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3年铁岭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网址在哪

辽宁华图 | 2023-03-11 08:07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铁岭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网址在哪。更多2023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铁岭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网址在哪

辽宁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预约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暂未开通)>>>>(建议保存链接,出成绩后查看)

  点击查看:2023辽宁省考面试礼包5.0—面无不胜>>>>

  点击查看: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试课程】【省考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高分经验

  【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 】【面试地点】【体检公告】【体检地点】 【录用公示】【准考证打印入口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3年铁岭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网址在哪,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图书推荐:

  2023华图版华图教你赢面试系列丛书结构化面试

  【面试】2023公务员面试图书合集(结构化/无领导/1000题)

  2023版公务员面试(无领导+结构化+1000题)5本套

  2023版华图教你赢面试系列丛书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

  相关信息推荐: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面试热点:党始终在人民身边

  热点背景

  2022年8月17日,习 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了解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等情况。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工作。改造老旧小区,既要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也要加强社区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孩子们现在都是宝,对孩子们的养育和培养等工作要加强。教育“双减”工作开展后,社区要多开展公益性校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首先把身体锻炼好,确保身心健康。要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

  模拟试题

  习 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了解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等情况时说“要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解释含义,揭示道理。

  习 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深刻阐释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亲切的话语,殷切的嘱托,映照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厚情怀,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使命,自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2.分析道理的重要性

  (1)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纵观历史,回顾我们党走过100年的光辉历程,从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书写的就是一部来自群众、扎根群众、依靠群众追逐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创业史。

  (2)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廖俊波见到群众时,经常会问最近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李保国风雨无阻、奔走太行,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你的幸福我包了”的朴实话语直抵人心;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常常早上七八点钟就在山上与农户聊天,晚上八九点钟又到村民家中探访,一位位优秀党员、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以百姓心为心”,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写下生动注脚。

  3.谈启示和践行

  (1)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为民服务的理念。在日常为老百姓服务的过程中,要做到热情接待,主动告知,耐心解答,不仅讲究工作的原则性,也要注意方式的灵活性,多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杜绝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风气,让我们的工作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2)要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做好调查研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群众反映的事情处处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民生问题无小事,对于群众的问题要重视,从日常细节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并解决人民群众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都面临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目标。

  面试观点:科学运用“加减法”促进餐饮业恢复“红火炊烟”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从六个方面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

  作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通知》释放出的政策性扶持和针对性措施,对餐饮行业来说可谓是“及时雨”。《通知》指向餐饮市场主体面临的难点痛点,深化细化助企纾困措施,力求减轻企业经营压力、降低综合成本,全力帮助餐饮企业和从业者重拾信心、渡过难关。

  【面试观点学习】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是满足人民饮食和味蕾需求的重要服务行业,也是稳增长、促消费、扩就业的重要领域。2021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达4.7万亿元,国内餐饮行业的直接从业人员在 2000万人左右,其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

  但也要看到,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多地餐饮行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餐饮企业生存面临相当挑战。随着疫情缓解,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全力保复产促复工,助力餐饮企业将损失夺回来。

  纵观《通知》要求,蕴含诸多科学严谨的“加法”——加快出台相关补贴措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融资担保功能,都是为餐饮企业及时“输血”,保障其恢复正常经营。同时,精准稳妥的“减法”也值得关注——2022年对餐饮企业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餐饮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提高返还比例;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保险费等……这一切,更是在努力缓解餐饮企业的资金压力,让后者更多享受政策红利。

  《通知》还鼓励餐饮企业自愿购买营业中断类保险,有条件的地方财政部门可对此给予适当补贴,这无疑是进一步分散经营风险,为餐饮企业提供更多保险保障。《通知》更明确,支持老年助餐消费。一方面关注并满足老年人的餐食需求,另一方面选择优质餐饮企业并为其开辟新的供餐路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和引导,相关工作用心良苦。

  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助力餐饮业恢复“红火炊烟”。有的地方积极为承租国有房屋的餐饮企业减免房租,有地方餐饮协会倡议为承租私有房屋的经营户减免房租,还有地方管理部门允许餐饮企业有条件开展“外摆”服务,更有创业外卖平台为餐饮从业者开辟经营新天地……多层面施策,多角度纾困,确保政策见实效,让从业者见实惠。餐饮业者也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求变求新,使经营服务重回正轨。

  确保政策应享尽享,积极提高服务效率,强化落实保障成效,一系列扶持餐饮企业恢复发展的“组合拳”,必将有效惠及餐饮市场主体,为稳增长、促消费、扩就业做出更大贡献。

  面试热点:数字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热点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建设数字化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布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村振兴,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提出观点】

  1.数字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对于发展数字化乡村,请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解析】

  打开手机,就能随时远程“掌控”蔬菜、花卉大棚里的温湿度,能精确知晓何时需要除草,何时需要浇水;跟着导航,大农机无人操作却可以精准播种、精心浇水、精准洒药;进入网络直播间,带货主播就能向城里的网友售卖千里之外的乡村特产……显然,数字经济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广大的乡村农村,改变着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诠释着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带来的改变。

  在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中,各个领域正在广大农村广袤土地上如火如荼进行着,然而,由于我国国情实际,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数字化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我国乡村数字化赋能的对象是我国农村普遍文化层次低且类型区分明显的农民,大部分农民常年外出打工谋生,虽然他们长期接触城市生活,对数字没有那么强烈的陌生感,但对乡村,对土地却失去了原本的热情和认知,而少数还坚守在农村的农民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原因又存在着普遍的数字不适应问题,他们与能够赋能乡村建设的数字是有着数字鸿沟的;另一方面,中国的乡村乡土文化浓厚,是典型的关系型人情社会,数字可以在乡村智能化和快捷化,却难以人格化和人性化,这会在一定时期内给乡村的群众带来不适,会阻碍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因此,要改善以上尴尬的局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的“硬件配置”和重要支撑。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5年,“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如此,才能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不断提升农村宽带网络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信息服务。有序推进农业农村、民政、商务、邮政等部门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推广“多站合一、一站多用”,推动信息服务向乡村延伸。

  三是重视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当前,手机成为“新农具”,农村带货主播成为“新农民”,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这样的情形下,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缩小农民数字鸿沟、顺应数字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建立针对农民的数字技术培训中心,帮助农村孵化有专业有素样,懂农村爱“三农”的农村数字化建设人才。

  四是做好数字化乡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基层干部队伍可通过对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增强数字技术对农民的吸引力,提升农民掌握数字技术的意愿;基层政府应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科教信息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汇集整合新技术推广、电商销售、新媒体应用等优质培训资源,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与信息化给乡村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数字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未来,我们要继续抢抓数字化建设新机遇,让“数字乡村”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让“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擦亮高质量全面小康幸福底色。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