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教师招聘网为您提供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文章:在哪里看2023年教师招考简章。更多 2023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辽宁教师招聘考试网频道(http://ln.huatu.com/jiaoshi/)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教师考试文章:在哪里看2023年教师招考简章
点击查看:2023年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
教师招聘考试推荐 | |||||
热点考试 | |||||
招考公告 | 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报名条件 | 报名入口 | |
考试时间 | 缴费入口 | 考试科目 | 考试大纲 | 报考指导 | |
准考证 | 成绩查询 | 录用信息 | 面试公告 | 工资待遇 | |
实用备考 | |||||
每日直播 | 时政周播 | 领资料包 | 试题 资料 | 备考 指导 | |
图书购买 | 笔试课程 | 面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更多 >>>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文章:在哪里看2023年教师招考简章,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教师考试备考技巧
1.研究者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是( )。
A.长期研究 B.个案研究
C.横向研究 D.纵向研究
2.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即所谓的( )。
A.内在需求 B.吸收的心智
C.图式 D.内在敏感性
3.教师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幼儿体会他人的情感与需要,教师采用的方法是( )。
A.角色扮演法 B.情境创设法
C.移情训练法 D.情感体验法
4.儿童能够数出6个人、6个苹果、6棵树,但并不能真正理解“6”的意义,在学习经验不断积累后,儿童知道6可以代表任何6个物体。这说明儿童学习数学具有( )的特点。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不自觉到自觉
5.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
A.操作 B.交往
C.游戏 D.言语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长期研究是指研究者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个案研究是研究者选取一个特殊个体或典型案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的研究。故本题选A。
2.【答案】B 解析:“吸收性心智”是幼儿独有的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即幼儿会像海绵一样,从环境中吸取信息,而这一学习和贮存大量知识的过程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会持续到7岁。故本题选B。
3.【答案】C 解析:移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故本题选C。
4.【答案】A 解析:儿童先认识的“6个人、6个苹果、6棵树”都是具体的形象,后认识的“6”是抽象的数字概念,说明儿童学习数学时是从具体到抽象。故本题选A。
5.【答案】C 解析: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游戏。故本题选C。
1.诉讼时效中止后,从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 )。
A.继续计算 B.不再计算
C.重新计算 D.届满
2.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累犯也可以宣告缓刑
B.缓期考验期不能超过5年
C.被判处拘役的犯罪人不得宣告缓刑
D.缓期期间不执行主刑、也不执行附加刑
3.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正确的是( )。
A.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可以不公开质证
B.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书认定的事实无须质证,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C.被告举证期限为一审开庭审理之前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不及制作现场笔录时,也可以场外录音
4.关于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B.宪法规定的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C.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D.同社会经济权利一样,文化教育权利属于公民的积极受益权
5.足球比赛有“主客场”制,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我国民事案件的审判也出现了“主客场”制。同一案件中,在不同的地方法院审理,却出现不同的判决,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致出现案件当事人全力争取本地法院审判的怪事。民事案件审判中的“主客场”制( )。
A.是一种违法行为
B.直接损害了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C.是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表现
D.违背了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诉讼时效。A项正确,诉讼中止,从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C项错误,诉讼中断,从中断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B、D项错误,混淆项。故本题选A。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刑罚的具体运用。B项正确,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由此可知缓刑考验期不能超过五年。A项错误,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C、D项错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由上述规定可知,拘役是可以缓刑的,缓刑后还要执行附加刑。故本题选B。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政诉讼程序。B项正确,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或者仲裁机构裁判文书确定的事实,可以作为定案依据。A项错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要注意的是,本条规定为强制性规定,人民法院必须执行。C项错误,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D项错误,我国行政诉讼法律法规只是规定了现场笔录这一证据类型,并没有规定可以场外录音。故本题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D项错误,除财产权和继承权外,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都属于公民的积极受益权,即公民可以积极主动地向国家提出请求、国家也应积极予以保障的权利。A项正确,按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B项正确,公民享有的文化教育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C项正确,按照该法规定,中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的实施。B项正确,民法案件审判中的“主客场”制使全国统一的法律变成地方法律,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致使法律的公信力丧失,直接损害了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其结果必然导致公民对法律失去认同,失去信心。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新学制
2.我国普通中小学(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性质是( )。
A.学前教育 B.基础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3.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典型的“六三三”特征的现代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以下关于现代学制,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国的学制属单轨制 B.原苏联的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C.欧洲大多数国家采用双轨学制 D.我国现行学制是双轨制
5.法国教育家( )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现代人面临的各种挑战”对正规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功能,实施终身教育。
A.胡塞尔 B.保罗·朗格朗
C.狄尔泰 D.托尔曼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故本题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基础教育是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主要任务是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故本题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故本题选D。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学制。我国现行学制是中间型学制,又称为“Y型学制”,选项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终身教育。保罗·朗格朗在他的著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现代人面临的各种挑战”对正规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功能,实施终身教育。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