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4年在哪里查看福建国家公务员公告

辽宁华图 | 2023-09-08 08:03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在哪里查看福建国家公务员公告。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在哪里查看福建国家公务员公告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公告 国考简章 国考职位表 国考报名时间
资讯 国考考试时间 国考报考指导 国考考试内容
资料 国考行测试题 国考申论试题 国考历年分数线
备考 笔试课程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在哪里查看福建国家公务员公告,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317. 从一开始,网络的开拓者们就相信:如果互联网要变成一个全球化的体系,一个开放、合作和透明 的管理模式是________的。而这种模式基于自愿采纳原则,因为分享是它最大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必不可少 回报

  B. 与生俱来 亮点

  C. 不可或缺 创新

  D. 事半功倍 动力

  318.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中引入了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包括沙粒大小、地 表湿度、地表植被和积雪覆盖等,研制了嵌套网络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即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 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

  对上述文段主要信息的?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出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

  B.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嵌套网络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能预报沙尘暴

  C. 我国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不包括对沙尘暴的预报

  D.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改变了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

  319. ________的数字技术正在引发一系列革命,作者的革命、读者的革命、书籍的革命、出版的革命, 只不过是数字技术点燃的一堆堆篝火,但这一堆堆篝火已让传统出版人感受到了________,一堆堆迷茫正在冉冉 上升。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火如荼 切肤之痛

  B. 轰轰烈烈 危在旦夕

  C. 铺天盖地 痛彻心扉

  D. 席卷全球 灭顶之灾

  317.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强调“开放、合作和透明的管理模式”对于

  “互联网全球化体系”的重要性。A 项“必不可少”和 C 项“不可或缺 ”

  符合语境。B 项“与生俱来”指一出生就拥有的特性或行为;D 项“事半

  功倍”侧重于做事费力小,收效大,二者均体现不出“重要性”,与语境

  不符,排除 B 项和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因为”表示因果关系,横线处需要填入一个可以

  导致“自愿采纳”这个结果的原因。A 项“回报”指酬报,有回报人们才

  会采纳,符合语境。C 项“创新”与语境无关,排除 C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必不可少:①绝对需要的;②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 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

  318.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述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天气预报中

  引入了地表因素,并研制了一套预报系统,然后通过“即”对文段前半部

  分进行了总结,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在 “即”之后,主要讲的

  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了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

  值预报。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不是预报沙尘暴,是预报沙尘暴的精确数值,偷换概念。C 项:文

  中并未?及,无中生有。D 项:“改变了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在文中

  未?及,无中生有。

  319.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与“感受”搭配,?写“传统出版人”面

  对“数字技术引发的一系列革命”时的感受。B 项“危在旦夕”和 D 项“ 灭

  顶之灾”均非感受,排除。C 项“痛彻心扉”强调痛的程度非同一般,而

  文段并未体现痛感非常强烈,不符合文意,排除。A 项“切肤之痛”指亲

  身所受的痛苦,为出版人的感受,符合文意。锁定答案 A 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如火如荼的数字技术”搭配得当,体现了数字技

  术革命热烈、旺盛的状态。

  因此,选择 A 选项。【拓展】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灭顶之灾:比喻毁灭性的灾难。轰轰烈烈:

  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

  来势猛。

  (复合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 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需要 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根据中央的精神和要 求,山东省聊城市 ________________。 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都与过去?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 生态市建设主要 涉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重点是控制 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而生态文明市建设则涉及 经济社会发展的方 方面面,需要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建设生 态市的实践使我们 越来越认识到,仅仅通过生态市建设还不能完全解决经 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实现从传统的征 服自然观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转变,实现从以过度消耗资源、 破坏环境为代价的 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 展模式转变,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聊城市重点 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的工作: 发展生态经济,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 在生态 工业方面,按照做大、做强、做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 科技创新,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培植一批大 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生态 农业方面,推行蔬菜大棚轮作制,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在服务 业方面,以旅游度假和商贸物流为重点,着力抓好水中古城的保护 性开放、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和煤炭、化肥、有色金属、农 副产品等大型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的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下大力气抓好大气污 染、水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 境。近年来,全市 160 多万亩流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 28.13% ,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 91.8%。 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崇尚简朴节约,使用绿 色产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态 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注 意突出 文化个性、?高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人 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高。 促进社会和 谐,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群众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认真解决就业、教育、收入 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 障、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08 年,全市财政用于民 生方面的 支出大幅增长,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 230.8%,就业和社会保 障支出增长 35%,教育支出增长 19.9%,医疗卫 生支出增长 41.8%。

  391. 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

  ②将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

  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④取得了一定成效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392. 对“生态文明市”和“生态市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市建设”着眼于环境保护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

  B. “生态文明市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C. “生态市建设”目前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

  D. 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在“生态市建设”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393. 说明方法的使用会使文章生动真实,令人信服,本文采用的方法有:

  A. 举例子 列数字 下定义 作比较

  B. 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C. 分类别 下定义 作比较 列数字

  D. 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分类别

  394. 根据上文,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B. 培育生态文化,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供长期动力支持

  C. 技术创新是改善生态工业的重要手段,数字显示,全面发展生态经济,高民生服务水平,还任重道远

  D.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生态文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91.【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选项给出的首句是①②③,三个首句

  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由事物发展逻辑顺序可知,②确立指导思想——①

  实践——③效果。因此确定首句为②句,排除 B 项和 C 项。

  第二步,分析是②①还是②③衔接。②句?出“建设生态文明市”,①句

  表述“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两个句子话题一致,且①句是对②句的落实,故②①衔接, 排除 A 项。答案锁定 D 选项。

  第三步,验证 D 项。逻辑连贯,语意顺畅。

  因此,选择 D 选项。

  392.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对“生态文明市”和“生态市建设”的表述主要出现

  在第二段。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第二段“生态市建设主要涉及处理好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符

  合原文。B 项对应第二段“生态文明市建设则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

  面,需要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符合原文。C 项对

  应第二段“仅仅通过生态市建设还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

  题”,符合原文。D 项对应第二段首句“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

  都与过去?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

  因此,选择 D 选项。

  393.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段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进行说明,采用“举

  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二段“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都与过去

  ?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三段“在

  生态工业方面……在生态农业方面……在服务业方面”,采用了 “分类别”

  的说明方法;第四段“全市 160 多万亩流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

  28.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1.8%”,

  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包括上述所有说明方法。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缺了主要方法“分类别”。C 项:缺了“举例子”。D 项:缺了“列

  数字”。

  394.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二段“实现从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

  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转

  变,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符合原文。B 项,第二段指出“必须进

  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

  转变”,接下来都是针对这个要求所做的重点工作,其中?到“培育生态

  文化……促进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高”,由此可推知,B 项符合原

  文。C 项,第三段主要讲“发展生态经济,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

  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其中?到“在生态工业方面……积极推动科

  技创新”,由此可知,C 项前半段符合文意,但“数字显示,全面发展生态

  经济,?高民生服务水平,还任重道远”在原文中未涉及,属无中生有,

  与原文不符。D 项对应“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

  善人民生活……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 C 选项。

  (复合题)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 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 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 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 振幅 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 年智利大地震时, 最大的晃动持续了 3 分钟。地 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如 1976 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 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 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 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 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 断裂都 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 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 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 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 和崩裂。 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 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 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 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 破裂和电 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 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 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 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 形成地震 湖。

  336. 文中?到“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旨在说明:

  A. 地震的表现即地面的破坏

  B. 地震首先破坏地面建筑物

  C. 地震灾害后的主要表现

  D. 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的伤害

  337. 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

  A. 桥梁断裂

  B. 管道破裂

  C. 山体滑坡

  D. 通讯中断

  338.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 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

  B. 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

  C. 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

  D. 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

  339.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 地震极震区的人首先必定感受到上下跳动

  B. 山区发生地震就会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C. 地震造成地形的改变既有隆起也有下降

  D. 地震崩塌的山石往往在山下形成地震湖

  340.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A. 地震产生的原因

  B. 地震的次生灾害

  C. 地震的各种现象

  D. 地震造成的危害

  336.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唐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惨重”出现在第一段最后

  一句。根据“如”可知,该句属举例论证,其目的是支撑观点,即地震首

  先会破坏房屋和建筑物的观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观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C 项和 D 项:都没有?到“房屋和建筑物”。

  337.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次生灾害”出现在第二段倒数第三句。“次生灾害”

  对应“……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 污

  染”。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B 项和 C 项在次生灾害中未涉及,属无中生有。

  D 项“通讯中断”属次生灾害。

  因此,选择 D 选项。

  338.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二段第四句“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

  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属于偷换语气,错误。B 项对应第一段第四句“横

  波接着产生……的晃动,是……主要原因”,符合文意,正确。C 项对 应第

  二段倒数第三句“……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可导致火灾和 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

  ,符合文意,正确。D 项对应第二段第六句“地

  震的晃动使……,形成喷沙冒水现象”,符合文意,正确。

  因此,选择 A 选项。

  339.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一段第二句“极震区的人……有时首先感

  到上下跳动”,将原文“有时”偷换成“必定”,属于偷换语气,错误。 B

  项对应第二段倒数第二句“在山区……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将原文

  “常造成”偷换成“就会”,属于偷换语气,错误。C 项对应第二段倒数第

  四句“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符合文意,正确。D

  项对应第二段尾句“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地震湖

  形成位置为“在上游形成”而非“在山下形成”,属于偷换概念,错误。

  因此,选择 C 选项。

  340. 【解析】

  第一步,分析篇章。文章首先介绍地震发生时的基本现象,然后阐述地震

  在自然景观、现代城市以及山区引起的各种表现。文章结构为“分—分”,

  主要?述地震发生所引起的不同表现。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能概括文章内容。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表述片面,不能全面概括文段内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