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教师招聘网为您提供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文章:2023年在哪里可以看教师招录公告。更多 2023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辽宁教师招聘考试网频道(http://ln.huatu.com/jiaoshi/)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教师考试文章:2023年在哪里可以看教师招录公告
点击查看: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告>>>>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面授课程】【 教师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
【教师公告】【教师 招聘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 【笔试时间】【考试 科目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文章:2023年在哪里可以看教师招录公告,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教师考试备考技巧
1.研究者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是( )。
A.长期研究 B.个案研究
C.横向研究 D.纵向研究
2.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即所谓的( )。
A.内在需求 B.吸收的心智
C.图式 D.内在敏感性
3.教师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幼儿体会他人的情感与需要,教师采用的方法是( )。
A.角色扮演法 B.情境创设法
C.移情训练法 D.情感体验法
4.儿童能够数出6个人、6个苹果、6棵树,但并不能真正理解“6”的意义,在学习经验不断积累后,儿童知道6可以代表任何6个物体。这说明儿童学习数学具有( )的特点。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不自觉到自觉
5.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
A.操作 B.交往
C.游戏 D.言语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长期研究是指研究者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个案研究是研究者选取一个特殊个体或典型案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的研究。故本题选A。
2.【答案】B 解析:“吸收性心智”是幼儿独有的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即幼儿会像海绵一样,从环境中吸取信息,而这一学习和贮存大量知识的过程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会持续到7岁。故本题选B。
3.【答案】C 解析:移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故本题选C。
4.【答案】A 解析:儿童先认识的“6个人、6个苹果、6棵树”都是具体的形象,后认识的“6”是抽象的数字概念,说明儿童学习数学时是从具体到抽象。故本题选A。
5.【答案】C 解析: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游戏。故本题选C。
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以人为本”是教育出发点的问题。教育“为了什么”,是一切社会、一切时代的教育都要回答的问题。现在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A.学生需要 B.社会需要
C.学生的全面发展 D.家长期望
3.下列关于生活本位论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准备生活论的基本观点,即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B.适应生活论认为教育是生活本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人
C.杜威作为适应生活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D.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斯宾塞主张,教育即生活
4.成人往往按照自己习惯设计的蓝图去要求、塑造儿童,使儿童的天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未考虑到( )。
A.社会发展的需要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儿童的需求
5.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无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的客观依据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其次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需求;再次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选项ABC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方面。故本题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教育出发点的问题。教育“为了什么”,是一切社会、一切时代的教育都要回答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故本题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又可分为准备生活论和适应生活论。前者以斯宾塞为代表,后者以杜威为代表。在斯宾塞看来,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生活准备说”,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么样生活,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适应生活论认为教育是生活本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人。所以选项ABC正确。选项D中,教育即生活是杜威的观点。故本题选D。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考虑才能更为科学:(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及需要。题干中强调按照自己的习惯,使儿童天性得不到发展,可以看出忽视了对儿童的研究。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裴斯泰洛齐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故本题选B。
1.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2.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 B.伦理本位
C.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
3.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
A.6 B.5
C.8 D.9
4.我国近代颁布但未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5.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中间型学制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过程中,基本着眼点是人的发展。故本题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凯兴斯泰纳主张个人应服从国家,教育应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其国民教育思想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论思想。故本题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实行)。故本题选D。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902年壬寅学制是我国首次制定的近代学制,但是未实施。故本题选A。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现代学制由两种结构所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一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不同类型的学制只不过是由这个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不同组合。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