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4国家公务员锡盟考试公告/国考职位

华图教育 | 2023-09-06 10:57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国家公务员锡盟考试公告/国考职位。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国家公务员锡盟考试公告/国考职位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公告 国考简章 国考职位表 国考报名时间
资讯 国考考试时间 国考报考指导 国考考试内容
资料 国考行测试题 国考申论试题 国考历年分数线
备考 笔试课程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国家公务员锡盟考试公告/国考职位,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375. 当夜深人静,即将准备进入梦乡时,我们的身体常常会突然抽搐一下,这种抽搐通常被科学家们称 作临睡肌跃症(又称入睡抽动)。目前没有研究彻底搞明白它的原因,因而人们对此有诸多猜测。有一种解释认为 ,人脑是基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 大脑会基于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 在下坠过程中抓住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

  这段文字:

  A. 介绍临睡肌跃症的临床表现

  B. ?供一种对临睡肌跃症的解释

  C. 说明临睡肌跃症与大脑的关系

  D. 阐述临睡肌跃症对人类的意义

  376. 在古代科学文化巅峰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视为“最有智慧的人”。这位哲学家却 总是强调:“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向人们解释说:如果说他的智慧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 是他知道自己的无知;其他人虽然也与他一样的无知,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下列说法准确概括文意的是:

  A. 苏格拉底不愿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

  B. 苏格拉底实际上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C. 苏格拉底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无知”

  D. 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他人没有不同

  377.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 秀的人却无所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 王、阿尔西巴底斯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是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 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是指:

  A. 美貌

  B. 美貌的人

  C. 其他才能

  D. 内在的美

  375.【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出临睡肌跃症的概念,第二句通过“因

  而”指出对这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存在诸多猜测。接着通过“有一种解释认

  为”引出对临睡肌跃症的其中一种解释。文段主旨句在“因而”之后,讲

  述了对临睡肌跃症的一种解释。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临床表现”出现在文段第一句,用来引出“临睡肌跃症”的话题,

  偏离重点。C 项:“临睡肌跃症与大脑的关系”仅是?供一种关于临睡肌跃

  症的解释中的部分信息。D 项:“临睡肌跃症对人类的意义”文段并未?及。

  37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苏格拉底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接着

  通过转折词“却”指出苏格拉底强调自己一无所知。然后借苏格拉底的解

  释表明苏格拉底与别人的不同在于自己知道自己的无知。文段重点在转折

  之后,主要强调苏格拉底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的无知。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重点 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和 B 项:“不愿被称为”“不是‘最有智慧的人’”文段未?及 ,无中

  生有。D 项:“与他人没有不同”与文意相反,文段重点强调是有不同的。

  377.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的“此”出现在第二句。

  分析“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的上下文语境。根据就近原则,重点分析前

  一句和后一句。前一句讲“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后一句

  讲“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可见“此”指的是美貌的人拥

  有的东西,即“美貌”或“容颜俊秀”。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美貌”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368. 地球村内,防疫无国界,需要吸取教训、分享经验、共同御敌。抗击疫情,这是“我们 ”的战争,在________的全球网络中,置身事外的“我”无法取胜,只有身处命运共同体的 “我们”,才能有效________不断发起“军备竞赛”的病菌株。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唇齿相依 对抗

  B.休戚相关 对付

  C.变幻莫测 抵抗

  D.瞬息万变 抵挡

  369. 人有自由意志,即主观判断,个人偏好和选择。从心理学研究来看,越是努力获得的成功,越让人 感到幸福;越是需要思考的事物所带来的成功,越让人幸福;越是经过自我控制而得到的满足,越让人幸福。心理 学家的追踪实验发现,越是能够忍耐自己冲动的孩子成年以后更容易考大学,更容易结婚,更容易得博士学位, 而那些忍不住马上满足自己欲望的孩子更容易退学、更容易离婚,更容易受挫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和其获得的幸福感成正比

  B.对自由意志的控制程度决定了人们感到幸福的程度

  C.幸福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可用心理学方法进行探索

  D.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

  368.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空格后“命运共同体”可知,空格处强调全球

  网络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A 项“唇齿相依”比喻双方紧密,互相依存;

  B 项“休戚相关”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关,二者均符合文意。C 项“变

  幻莫测”形容事物变化多端,不可捉摸;D 项“瞬息万变”指在极短的时

  间内变化快而多,二者强调变化,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C 项和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横线前后的“防疫无国界”“抗击疫情”“不断

  发起”可知,“病菌株”是人类必须抗击的疫情。A 项“对抗”指对立起来

  相持不下。B 项“对付”指处理事物、

  办理。A 项“对抗”比 B 项“对付”

  更能体现“与之抗衡”之意,更符合文意,故排除 B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抵抗: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抵挡:挡住压力,抵抗。

  369.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自由意志的含义,接着讲从心理学研究来看,

  人越能控制自由意志就越幸福,最后通过追踪实验对观点进行论证。文段

  重点在第二句,强调控制自由意志对幸福感的重要意义。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A 项和 C 项缺少话题

  词“自由意志”。D 项缺少话题词“幸福”。

  因此,选择 B 选项。

  (复合题)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马丁•诺瓦克写道:“合作是进化过程中创 造力的源泉,从细胞 、多细胞生物、蚁丘、村庄到城市莫不如此。”人类 在力求迎接全球新挑战的同时,必须找到新的合作方 式。利他主义必须是 合作的基础。 愿意无私向他人伸出援手,?升了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活品质。事实上 , 这甚至可能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尽可 能让更多人知道。 当前,人类面临着三 项重要挑战:确保所有人拥有体面的生活条件、?高 生活满意度和保护我们的地球。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很难 把上述要求统一 到一起,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时间框架。我们担心每年的经济状况;我 们关注自己终生的幸 福;而我们对环境的忧虑,则主要是为了子孙后代着 想。 但奉行利他主义原则需要进行取舍。即使自己有可能 从中受益,负责任的 投资者也绝不会轻率地利用客户一生攒下的积蓄进行冒险投机;一位充满 爱心的公民总是 先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何种影响;无私的一代会 处处关爱地球,而这恰恰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 世界。利他主义让 所有人都能更好地生活。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似乎过于理想化,毕竟,心理学、经济学 和进化 生物学普遍认为人类的本性同样是自私的。但过去 30 年的研究表明,真 正的利他行为确实存在,而且 可以超越亲属和社区,兼顾人类甚至是其他 物种的普遍福祉。此外,利他主义者并不一定会因善举而受损;相反 ,在 自私者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的同时,利他主义者往往会间接受益于自己 的善举。 研究还表明,个人可 以学会利他的行为方式。神经学家已确定了利他主义 的三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最终掌握:理 解并分享他人的 感受的同理心、希望传播快乐的慈爱心和希望减轻别人的痛苦的同情心。 社会也可以向利他主 义转化,这样的社会甚至可以有比自私型社会更美好。 对文化演变的研究表明,人类价值观可以以超过人类基 因的速度发生变化。 因此,如果要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我们必须先意识到利他主义的重 要性,接着需要 在人与人之间培育利他主义,并推动社会的文化变革。

  389. 文中引用马丁•诺瓦克的观点是为了强调合作的:

  ①普遍性 ②重要性 ③相对性 ④偶然性 ⑤阶段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390.作者认为利他型社会:

  A. 违背了人类的本能

  B. 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C. 可以经过培育成为现实

  D. 只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389.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马丁·诺瓦克”的观点出现在第一段。根据“合作

  是进化过程中创造力的源泉”可知,合作对进化过程至关重要,可见合作

  的“重要性”;根据“从细胞、多细胞生物、蚁丘、村庄到城市莫不如此”

  可知,合作现象比比皆是,可见合作的“普遍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390.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找到作者论述“利他型社会”的关键信息。根据“社

  会也可以向利他主义转化,这样的社会甚至可以有比自私型社会更美好”

  “如果要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我们必须先意识到利他主义的重要性”

  等信息可知,作者对利他型社会持积极的态度。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B 项和 D 项都是消极的态度,只有 C 项是积极

  的态度。

  因此,选择 C 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