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报考指导

首页 > 辽宁事业单位 > 报考指导

2023年锦州市事业编资格审查主要查哪些

辽宁华图 | 2023-06-05 08:07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文章:2023年锦州市事业编资格审查主要查哪些。更多2023年辽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sydw/)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格审查

  2023年辽宁事业单位联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格审查公告暂未发布,辽宁华图会为考生同步官网信息,建议保存链接,方便出公告后查看,辽宁华图教育祝考生顺利上岸!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格审查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面试公告及名单>>>>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

 ——推荐阅读——

  考生通道——2023辽宁事业单位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3辽宁事业单位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3辽宁事业单位面试课程|网校课程|面试提前学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文章:2023年锦州市事业编资格审查主要查哪些,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3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面试课程

  2023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资料、 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事业编备考技巧

  事业单位面试试题:请联系自身实际,以“我为乡村振兴做贡献”主题发表一篇3分钟左右的演讲。

  参考解析: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愿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下面,将开始我的演讲:

  家乡,是记忆中那抹深层的底色;家乡,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家乡,是我成长的见证。家乡,啊,我难以忘怀的地方,我的家乡在乡村,我愿为乡村建设助力,我愿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印象中家乡是美好的,但是当前“乡村病”不容忽视。乡村发展存在如空心化问题、缺乏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城市和乡村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家乡不完美,但是,那里却是我热爱的家。正是由于这些不完美,我们才需要为乡村发展助力。

  乡村与城镇互促互进,共同构成我们生存活动的空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知道国家对于乡村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农村发展,使得农村发展更为稳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乡村让生活更美好的契机。

  现在的政策重大利好乡村建设,我们要乘时代之风,致力于乡村发展。我知道投身乡村有很多途径,我也愿为乡村助力,尽己所能。一方面,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乡村的生活品质。让村民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感受现代化。我还记得不久前的一幕。那时,我在一个地方游玩,正好乘坐的是当地新开通的高铁。在前往高铁的公交车上,我看到很多老年人乘坐公交车前往高铁站,我还在纳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景,等到了高铁站我才发现,他们并不是要乘车,只是来参观高铁站,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对此,我感受颇深,我们平常看到的,确是他们难以享受到的。这时候,我就暗暗下定决心,我希望也让我们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因此,我愿意投身乡村振兴之中,与民众一起,与国家一起,携手前行,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另一方面,我想让我的家乡被更多的人看到、熟悉。让更多人知道,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的家乡,享受优美的风景,感受淳朴的民风,让城市里的人们可以在乡村暂时放下担子,享受生活,感受城市和乡村的不同风貌,感受乡村文明。

  我愿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相信,乡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越来越好。

  事业单位面试试题:某地政府举办了一些农民工培训活动,大家积极响应,最近几天大家却要回家,你怎么办?

  参考解析:

  我作为此次带队的负责人,发生此类事件后,我会立即赶到民工的宿舍处理此事,避免事态严重化,导致农民工冲动返乡。

  鉴于民工情绪较为激动,同时人数较多,我会先用大喇叭向民工表示,让他们先冷静下来,吵嚷无助于事情的解决,请他们听一下我对此事看法。同时,我会拿出随身携带的香烟,发给民工,让他们平复一下情绪。

  随后,我会将民工带到附近的饭店或者茶馆,让民工们先喝茶,待情绪平复后,我会用家乡话对他们进行劝说。

  第一,我会向民工们表示,对于他们的思乡之情和对城市生活不适应表示理解。我刚刚从乡下出来工作有这样的情绪,会思念自己的家人。同时,在城里工作可能会存在普通话沟通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甚至工作规矩多都会引起他们的不适应。但是我会尽力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

  第二,我会向他们说明:有困难就退缩,不是一个爷们的表现。既然有困难,是个爷们就应该克服。他们应该积极地适应城市的生活,不要忘记了他们前来城市的目的:找个好工作,改善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如果他们出来没有几天便返回家乡,返回家乡很可能会被同村同辈人耻笑,请他们认真思虑是否真的冲动返乡。

  第三,我会和他们说:他们已经来城市几天了,已经见识到了城市的美好与富裕,工作地所给的工资也比他们在家务农要高出很多,并且单位还会为他们购买五险一金。如果此时放弃在城市就业的机会,是十分可惜的。

  同时,我会请他们想想在家里的亲人。如果他们能在城市立足,那么老人就可以接来城里享福,小孩会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果他们想夫妻团聚,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他们的配偶在城里介绍工作,让他们夫妻团聚。

  第四,我会向民工表示,城市不同于村里,他们已经干了几天活了,和单位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此时撇下工作返乡,单位必然会追究他们的责任,到时候他们可能会面临巨额的赔偿,甚至单位会追究其法律责任,让他们思考清楚后果。

  最后,我会找一个空闲的房间,请每一位民工到房间里进行详谈,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他们宽慰和解决的对策。在沟通结束之后,我会向民工们表示,以后遇到问题不要冲动,可以先和我沟通后再行动,我会尽力帮民工兄弟们解决他们在城市工作遇到的问题。

  事业单位面试试题:现在一些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比较普遍。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心血,倾注了感情。现在,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成了普遍现象,有的为贫困户建房子,有的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有的是为了与贫困户拉近距离。我认为这种现象反映出了当前扶贫工作中的无奈,这种行为值得肯定,却不值得提倡,需要深层次看待。

  有些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发现,个别贫困户确实存在着生活上的困难。为了帮助其克服困难、摆脱贫困,于是他们自掏腰包。比如,帮助一些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的小孩上学,或者帮助一些家庭确有困难的贫困户治病,或者是先借钱给贫困户,让其有了本钱可以购买工具、物料进行生产劳动或做生意,之后在其经济宽裕时进行归还。这些行为都能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当前的困难,或是使其脱贫致富。既体现了扶贫干部对贫困户的关怀,也能在政策覆盖不到的地方,灵活解决脱贫难题。这种行为有它积极的意义,值得肯定。

  但也应该看到,有些自掏腰包式的扶贫实属无奈之举。比如,因政策制定的问题导致有些有需要者却无法得到及时、足够的补助;有些贫困户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等靠要思想严重,扶贫干部不拿钱拿物套近乎,扶贫工作就无法开展。这种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扶贫干部的经济负担,还会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脱离了扶贫的本质,是不值得提倡的。

  因此,在鼓励扶贫干部想方设法为群众办事的同时,应加大财政对贫困群众的转移支付力度,做到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减轻基层干部扶贫的压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扶贫工作奖励机制,加大对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扶持力度,激发脱贫主体的内生动力。警惕资源错配导致扶贫工作无成效,甚至引起群众反感。例如村民想养鸡,偏偏送鸭苗;村里土地适合种地,非要搞苗木种植;明明市场上已经量大价低,还要上马大型种养项目;没有科学设计短期与长期并重的扶贫体系,要么只看重眼前利益,要么只顾着放长线钓大鱼,扶贫项目三五年难见效。

  扶贫先扶志,扶贫应该帮助的是因为客观原因而陷入贫困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精神贫困者。对于这些人,最应该做的就是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因此,思想文化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为贫困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更要厚植贫困地区精神文化沃土,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引导贫困村树立良好新风,建立符合脱贫需求的乡规民约,让贫困户能“富脑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