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什么时候出来

辽宁华图 | 2023-09-04 08:05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什么时候出来。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什么时候出来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公告 国考简章 国考职位表 国考报名时间
资讯 国考考试时间 国考报考指导 国考考试内容
资料 国考行测试题 国考申论试题 国考历年分数线
备考 笔试课程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什么时候出来,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复合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 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需要 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根据中央的精神和要 求,山东省聊城市 ________________。 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都与过去?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 生态市建设主要 涉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重点是控制 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而生态文明市建设则涉及 经济社会发展的方 方面面,需要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建设生 态市的实践使我们 越来越认识到,仅仅通过生态市建设还不能完全解决经 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实现从传统的征 服自然观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转变,实现从以过度消耗资源、 破坏环境为代价的 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 展模式转变,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聊城市重点 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的工作: 发展生态经济,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 在生态 工业方面,按照做大、做强、做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 科技创新,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培植一批大 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生态 农业方面,推行蔬菜大棚轮作制,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在服务 业方面,以旅游度假和商贸物流为重点,着力抓好水中古城的保护 性开放、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和煤炭、化肥、有色金属、农 副产品等大型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的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下大力气抓好大气污 染、水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 境。近年来,全市 160 多万亩流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 28.13% ,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 91.8%。 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崇尚简朴节约,使用绿 色产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态 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注 意突出 文化个性、?高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人 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高。 促进社会和 谐,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群众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认真解决就业、教育、收入 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 障、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08 年,全市财政用于民 生方面的 支出大幅增长,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 230.8%,就业和社会保 障支出增长 35%,教育支出增长 19.9%,医疗卫 生支出增长 41.8%。

  391. 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

  ②将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

  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④取得了一定成效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392. 对“生态文明市”和“生态市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市建设”着眼于环境保护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

  B. “生态文明市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C. “生态市建设”目前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

  D. 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在“生态市建设”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393. 说明方法的使用会使文章生动真实,令人信服,本文采用的方法有:

  A. 举例子 列数字 下定义 作比较

  B. 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C. 分类别 下定义 作比较 列数字

  D. 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分类别

  394. 根据上文,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B. 培育生态文化,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供长期动力支持

  C. 技术创新是改善生态工业的重要手段,数字显示,全面发展生态经济,高民生服务水平,还任重道远

  D.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生态文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91.【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选项给出的首句是①②③,三个首句

  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由事物发展逻辑顺序可知,②确立指导思想——①

  实践——③效果。因此确定首句为②句,排除 B 项和 C 项。

  第二步,分析是②①还是②③衔接。②句?出“建设生态文明市”,①句

  表述“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两个句子话题一致,且①句是对②句的落实,故②①衔接, 排除 A 项。答案锁定 D 选项。

  第三步,验证 D 项。逻辑连贯,语意顺畅。

  因此,选择 D 选项。

  392.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对“生态文明市”和“生态市建设”的表述主要出现

  在第二段。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第二段“生态市建设主要涉及处理好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符

  合原文。B 项对应第二段“生态文明市建设则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

  面,需要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符合原文。C 项对

  应第二段“仅仅通过生态市建设还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

  题”,符合原文。D 项对应第二段首句“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

  都与过去?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

  因此,选择 D 选项。

  393.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段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进行说明,采用“举

  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二段“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都与过去

  ?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三段“在

  生态工业方面……在生态农业方面……在服务业方面”,采用了 “分类别”

  的说明方法;第四段“全市 160 多万亩流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

  28.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1.8%”,

  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包括上述所有说明方法。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缺了主要方法“分类别”。C 项:缺了“举例子”。D 项:缺了“列

  数字”。

  394.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二段“实现从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

  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转

  变,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符合原文。B 项,第二段指出“必须进

  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

  转变”,接下来都是针对这个要求所做的重点工作,其中?到“培育生态

  文化……促进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高”,由此可推知,B 项符合原

  文。C 项,第三段主要讲“发展生态经济,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

  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其中?到“在生态工业方面……积极推动科

  技创新”,由此可知,C 项前半段符合文意,但“数字显示,全面发展生态

  经济,?高民生服务水平,还任重道远”在原文中未涉及,属无中生有,

  与原文不符。D 项对应“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

  善人民生活……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 C 选项。

  (复合题)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马丁•诺瓦克写道:“合作是进化过程中创 造力的源泉,从细胞 、多细胞生物、蚁丘、村庄到城市莫不如此。”人类 在力求迎接全球新挑战的同时,必须找到新的合作方 式。利他主义必须是 合作的基础。 愿意无私向他人伸出援手,?升了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活品质。事实上 , 这甚至可能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尽可 能让更多人知道。 当前,人类面临着三 项重要挑战:确保所有人拥有体面的生活条件、?高 生活满意度和保护我们的地球。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很难 把上述要求统一 到一起,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时间框架。我们担心每年的经济状况;我 们关注自己终生的幸 福;而我们对环境的忧虑,则主要是为了子孙后代着 想。 但奉行利他主义原则需要进行取舍。即使自己有可能 从中受益,负责任的 投资者也绝不会轻率地利用客户一生攒下的积蓄进行冒险投机;一位充满 爱心的公民总是 先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何种影响;无私的一代会 处处关爱地球,而这恰恰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 世界。利他主义让 所有人都能更好地生活。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似乎过于理想化,毕竟,心理学、经济学 和进化 生物学普遍认为人类的本性同样是自私的。但过去 30 年的研究表明,真 正的利他行为确实存在,而且 可以超越亲属和社区,兼顾人类甚至是其他 物种的普遍福祉。此外,利他主义者并不一定会因善举而受损;相反 ,在 自私者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的同时,利他主义者往往会间接受益于自己 的善举。 研究还表明,个人可 以学会利他的行为方式。神经学家已确定了利他主义 的三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最终掌握:理 解并分享他人的 感受的同理心、希望传播快乐的慈爱心和希望减轻别人的痛苦的同情心。 社会也可以向利他主 义转化,这样的社会甚至可以有比自私型社会更美好。 对文化演变的研究表明,人类价值观可以以超过人类基 因的速度发生变化。 因此,如果要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我们必须先意识到利他主义的重 要性,接着需要 在人与人之间培育利他主义,并推动社会的文化变革。

  389. 文中引用马丁•诺瓦克的观点是为了强调合作的:

  ①普遍性 ②重要性 ③相对性 ④偶然性 ⑤阶段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390.作者认为利他型社会:

  A. 违背了人类的本能

  B. 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C. 可以经过培育成为现实

  D. 只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389.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马丁·诺瓦克”的观点出现在第一段。根据“合作

  是进化过程中创造力的源泉”可知,合作对进化过程至关重要,可见合作

  的“重要性”;根据“从细胞、多细胞生物、蚁丘、村庄到城市莫不如此”

  可知,合作现象比比皆是,可见合作的“普遍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390.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找到作者论述“利他型社会”的关键信息。根据“社

  会也可以向利他主义转化,这样的社会甚至可以有比自私型社会更美好”

  “如果要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我们必须先意识到利他主义的重要性”

  等信息可知,作者对利他型社会持积极的态度。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B 项和 D 项都是消极的态度,只有 C 项是积极

  的态度。

  因此,选择 C 选项。

  375. 当夜深人静,即将准备进入梦乡时,我们的身体常常会突然抽搐一下,这种抽搐通常被科学家们称 作临睡肌跃症(又称入睡抽动)。目前没有研究彻底搞明白它的原因,因而人们对此有诸多猜测。有一种解释认为 ,人脑是基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 大脑会基于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 在下坠过程中抓住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

  这段文字:

  A. 介绍临睡肌跃症的临床表现

  B. ?供一种对临睡肌跃症的解释

  C. 说明临睡肌跃症与大脑的关系

  D. 阐述临睡肌跃症对人类的意义

  376. 在古代科学文化巅峰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视为“最有智慧的人”。这位哲学家却 总是强调:“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向人们解释说:如果说他的智慧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 是他知道自己的无知;其他人虽然也与他一样的无知,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下列说法准确概括文意的是:

  A. 苏格拉底不愿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

  B. 苏格拉底实际上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C. 苏格拉底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无知”

  D. 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他人没有不同

  377.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 秀的人却无所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 王、阿尔西巴底斯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是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 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是指:

  A. 美貌

  B. 美貌的人

  C. 其他才能

  D. 内在的美

  375.【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出临睡肌跃症的概念,第二句通过“因

  而”指出对这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存在诸多猜测。接着通过“有一种解释认

  为”引出对临睡肌跃症的其中一种解释。文段主旨句在“因而”之后,讲

  述了对临睡肌跃症的一种解释。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临床表现”出现在文段第一句,用来引出“临睡肌跃症”的话题,

  偏离重点。C 项:“临睡肌跃症与大脑的关系”仅是?供一种关于临睡肌跃

  症的解释中的部分信息。D 项:“临睡肌跃症对人类的意义”文段并未?及。

  37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苏格拉底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接着

  通过转折词“却”指出苏格拉底强调自己一无所知。然后借苏格拉底的解

  释表明苏格拉底与别人的不同在于自己知道自己的无知。文段重点在转折

  之后,主要强调苏格拉底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的无知。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重点 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和 B 项:“不愿被称为”“不是‘最有智慧的人’”文段未?及 ,无中

  生有。D 项:“与他人没有不同”与文意相反,文段重点强调是有不同的。

  377.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的“此”出现在第二句。

  分析“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的上下文语境。根据就近原则,重点分析前

  一句和后一句。前一句讲“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后一句

  讲“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可见“此”指的是美貌的人拥

  有的东西,即“美貌”或“容颜俊秀”。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美貌”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