方出现新的违法行为,坚决把粮食安全的治理向纵深推进,真正做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
(2)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针对我国耕地面积较少的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建设高标准的农田,以更好地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农田要进行整治、土地进一步改良,完善灌溉系统、完善田间的道路的配套设施,让农田基础设施不断的改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以达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效果。同时全国也要同心协力,层层压实责任,将中央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挖掘粮食面积的潜力,农业生产机械化等等,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3)种子是粮食安全的“芯片”,是“核心”, 针对种子质量低下的情况,我们要集中科技力量,积极研发优质高产、抗病毒性强的种子,打造中国自己的种子。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安全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只是停留在质量安全的“底线”,而是在不断地追求更健康、更新鲜的“高线”。因此充分保障粮食的源头,把好粮食安全的第一关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追溯体系,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透明,做到来源可查证,去向可追寻。针对源头就有问题的粮食,依法召回。对于售卖假冒伪劣种子的相关人员或者企业进行监管,重拳出击,保障种业安全。对农民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种粮技能,提高机械化的使用频率,发展规模经营,真正让农民能获利,能受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知识运用】
1.近日,有关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有企业把4000亩的农业用地用围栏圈了起来,准备进行绿化造林,群众还提供了绿化造林的计划图纸,对此,请问你怎么看?
2.小王家承包了整个村的农业用地用来种小麦,到了收获的季节,由于收购价格太低,导致小王受到巨大的损失,小王第二年就不打算在种田了,要开养殖场,你是村干部,请问你怎么办?
热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评分要点】
(1)积极回应群众举报,认真核实,及时给予答复。联系企业和相关部门,调查取证,确认圈地是否要绿化造林。如果事情不属实,企业向群众道歉及时说明情况。
(2)如果情况属实。积极和各部门以及企业进行沟通,说明农业用地的作用,意义。比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守住耕地这个根基。
(3)对于侵占农业用地的企业严厉打击,与此相关的人员要严肃问责,批评教育,吸取教训,后期各地要第一时间组织全面排查,真正做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
2.【评分要点】
(1)和小王了解情况,如果情况属实,和小王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沟通。说明农业用地的重要性。比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想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守住耕地这个根基。
(2)了解情况之后,解决小王的困境。调研具体滞销的原因,如果是宣传不到位,那么及时联系媒体、互联网等可以进行直播带货,拓宽宣传渠道,如果是种子不太好,那么及时引进优质高产的种子。
(3)每隔一段时间了解村民情况,及时了解外界的最近政策、销售策略、销售渠道等,真正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面试热点:数字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热点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建设数字化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布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村振兴,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提出观点】
1.数字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对于发展数字化乡村,请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解析】
打开手机,就能随时远程“掌控”蔬菜、花卉大棚里的温湿度,能精确知晓何时需要除草,何时需要浇水;跟着导航,大农机无人操作却可以精准播种、精心浇水、精准洒药;进入网络直播间,带货主播就能向城里的网友售卖千里之外的乡村特产……显然,数字经济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广大的乡村农村,改变着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诠释着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带来的改变。
在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中,各个领域正在广大农村广袤土地上如火如荼进行着,然而,由于我国国情实际,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数字化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我国乡村数字化赋能的对象是我国农村普遍文化层次低且类型区分明显的农民,大部分农民常年外出打工谋生,虽然他们长期接触城市生活,对数字没有那么强烈的陌生感,但对乡村,对土地却失去了原本的热情和认知,而少数还坚守在农村的农民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原因又存在着普遍的数字不适应问题,他们与能够赋能乡村建设的数字是有着数字鸿沟的;另一方面,中国的乡村乡土文化浓厚,是典型的关系型人情社会,数字可以在乡村智能化和快捷化,却难以人格化和人性化,这会在一定时期内给乡村的群众带来不适,会阻碍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因此,要改善以上尴尬的局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的“硬件配置”和重要支撑。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5年,“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如此,才能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不断提升农村宽带网络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信息服务。有序推进农业农村、民政、商务、邮政等部门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推广“多站合一、一站多用”,推动信息服务向乡村延伸。
三是重视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当前,手机成为“新农具”,农村带货主播成为“新农民”,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这样的情形下,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缩小农民数字鸿沟、顺应数字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建立针对农民的数字技术培训中心,帮助农村孵化有专业有素样,懂农村爱“三农”的农村数字化建设人才。
四是做好数字化乡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基层干部队伍可通过对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增强数字技术对农民的吸引力,提升农民掌握数字技术的意愿;基层政府应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科教信息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汇集整合新技术推广、电商销售、新媒体应用等优质培训资源,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与信息化给乡村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数字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未来,我们要继续抢抓数字化建设新机遇,让“数字乡村”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让“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擦亮高质量全面小康幸福底色。
面试热点:鸿星尔克捐款事件背后的思考
【热点背景】
去年,网友们集体“心疼”运动品牌鸿星尔克。7月郑州水灾时,鸿星尔克的微博评论冲上热搜首位,起因为鸿星尔克为支持河南抗灾捐款5000万元物资,网友却担心鸿星尔克业绩不佳仍大额捐款,纷纷喊心疼。“感觉你都要倒闭了还捐款这么多”“宝,你赚钱不容易啊”“宣传下啊,我都替你着急”,除了在热搜下发表关切评论,更有网友直接赠送鸿星尔克十年微博会员。截至7月23日15时,该微博热搜已经达7亿阅读次数,超13.7万讨论。鸿星尔克官方捐款图文转发量、评论数也都超过20万。除了微博留言,还有众多网友纷纷自发进入鸿星尔克淘宝、抖音直播间购买产品。根据阿里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7月22日晚,鸿星尔克淘宝直播间有超过200万人参与扫货,上架一款抢空一款。截至7月23日,鸿星尔克淘宝直播间粉丝量已增至752.6万,获赞38.9万,数据还在进一步增长中。
【题目预测】
在河南面临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后,国内各大企业纷纷向河南伸出援助之手。但其中某运动品牌捐款5000万后被网友说心疼,引发网友疯狂抢购其产品。对此,你怎么看?
【思路点拨】
在看到一个被大众逐渐淡忘的名族企业捐款后心底的感动不由言说,这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企业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我们有信心让这样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上会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一、捐款背后的意义
(1)重振灾区。保障河南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抢险物资的需求。比如一方面抗洪时有需要的水泵、发电机、救生衣,另一方面人员安置后需要物资保障比如帐篷、食品、饮用水等。
(2)树立良好民族企业形象。大众抢购背后体现了“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毙于风雪”的情感表达,良好互动的背后也给其他品牌树立了榜样,促使其他品牌向其看齐,有利于民族品牌的发展,加速国货崛起进程。
(3)体现民族企业的担当。在大灾大难面前,关键还是要看我们国家的民族企业。此次某运动品牌在自己经营亏损的状态下依旧没有忘记有国才有家的发展初心,尽力而为之。很好的彰显了一个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也为其品牌做了很好的宣传,比明星代言等方式更有效果,更容易被大众认可。
二、潜在问题分析
(1)不够理性。情绪消费本质是一种浪费。甚者有人买1000双,说“你野性捐款为啥劝我理性消费”,目前该品牌仓库已经告急没办法应对大家的订单需求。
(2)指责别人不捐款。捐款本是自愿行为,但有的网友却跑到其他品牌直播间道德绑架别人不捐款或者捐款少,使捐款变了味。
(3)产品设计落后。该品牌在市场上被大众所逐渐淡忘,其根本问题是产品设计不能满足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很多网友客观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比如鞋子颜色饱和度过高、版型老旧容易审美疲劳。消费者不可能长期为了情怀买单。
(4)诈捐谣言四起。有人认为该品牌实际只捐赠了20万瓶矿泉水,对捐赠的5000万物资打出了问号。在豆瓣等社交网站上,也有部分网友对该品牌捐赠事项提出了质疑。
三、捐款背后的冷思考
(1)企业要保持初心。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就会被利益蒙蔽双眼,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希望国产品牌能一直坚守这份初心,未来也依旧能赢得民心。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借助这次东风,加大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多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真正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兴趣,让名族企业走的更远。
(2)捐款要自愿。消费者不要逼捐,道德绑架别人。捐款的多少都是一份心意,不要让攀比攀附善举,让捐款者寒心。
(3)购物要理性。固然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也鼓励大家支持民族品牌。但是在购物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消费,避免冲动消费。
(4)提升捐款透明度。在涉及捐款事项时,捐赠方及慈善组织要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公开捐款进度,做到捐款透明化,接受大家监督,防止谣言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