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4年铁岭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职位表

辽宁华图 | 2023-09-04 08:07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铁岭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职位表。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铁岭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职位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目前暂未发布,最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发布网站为: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收藏查看。有想要考公务员的小伙伴们现在就可以备考国家公务员招考了,辽宁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在哪看国家公务员公告以及职位表等相关信息。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推荐阅读——

  考生通道——2024国家公务员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4国家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4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领航礼包4.0

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

  图书推荐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合集

  2024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测+申论)教材2本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铁岭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职位表,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复合题)每?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 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 《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 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 不平。”有些学者把《离 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 在《 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 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 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 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 期窜逐中, 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 是。”(《屈原赋今 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 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 印,印下诗人求 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 间与地点来说,差别 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 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作于放逐汉北之 时,大约是楚怀 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 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 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理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 和期待,希 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 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 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 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 调子,凄凉 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 莫余知兮,余将高 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倔,旦余济乎江湘”那 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 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 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 ”(“任重石” 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 却有 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 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 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 扫 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 同白居易 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 现实的自信心, 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357. 第 1 段意在说明:

  A.《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358. 第 2 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了《离骚》中

  359. 第 2 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A.充满希冀与不平,是充满生机的作品

  B.不同于《涉江》和《悲回风》的格调

  C.充满牢骚与希冀,以此证明它不是晚年作品

  D.没有表达自弃和绝望,但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

  360. 依据原文?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 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 与《离骚》相去很远

  C.《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 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357.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段首先援引他人观点,探讨了关于《涉江》和《离

  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作者的观点,

  他认为《涉江》和《离骚》有明显不同。最后又做了进一步说明,即关于

  《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作者同意传统的看法,但关于《离骚》的写

  作时间和地点,作者并不同意传统的看法,作者认为《离骚》作于其放逐

  汉北之时,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文段结构为“分—总”,主旨句

  在转折后,主要论述作者对于《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的不同看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D 选项。

  358.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白居易的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出现在第

  二段后半部分。文章先?出了观点,即从内容也可以看出《离骚》的写作

  时间和地点不同于《涉江》。然后从《离骚》的内容上对这个观点进行了

  细致的分析,接着通过“所以”得出结论,即文段的重点:这牢骚和不平

  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最后援引白居易的诗句来进一步论证作者的这个

  观点。故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的是《离

  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B 项和 C 项:“年轻气盛”“年轻时”在文中均未?及,无中生有。D 项:

  偏离文段重点,文段重点为《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

  心。

  359.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文中第一段的重点即作者的观点,认为屈原《离骚》

  的写作时间和地点并非是在晚年,而是在他四十四岁左右。接着第二段是

  对第一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通过分析《离骚》的写作内容,并与《涉江》

  内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即《离骚》表达的并不是对君王以及对前

  途的绝望,而是充满了牢骚和希冀,是一部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作品,所

  以《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不同于《涉江》,不是屈原晚年的作品,从

  而印证了第一段的观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第二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同时点明了第一

  段的观点。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三者均为《离骚》的内容特点的表述,并非从内容角

  度分析《离骚》的目的。

  360.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一段,根据“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

  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可知 ,“但”转折后作者表达的是《离骚》与《涉江》的写作时

  间是不同的,由此可知,转折前“传统的看法”暗指原来的学者都认为《离

  骚》与《涉江》的写作时间都是在屈原晚年,即同一时期,符合原文,排

  除。B 项对应第一段,根据“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

  《离骚》相去不远……’”可知,“《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

  说法错误,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当选。C 项对应第一段“《离骚》

  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不久,

  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和第二段“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

  取心的产物……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符

  合原文,排除。D 项对应第二段“细析《离骚》诗意……有希冀和期待 ……

  并没有自弃和绝望……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在《离骚》中,我们

  看不到《涉江》中……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符合原文,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311. “酷抠族”是指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的中产阶级人群。这类人擅长精打细算过日子 ,通过转移消费重点,更好地配置“有数”的金钱。他们摒弃奢侈消费,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下 ,用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物质和心理满足感。他们以着装从简为荣,以盲目攀比为耻;以物尽其用为荣,以铺 张浪费为耻;以心态阳光为荣,以纠结抑郁为耻……这是一个崇尚节约,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 式的社会族群。

  以下为“酷抠族”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是指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的中产阶级人群

  B. 是指崇尚节约,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族群

  C. 是指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追求节约、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族群

  D. 是指精打细算、摒弃奢侈、从简为荣,主张物尽其用、心态阳光的中

  产阶级人群

  312. 网络经济的特征是:信息产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大大发展,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越来越 多的国家的主导产业;它将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使任何单一国家的市场显得过于狭小,国际投资 、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生产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将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内部流通将在越来越 大的程度上取代通常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企业跨国家和跨行业发展的势头日益强劲,经济活动将按网络加以 组织等等。这种趋势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冲击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从而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挑 战。

  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下列关于“网络经济的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信息产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大大发展

  B.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速

  C. 跨国公司将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必将遭受更大冲击

  313. 藏獒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猛犬,原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其性格刚毅,力大凶猛,是世界上唯一敢与野 兽搏斗的犬,因此被赋予“东方神犬”的美誉,在西藏被称为活佛的坐骑。藏獒虽然凶猛,但对主人 却特别忠诚,为藏民护牧、看家、守院。藏獒是由 1000 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鬃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 是犬类世界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它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6000 年前才被人 类驯化,古人称它是“天狗”。

  根据这段文字,下面关于藏獒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藏活佛出行时乘坐的坐骑是被驯化后的藏獒

  B. 古藏獒 6000 年前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

  C. 藏獒是犬类中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

  D. 藏獒是由 1000 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鬃犬演变而来的

  311.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酷抠族”出现在文段开篇。分析该词的下文语境。文段首先讲了 “酷抠族”是较高学历、较高收入的人群,然后具体分析了

  “酷抠族”这类人具有“擅长精打细算”“摒弃奢侈消费”“以 物尽其用为

  荣”“以心态阳光为荣”等特点,最后通过“这”做宏观指代,阐述 “酷

  抠族”是崇尚节约,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族群,首尾呼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对“酷抠族”的定义概括最全面。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只概括了第一句的内容,表述片面。B 项:只概括了最后一句的内

  容,表述片面。D 项:是对中间部分“酷抠族”特点的概括,没有?到首

  尾句“酷抠族”的概念,表述片面。

  312.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首句“信息产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大大发展”,

  表述正确,排除 A 项。B 项对应首句“它将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

  速”,表述正确,排除 B 项。C 项对应首句“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将在世界

  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表述正确,排除 C 项。D 项对应尾句“这种趋势必将

  在更大程度上冲击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从而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

  家面临新的挑战”,而 D 项则是将“经济”范围扩大为整个“主权”,概 念范围

  扩大,表述错误。

  因此,选择 D 选项。

  313.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A 项对应“在西藏被称为活佛的坐骑”,但并未?及是被驯化后的

  藏獒,属于曲解文意。B 项对应“它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6000

  年前才被人类驯化”,符合原文,排除 B 项。C 项和 D 项对应“藏獒是由

  1000 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鬃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犬类世界

  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均符合原文,排除 C 项

  和 D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354. 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与中国人“逢年过节喜庆应该放鞭炮”的社会习俗是不一致的。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燃放烟花爆竹 是“辞旧迎新”是“热热闹闹过新年”的重要标志。甚至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会有 “如果不放鞭炮,怎么算过年”这样的意识。所以许多人看到别人违反法规放鞭炮、点烟花,不仅不 鄙视他,而且还会觉得挺高兴,乐观其成,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果。

  下列论断最符合上文观点的是:

  A.在法律和社会风俗不一致时法律的实施效果不会太好

  B.法律实施效果的好坏完全由法律本身所决定

  C.凡是违反社会习惯的法律法规都应当被废除

  D.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应当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

  355. 坦白地说,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记者,笔者深为自己完全看不出那个假报道的破绽而 ________,更为自己的同行里________有如此骗子而羞愧。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A.惊诧 竟

  B.汗颜 尚

  C.惊诧 尚

  D.汗颜 竟

  356. 中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得相对较晚,其大部分效果在过去四十年中才显现出来。它对中国人与自然环 境关系的影响,发生得肯定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而且可能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强大。随着政治越来越稳定, 大规模的发展、生产、消费、运输和废物处理已经改变了中国。

  上述文字透露出来的潜在的信息是:

  A.中国工业改革的效果在较长时间内才能显现出来

  B.中国工业改革对中国的影响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快

  C.中国工业革命后政治越来越稳定

  D.中国自然环境的发展前景和威胁

  354.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

  果”,符合原文。B 项对应文段第一句“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

  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不是“完全由法律本身决定”,属

  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C 项“凡是……被废除”过于绝对,属于偷换

  语气,与原文不符。D 项对应“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

  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而不是“制定时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

  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

  因此,选择 A 选项。

  355.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递进关联词“更”以及“更”后面的感 受“羞

  愧”可知,第一空应该含“羞愧”之意,但比“羞愧”语义程度稍微轻一

  点。A 项和 C 项“惊诧”指惊讶诧异,无关“羞愧”,不符合文意,排除 A

  项和 C 项。B 项和 D 项“汗颜”指因羞惭而脸上出汗,泛指惭愧,能够体

  现“羞愧”的含义且比它语义更轻,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从业二十多年但完全看不出假报道的问题”

  可知这是作者没想到的。再通过递进关联词“更”可知,第二空应填入一

  个语义也表示“想不到”但程度更重的词。B 项“尚”指还、仍然,不符

  合文意,排除 B 项。D 项“竟”指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意料之外的事且

  语义较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35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到中国的工业革命起步晚,大部分效果很晚

  才体现出来。接着论述了它对“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影响又快又强

  大,最后对该影响进一步补充,指出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发展给我国的生产、

  消费、运输和废物处理等带来了挑战。由此可知,文段重在强调工业革命

  给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发展前景”和“威胁”是对“影响”的同 义替

  换。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和 C 项:文段的背景表述,非文段重点。B 项:表述片面,文段还强调了给中国发展带来的隐忧。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