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招聘公告。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招聘公告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目前暂未发布,最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发布网站为: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收藏查看。有想要考公务员的小伙伴们现在就可以备考国家公务员招考了,辽宁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在哪看国家公务员公告以及职位表等相关信息。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推荐阅读——
考生通道——2024国家公务员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4国家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4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领航礼包4.0
图书推荐: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招聘公告,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14. 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A. 提高税率
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 降低税率
D. 缩减财政支出
15.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降低再贴现率
B. 降低央行基准利率
C.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D. 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16. 下列经济指标与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赤字率——财政风险
B. 恩格尔系数——收入分配差距
C. 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
D. 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
14.【答案】C
【解析】降低税率意味着企业负担减少、个人收入增加,有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有利
于扩大内需。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税率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所得要上缴给政府的税额增多,会抑制企业的生产和投资,
不利于扩大内需。
B 项: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在中央银行存放的一部
分资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金融机构存放于央行的金额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
不利于扩大内需。
D 项:缩减财政支出意味着政府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资金减少,不利于扩大内需。
915.【答案】D
【解析】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
济现象。应对通货膨胀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央行应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量。存款准备金
是商业银行预留在央行的现金。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支配的现金减少,其向市场
发放贷款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
胀。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再贴现率降低意味着投放到流通领域的货币增多,会加剧通货膨胀。
B 项:利率降低会增加企业的贷款数额、促使居民取出存款进行消费,会加剧通货膨胀。
C 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会增加居民收入,使更多的货币流入市场,会加剧通货膨胀。
16.【答案】A
【解析】赤字率类似于个人消费的透支消费,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财
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常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越低,反之则说明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C 项: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这个指数在 0 和 1 之间,数值越低,表
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则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不均匀。
D 项: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工业企业制造产品出厂价的变化情况的
指数。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两者不对应。
9.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共十三大开幕式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B.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 中共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0. 下列短语能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哲学原理的是:
A.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B.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3
C.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答案】A
【解析】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科学论断。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C 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
治国”。
D 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10.【答案】C
【解析】“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意为在水边经常观察水中的鱼,就能熟悉鱼的性情;
经常观察山上的鸟,就能听懂鸟的叫声。这说明对鱼和鸟的认识来自于日常的实践观察,体
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比喻人多力量大,反映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飞跃。
B 项: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体现了联系的哲学原理。
D 项:比喻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了彻底胜利,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复合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 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 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 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 在社 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 ]。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 ,没有文化就没有 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 征。人类社会从野 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 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 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 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 “(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 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 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 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 是由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 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 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 质文化 ,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 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 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 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 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 从经济落 后走向经济繁荣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多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 透 、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 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 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 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308. 根据对第二段的内容分析,下列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①文明植根于文化,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②没有文明就没有文化
③文化创造了人
④文明创造了人
⑤有了文化的积累和进步,人类才能一步步脱离野蛮状态而成为文明的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⑤
D. ②④
309. 在第二段恩格斯的话中,“自由”和“文明”的关系是:
A. 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同
B. 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
C. 文明是自由的基础
D. 二者互相融合,结为一体
310.第三段中引用泰勒的话的意思是:
A. 文化就是人类的历史经验;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
B.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
C. 文化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非常大
D. 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308.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二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①句对应“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
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
符合文意。②句对应“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曲解文意。③句和④句文
段均没有?及,属于无中生有。⑤句对应“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
是文化进步”“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
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符合
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309.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恩格斯这句话出现在第二段最后一句。分析“自由”
和“文明”的上下文语境。根据恩格斯的话可知,“最初的人是不自由的”,
而“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也就是说有了“文化”才
有“自由”,“文化”的进步影响着“自由”的进步,“文化 ”是“自由”
的基础。再根据前文“文明孕育出文化”可以推出“文明”是“自由 ”的基础。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310.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泰勒的话出现在第三段第一句。分析泰勒这句话的下
文语境。泰勒首先指出文化是人类自身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通
过转折词“但”引出文段阐述的主要内容:“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
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泰勒话的
主要意思是说明文化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而且由诸多要素构成。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由“(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
可知,“文化就是人类的历史经验”属于无中生有。且文段引用泰勒的话,
主要表述的是文化虽包罗万象,却并非不可捉摸,仍有其规律可循,A 项
后半句中“大杂烩”与文段表述相悖。C 项:第三段重点表述的是文化作
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其实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C 项表述非重点。
D 项:“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段未?及,属于
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