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铁岭公务员考试什么时候开始成绩查询。更多2023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铁岭公务员考试什么时候开始成绩查询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暂未开通)>>>>(建议保存链接,出成绩后查看)
点击查看: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3年铁岭公务员考试什么时候开始成绩查询,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图书推荐:
【面试】2023公务员面试图书合集(结构化/无领导/1000题)
相关信息推荐:
202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面试热点:群艺博览 百花齐放
热点背景
2022年8月21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江苏南京落幕。近5万平方米的展区共展示10万余件工艺美术精品,18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800多位工匠同台展示交流。
近年来,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繁荣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工艺美术年产值近3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超过650万人,加上相关从业人员共超过1300万人。2021年,我国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26%,利润同比增长18.64%,出口同比增长62.93%。
模拟试题
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江苏南京落幕。本次博览会展出陶瓷、雕刻、织绣、文房四宝、珠宝首饰、红木家具等全品类工艺美术优秀作品10万余件,其中千余名工美大师和大国工匠的精品超过2万件,同期还举办了论坛、大赛、讲座、绝活演示等12场专题活动。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表明自身看法。
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向大家展示了诸多工艺美术品,充分展现了传统工艺文化之美。虽已圆满落幕,却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了工艺美术发展的萌芽。
2.分析意义。
(1)匠心作品齐亮相,彰显工艺品魅力。此次博览会向群众展现了陶瓷、雕刻、织绣、文房四宝、红木家具等全品类工艺美术优秀作品10万余件,精品超过2万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确实彰显了工艺品的魅力,让群众感受到了工艺作品的繁荣发展。
(2)非遗工艺焕光彩,传承焕发新生机。众多工艺品向我们展示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诸如花丝镶嵌工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雕漆技艺等,激发更多青年人的兴趣和喜爱,让工艺品走近人们的生活。
(3)工艺匠人聚一堂,工匠精神展新颜。除了展现文艺作品,博览会还举办了论坛、大赛、讲座、绝活演示等12场专题活动。各位工匠艺人们齐聚一堂,坚持展示、交流、融合理念,分享各类工艺品,交流心得体会,构建工艺美术互学互鉴、共荣共进的大舞台,既展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凸显了大师风采。
(4)传统艺术放光彩,文化自信绽光芒。博览会传承历史使命,肩负时代责任,引领我国传统工艺产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了陶瓷技艺、文房四宝等文艺创作,为传递民族文化自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出工艺美术保障举措。
(1)创造性传承。传统工艺要发展,除了借博览会这一大舞台,还需要将传统工艺完整地、系统地传承下来,要以活态形式存在、传承与发展。因此,要注入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当地或者民族特色,用中国传统技法,反映经典文化。
(2)创新性发展。工艺美术融合创新,还要融合当代文化,增添现代元素,反映时代题材,弘扬时代精神,创作与现代文化潮流相适应的当代精品。同时还要结合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创新性发展、制作和宣传传统工艺。
面试热点:拒绝网络暴力,保持清朗网络环境
【热点链接】
在2022年年初,石家庄市公布了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周女士,与此同时,周女士的姓名等真实信息也被曝光在了网络中,周女士在得知自己确诊后,发布了一条抖音短视频,随后,就有人将周女士的朋友圈等更多个人信息找出,并公之于众,随后,很多网友开始进入周女士的视频下方进行评论谩骂……
今年,全国多地疫情反复,各地都在积极抗击疫情。但是,在社交媒体上却有一些网友不尊重病患,滥用谐音梗,将有确诊患者的楼称为“羊楼”,新冠阳性患者称为“羊人”,将确诊患者分为“公羊”“母羊”,将确诊患者送往方舱治疗被说成“抓羊”和“赶羊”……甚至衍生出一系列带有污蔑性的词汇。
3.黑龙江哈尔滨本轮疫情首例确诊者,因多次光顾剧本杀店被很多网友指责,其个人信息也被网络传播。该确诊患者被网络暴力后,第一时间在媒体发声,自己在外出前已经进行了14天的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核酸检测全都是阴性,确认阴性的前提下,才外出参加线下活动。该患者的行为完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却遭受了语言暴力、人肉搜索。
【政策理论】
背景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的防控手段不断升级,对于确诊患者的流调工作也做的更加细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不同程度影响了当事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甚至出现当事人因为不堪网络上的言论而选择了自杀的事件。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感染者流调信息遭泄露,当事人遭受网络暴力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方面凸显流调信息保护工作尚存漏洞,另一方面则凸显治理网络暴力任重道远。与现实社会的暴力行为相比,网络暴力能够参与的群体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因此,网络暴力可能比现实社会的暴力产生的危害更大。网络暴力的产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危害大、影响范围广,而且蔓延趋势严重。
2.问题
(1)网络生态环境“污化”影响社会风气。网络平台发展的初衷是信息共享,促进社会积极向上向善发展。但是,由于网络上漏洞的存在,导致网络环境逐渐“污化”,甚至产生网络暴力等影响社会风气的事件,这是严重危害社会发展的。
(2)网络平台监管不力。对于网络平台上的网络暴力行为,平台没有及时的进行识别和制止。网络发言不需要使用真实姓名,从而放纵了网络暴力,网络的匿名性也成了施暴者的保护伞。
(3)法律的缺位,人民的法律意识整体欠缺。没有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导致网络语言暴力等人付出成本较低,从而放纵了网络暴力这种行为的发生和蔓延。网络知识宣传不到位,没有让人们知道言论自由的度,从而让网络暴力现象层出不穷。
3.危害
给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甚至精神障碍,导致出现极端行为,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网络暴力侵扰了当事人的现实生活。尤其人肉搜索风靡开始,网民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讨伐,通过人肉搜索手段直接从网络虚拟社会渗透到现实社会,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网络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名有姓,却找不到具体的实施伤害的人,正因为如此,参与的网民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肆意而为。网络集体暴力中,网民很少考虑到当事人的心理。而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不利于人民的生命健康。
给社会传递了“负能量”影响和谐社会构建。汇聚向上向善的社会力量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的,但是,网络暴力行为却是严重与网络发展的初衷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的。而且网络暴力事件加速个人信息的泄漏,引发社会恐慌,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
网络暴力影响网民的道德价值观。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外,网络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会影响网民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美好和谐社会得以构建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价值观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发展,影响周围其他人的正常发展,不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整体社会氛围。
4.对策
(1)相关部门出台更加细致严厉的法律,针对网络暴力现象,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提高网友的犯错成本,司法机关严格执法,比如可以进行适当罚款,进行强制教育等,让其接受法律的制裁,让躲在角落里的人有所畏惧,才能够减少和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2)加强平台的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ip定位,关键信息识别等技术,及时识别并且及时阻断相关网络暴力的传播行为,将网络暴力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减少网络传播给当事人造成的心理危害,对实施过网络暴力的用户行为加以限制和监管,对其言论加以监督,防止其出现再犯的风险。
(3)加强教育和宣传。提升网民的整体素养,可以利用网络自媒体平台等,进行适当的宣传,并且注册官方账号,提高可信度,也可以通过社区的公众号和法制宣传方式,让网民整体素质提升,在保护好自己信息的同时,也不要对别人恶语相向,通过健康网络意识的引领,树立积极的思想道德,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暴力的问题,从而让网络传递善意,形成更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知识运用】
东航客机坠毁事件让人悲痛。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有逝者亲属将怀念亲人的视频上传到视频平台,以这种方式寄托思念之情。没想到,这引来网友语言攻击,批评人家是为了“蹭热度”“冷血”,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饰演《甄嬛传》中安陵容这一反派角色的陶昕然,因为其在剧中的反派表现一直饱受非议,因其在网络上晒出自己女儿的照片,之后遭遇网友抨击“你女儿也不会有好下场”,对于这一事件你怎么看?
热点:拒绝网络暴力,保持清朗网络环境
【评分要点】
(1)能够点明自己对于该现象的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场,祭奠亲人,思念亲人的方式有很多种,网络平台本身就可以表达感情,传递温暖,不应该对这种纪念亲人的方式进行批评。
(2)能够准确说出潜在的反映出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问题:该现象在个人层面反映出部分网民的道德缺失,缺少同情心。社会层面,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不能客观看待这件事情。网络平台的监管不到位。
(3)能够在找出存在问题的同时,进一步给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如:规范平台经营,加强技术,能够及时监管并遏制不良舆论的传播。通过宣传等方式,提高网民的自身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增强网民的同情心。
【评分要点】
(1)点明电视剧中饰演反派角色是为了塑造电视情节需要,与现实生活中的本人并没有 任何关系。塑造电视剧中的人物,是为了作品更加的生动形象,不是我们对演员个人生活点评的标准。
(2)说出晒女儿照片是每个人的权利,不应该将过多的恩怨是非牵扯到孩子身上。母亲的职业是演员,但是这不一定说明女儿就一定不好,毕竟孩子的潜力巨大,网络暴力只能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百害而无一利。
(3)总结怎样杜绝该行为,给出两条具体措施。如:提高网民理性看待任何事物的能力,电视剧是用来丰富我们生活的,如果没有反派角色,也就失去了电视剧的情节性。我们要保护每一个人的心灵,不能够轻易的去伤害。
面试热点:依法严厉打击涉疫网络谣言
【热点链接】
1.5月12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2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所谓封城、静默都是谣言,抢菜更没必要。
2.5月9日,接网民举报并经查实,圈群传播的“5月1日松江区一阳性病例在大润发购物致超市封闭”“吃南汇8424西瓜感染禽流感”“青浦金泽某超市售卖外省市捐赠猪肉”“上海一阿姨带回方舱被子导致200人感染”等传言均为虚假信息,上海市有关部门已及时组织公开辟谣澄清。并对散播虚假信息的网络群组予以封停,对首发谣言的微信个人用户予以处罚。
【政策理论】
1.背景
谣言一直都是我们社会治理当中的一大顽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土壤变得更加优渥,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社会效应变大。每每重疫情事件发生,必然伴随社会谣言产生。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谣言频发,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很大的难题和治理成本。主要表现在疫情感染地区、感染人数或死亡人数,疫情发展趋势,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及疫情防控体系与能力等。
2.危害
(1)涉疫谣言侵犯其他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给对方的经济等造成损害;
(2)涉疫谣言会让公众陷入不安和恐慌之中,出现非理性的抢购甚至逃离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3)涉疫谣言会给正常的卫生防疫工作制造麻烦,影响其工作效率,给政府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增加行政成本,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3.原因
(1)疫情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发展态势随时都会有变化,影响民众的工作生活,容易造成公众心理上的恐慌,以及网络的隐蔽性等特点为谣言产生创造“地质”条件。
(2)民众健康防疫知识的相对欠缺,让伪科学和假信息钻了空子,信息的不对称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3)面对涉疫谣言官方的反映速度相对滞后于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紧迫性,同时政府官方的信息表达方式也让部分网民有距离感,专业术性、形式化比较严重,群众看不懂,自然也增加了误解式谣言出现的机率。
(4)部分媒体和自媒体,受流量经济影响,只关注传播数据飘红,进而忽视社会责任感,只为抓民众的眼球和营销推广目的,故意编造和散布谣言,增加点击率、提高知名度。
4.对策
(1)广大群众要擦亮眼睛,客观理性看待涉疫信息。广大群众要相信有关部门和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不要轻易相信个人在抖音、微信等平台传播的涉疫信息。对于危人耸听、带有明显不良倾向的信息,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能随意传播。如此,谣言失去了传播土壤,谣言也就止于智者。
(2)网络平台要把好涉疫信息封控关。网络平台要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设置涉疫有关信息的关键字词,对于传播敏感涉疫信息要严格审查,从源头上尽可能地杜绝谣言的出现,净化网络环境。
(3)政府提高涉疫信息的监控处理能力。疫情谣言的危害不次于疫情的伤害,政府在抗疫工作同时要确保政府信息发布机制的稳定高效,及时发布疫情及其防控的相关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的知识,增强人们必胜的信心、更是对涉疫谣言的有力处置。
(4)法安天下,加大打击力度。对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依法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网络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知识运用】
1.从2013年的非典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每每有疫情发生,就有各种各样的谣言产生,如感染地区、感染人数或死亡人数、疫情发展趋势等,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次于疫情带来的危害。对于涉疫的谣言,请问你怎么看?
2.假如你是卫计委的工作人员,在你的家人微信群里,有亲人以关爱家人健康,为了亲人好的立场发布一些关于疫情的谣言,请问你会怎么做?
热点:依法严厉打击涉疫网络谣言
1.【评分要点】
(1)能够对涉疫谣言有正确的态度:认识到涉疫谣言带来的各方面的危害,对涉疫谣言有鲜明的立场,就是应该积极处理,予以打击。
(2)能够从多角度分析涉疫谣言带来的危害:如侵犯其他公民个人的权益,给对方的经济等方面造成损害;会让公众陷入不安和恐慌之中,出现非理性的哄抢甚至逃离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会给正常的卫生防疫工作制造麻烦等。
(3)能够从各层面分析涉疫谣言产生原因:如民众健康防疫知识的相对欠缺;部分媒体和自媒体,只为抓民众的眼球和营销推广目的,故意编造和散布谣言;涉疫谣言官方的反映速度相对滞后于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紧迫性;打击力度不足等。
(4)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措施来解决问题:广大群众要擦亮眼睛,客观理性看待涉疫信息;网络平台要把好涉疫信息封控关;政府提高涉疫信息的监控处理能力;加大打击力等。
2.【评分要点】
(1)能够对此事有正确的认识:如果处理不好,家人也会成为谣言的受害者,甚至可能成为传播者,所以破除谣言从身边从自己做起。
(2)和发消息的亲人积极沟通:对他热心和关爱家人行为表示认可,但是告诉他关于疫情的真实情况,使他了解到的信息在那些方面失真,并讲明传播的危害。
(3)积极引导对方正确处理此事:希望对方在群里进行更正说明,避免对家人带来伤害,并告知对方以后多看官方通告,对抖音等平台发布信息理性查看;自己及时将政府通报信息等发布到家人群等。
(4)及时总结反思,辟谣工作从身边做起,以后对于家人做好科学知识传播,并且见微知著,将谣言信息向单位反馈,后续溯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