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文章:已发布!2023年阜新事业编招考成绩查询入口。更多2023年辽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sydw/)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文章:已发布!2023年阜新事业编招考成绩查询入口
2023年辽宁事业单位联考笔试已结束,辽宁事业单位笔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届时辽宁华图会为考生同步官网的成绩查询入口,辽宁华图教育祝考生顺利进面!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成绩已发布)
——推荐阅读——
考生通道——2023辽宁事业单位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3辽宁事业单位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3辽宁事业单位面试课程|网校课程|面试提前学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文章:已发布!2023年阜新事业编招考成绩查询入口,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事业编备考技巧
事业单位面试试题:金融工作者到基层干工作,但是群众对政策规章不理解,你怎么看?
金融工作者到基层干工作,但是群众对政策规章不理解,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基层工作的特点是“变”、“多”、“杂”,金融工作者到基层干工作旨在宣传金融政策,提升群众对金融政策规章的理解和认识,为推进金融工作打下群众基础。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群众对政策规章不理解的情况与我们的预期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应当予以重视,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群众对政策规章的理解,从而有效推动金融工作在基层工作的开展。
群众对政策规章不理解的原因可能是:
第一,群众对金融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例如:多数群众认为金融工作与日常生活距离有些遥远,对基层开展的金融工作并不感兴趣,导致其被动接受金融相关政策规章,无法真正理解政策。
第二,金融工作者在开展金融工作的过程中方式方法有待改进。金融工作者在基层开展金融工作的过程方式方法欠妥甚至走过场、敷衍对待,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金融工作,并未深入群众当中,耐心细致的为群众讲解金融政策规章,导致群众无法理解政策规章的内涵。
第三,政策本身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群众对政策规章不理解往往与政策规章本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群众自身的理解能力有限,加之政策规章晦涩难懂,不够贴近现实,产生群众不理解的情况。
为加强群众对政策规章的理解,推动金融工作在基层的开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定期开展金融下基层活动。金融工作者在开展下基层工作的初期应深入群众开展调查工作,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以期在开展金融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提高群众对金融工作的兴趣,促使金融下基层活动更具针对性。
第二,积极开展金融工作者培训工作。金融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对开展基层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金融机构应当积极组织本机构内的金融工作者进行职后培训,培训内容可主要针对金融政策规章及基层工作实际,在培训后及时进行考核,对成绩优异者可适当进行表扬。
第三,建立基层金融服务站。为了保证金融工作能够在基层得到更好的开展,提高群众对金融工作的认识,可通过在基层建立金融服务站,在金融服务站悬挂、张贴金融图片,同时广泛宣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开展基层金融工作的过程中,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应当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的将工作落小、落细、落实。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如何应对“毕业即失业”问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2022届高校毕业生多达1076万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同比增加82万人,这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不断增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抓稳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1.受外部环境影响。
一方面,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时会首选考研、考公,但据统计2022年考研人数达400万人以上,考公人数也逐年攀升,压力不可谓不大;另一方面,入职企业也是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选择,但受疫情下经济环境的压力,许多中小微企业的招聘意愿收窄,致使岗位供不应求,外部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2.受职业规划缺失影响。
在投递简历时,不少毕业生对自己所选择的岗位职责、企业情况、行业发展等内容缺乏了解,甚至许多人对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也没有清晰的定位,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使得许多人投递简历时如同无头苍蝇,加大了自身的就业难度。
【解决就业难问题需多措并举】
1.努力打造良好环境,应对外部压力。
(1)丰富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高校积极主动建立就业信息渠道,各高校可以合作共享就业信息,拓展不同地区的就业信息,专人管理,打破地域限制和学生限制,通过独立网站给学生提供更加可靠、更具针对性的就业信息。
(2)引导毕业生走向基层。
一方面,加强“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措施的宣传力度,对毕业生所关心的就业待遇、思想帮扶等内容做好说明,增强毕业生下基层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给足“政策礼包”,增加国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引导毕业生服务人民。
2.加大能力培养力度,帮助毕业生明确自身定位。
(1)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补足毕业生能力短板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要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资源,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推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让毕业生切实了解行业情况,明确就业意愿,将实习和就业紧密结合。
(2)引导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
各高校要重视职业规划课程的设置,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给出针对性建议。各地也要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促进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帮助学生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
要始终明确毕业不等于失业,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可以选择“慢就业”“缓就业”给自己更充分地准备时间,但无论何时专注能力提升,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在自己期待的就业岗位上展现出属于年轻人的流光溢彩。
事业单位面试试题:针对当前扶贫工作,很多贫困户担心扶贫干部走后扶贫工作无以为继,你认为如何避免?
针对当前扶贫工作,很多贫困户担心扶贫干部走后扶贫工作无以为继,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扶贫工作“人走事凉”?
参考解析:
当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果,许多贫困地区已经摘掉了“帽子”,这正是得益于我们党和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关怀贫困户的措施和政策。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引下,很多基层干部都深入扶贫工作的一线,走基层,下农村,实实在在的为贫困户服务,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但是题干中所提到的贫困户担心扶贫干部走后扶贫工作“人走事凉”的问题,这也是需要引起我们基层政府的重视的,这也正反应出了基层老百姓对于我们政府的关系和依赖。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的话,一是不利于基层扶贫工作的开展,二是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升,三是会打击群众对政府的信心。所以,关注基层扶贫工作是重中之重。
如何避免扶贫工作“人走事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是政府自身要出台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贫困户的帮扶工作要做到时时跟进,事事了解。对于有些基层官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而出现不能继续开展工作的情况,政府要从制度上明确后续相关扶贫户的帮扶工作,使整个工作能够不因人员变动而收到影响,做到不因人员变动而造成工作停滞和脱节。
其次,除了制度规范之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帮扶干部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切实的为贫困户服务,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来给贫困户打一针强心剂。
再次,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扶贫干部的监督和问责,完善相应的监督制度,对于工作马虎,态度懒散的干部要及时问责,把问题及早解决,并且可以在群众中多进行走访和座谈,了解群众对基层扶贫工作的评价和意见,以便有针对性的改善基层扶贫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
最后,我们的干部自身也要主动的肩负起责任,赢取群众信任在工作岗位上要认真负责的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让群众能够感受到我们是愿意为他们服务的,以消除他们的担心,及时以后不再负责部分贫困户的脱贫工作,也可以时时的予以关心,给他们打一针强心剂。
相信有政府和官员们的共同努力,群众一定会信任我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我们的扶贫工作也能够顺利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