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在哪里查看宁夏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在哪里查看宁夏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大战即将拉开序幕,华图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要做充分准备,争取一次上岸。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都在10月中旬左右发布,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图书推荐: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国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
【国考公告】【国考大纲】【国考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在哪里查看宁夏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复合题)①心理学领域有个术语叫做“羊群效应”,专门用来形容人类的从众心理。羊群有 个习性就是跟着头羊走,无论前面那个大坑有多宽,只要有一头羊率先跳过去了,后面的羊便会跟着它往前跳。 羊群效应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社交网站的出现?供了一个绝佳的实验场,研究者们可以通过大数据的 研究方法排除个案的影响。
②众所周知,在心理学领域,单独研究某件个案是不科学的。就拿羊群效应来说,不可能单独把网民对 某件产品的好评拿出来研究,因为这件产品可能确实质量很好。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附属的斯 隆商学院的希南·阿拉尔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决定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一次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 。他们和一家社交网站合作,花了 5 个多月的时间对这家网站所有的网友评论做了一次实验。
③这是一家综合性社交网站,先由网友上传文章,再由其他网友做出评论。评论的内容是可以被打分的 ,要么点赞,要么给差评。点赞的数量减去差评的数量就是每段评论的最终得分。研究人员和站方达成协议,事 先为这5 个月当中出现的 101281 篇评论进行打分。也就是说,每出现一篇评论,都立即由机器自动生成一个网 友评分。当然,到底是点赞还是差评则是随机决定的,和帖子的内容无关。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评论不事先打分 ,作为对照组。
④结果显示,社交网站上的羊群效应还是相当明显的。研究人员一共收集到 30.8515 万次网友打分,发 现事先被点赞的评论最终得正分的可能性比对照组高出 32%,最终的得分也比平均值高了 25%。相比之下,事先 被点差评的评论则不受影响,和对照组没有区别。
⑤“如果机器给出的是负面评价,后面往往会有很多人试图进行修正,最终导致这条负面评价对该 评论的总得分没有影响。”阿拉尔博士评价说,正面评价则没有这种情况,说明人们对于不符合自己意见 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对于前者比较宽容。”
⑥牛津大学互联网学院的伯尔尼·霍根教授认同这一判断,他认为正面评价往往是一种广告,做 出正面评价的人是想让更多的网友喜欢某件东西,而负面评价则是一种个人化的情绪发泄,这就是为什么一般社 交网站点赞比差评多的原因所在。
⑦另外,评论的内容对于实验结果也有影响。文化、社会、政治和商业类的新闻评论容易受到羊群效应 的影响,普通新闻和经济新闻则影响较小。这大概是因为前者比较主观,受个人观点影响大,容易走极端,而后 者属于事实类新闻,比前者要客观得多,不太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320. 下列文字最适合放在文中的位置是:
实验组内随机出现的点赞和差评的数量并不相同,因为通常情况下,这家网站点赞的数量比差评要多, 于是研究人员根据这一情况设置了随机点赞和差评的比例。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研究人员对于实验材料的选取 是非常细心的,尽量做到不影响网友的直观感觉。
A. ②和③之间
B. ③和④之间
C. ④和⑤之间
D. ⑤和⑥之间
321. “男性蠢货理论”研究显示,大部分男性的确倾向于冒不必要的风险,且常常做出蠢事 。医院急救中心记录和死亡率统计都能印证这一研究结果。比起女性,男性更易受到意外伤害,在运动中受伤, 或遭遇交通事故。造成这种男女差异的有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例如男生参与危险性体育运动的机会更多。但也 存在一种所谓“蠢货风险”,即毫无意义的风险,而心甘情愿冒这种风险的往往都是男性。研究人员 已搜罗到大量奇闻轶事来佐证这个理论,但他们还希望对男女差异进行系统性分析。
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322.酷爱嚼口香糖的人今后可以在享受之外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加拿大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咀嚼发 电的下颚带。该下颚带的发明者在专业杂志《智能材料与结构》中报告说,发出的电可以用来带动助听器、电子 护耳罩或通信设备。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 下颚带发电所面临的困境
B. 发电下颚带的工作原理
C. 嚼口香糖时还可以做哪些事
D. 下颚带发电的未来发展前景
320.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变型的语句填空类题目。应结合每段话的首句与尾句话题,
使填入句子和原文段保持话题一致,从而确定该句话在文段中的具体位置。
观察发现,这段文字中“点赞和差评的数量问题”“不影响网友的直观感
觉”这些都是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③段的首句是实验开始,尾句“当
然,到底是点赞还是差评则是随机决定的……”是实验过程,填入句子与
③段尾句话题一致,且④段“结果显示”是对前文实验内容的总结。故该
段话应放到③和④之间。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321.【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女性比男性智商高”文段没有?及,属于无中
生有。B 项对应“存在一种所谓‘蠢货风险’,即毫无意义的风险,而心甘
情愿冒这种风险的往往都是男性”,据此可得出 B 项结论。C 项对应“但
他们还希望对男女差异进行系统性分析”,据此可得出 C 项结论。D 项对
应“造成这种男女差异的有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例如男生参与危险性体育运动的机会更多 ”,据此可得出 D 项结论。
因此,选择 A 选项。
322.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
出加拿大科学家发明了“发电的下颚带”,最后尾句说下颚带可以发电,
从而带动一些设备。文段话题落在尾句上,下文应该承接尾句的话题,接
下来应该具体介绍发电下颚带如何通过发电带动助听器等设备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工作原理”即如何带动动助听器等设备发电,
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倾向性不符,“困境”为消极问题,原文结尾句是积极的作用。C 项:
“嚼口香糖”出现在首句,其作用是引出话题,并非结尾句重点话题。D
项:“未来发展前景”话题过渡太快,相比之下,“工作原理”与尾句衔接
更紧密。
38. 以下情形,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不予受理的是:
A. 对行政拘留、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的
B. 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C.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D. 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工作人员认为不合理,要求撤销的
39. 下列有关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修宪权专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才能提出修宪的议案
C.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正
D. 宪法修正案通过后由国家主席公布
38.【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
项提起的诉讼:……(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D 选项法
2223
院不予受理。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
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
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
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
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ABC 三项正确。
39.【答案】D
【解析】《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宪法修正案的公布机关。但是,数次修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
公布修正案的宪法惯例,即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宪法修正案。2018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1 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大会主席
团当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因此,选择 D 选项。
375. 当夜深人静,即将准备进入梦乡时,我们的身体常常会突然抽搐一下,这种抽搐通常被科学家们称 作临睡肌跃症(又称入睡抽动)。目前没有研究彻底搞明白它的原因,因而人们对此有诸多猜测。有一种解释认为 ,人脑是基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 大脑会基于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 在下坠过程中抓住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
这段文字:
A. 介绍临睡肌跃症的临床表现
B. ?供一种对临睡肌跃症的解释
C. 说明临睡肌跃症与大脑的关系
D. 阐述临睡肌跃症对人类的意义
376. 在古代科学文化巅峰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视为“最有智慧的人”。这位哲学家却 总是强调:“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向人们解释说:如果说他的智慧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 是他知道自己的无知;其他人虽然也与他一样的无知,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下列说法准确概括文意的是:
A. 苏格拉底不愿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
B. 苏格拉底实际上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C. 苏格拉底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无知”
D. 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他人没有不同
377.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 秀的人却无所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 王、阿尔西巴底斯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是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 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是指:
A. 美貌
B. 美貌的人
C. 其他才能
D. 内在的美
375.【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出临睡肌跃症的概念,第二句通过“因
而”指出对这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存在诸多猜测。接着通过“有一种解释认
为”引出对临睡肌跃症的其中一种解释。文段主旨句在“因而”之后,讲
述了对临睡肌跃症的一种解释。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临床表现”出现在文段第一句,用来引出“临睡肌跃症”的话题,
偏离重点。C 项:“临睡肌跃症与大脑的关系”仅是?供一种关于临睡肌跃
症的解释中的部分信息。D 项:“临睡肌跃症对人类的意义”文段并未?及。
37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苏格拉底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接着
通过转折词“却”指出苏格拉底强调自己一无所知。然后借苏格拉底的解
释表明苏格拉底与别人的不同在于自己知道自己的无知。文段重点在转折
之后,主要强调苏格拉底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的无知。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重点 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和 B 项:“不愿被称为”“不是‘最有智慧的人’”文段未?及 ,无中
生有。D 项:“与他人没有不同”与文意相反,文段重点强调是有不同的。
377.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的“此”出现在第二句。
分析“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的上下文语境。根据就近原则,重点分析前
一句和后一句。前一句讲“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后一句
讲“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可见“此”指的是美貌的人拥
有的东西,即“美貌”或“容颜俊秀”。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美貌”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