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4年云南国家公务员职位表时间什么时候

辽宁华图 | 2023-09-12 08:06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云南国家公务员职位表时间什么时候。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云南国家公务员职位表时间什么时候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公告 国考简章 国考职位表 国考报名时间
资讯 国考考试时间 国考报考指导 国考考试内容
资料 国考行测试题 国考申论试题 国考历年分数线
备考 笔试课程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云南国家公务员职位表时间什么时候,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复合题)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 56—60 题。 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塞满挤爆,常常来不及 消化,就被迫接收下 一个信息,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处于无意识处理的状态,很多问题都来不及 深入思考。长期 下来,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 往漏洞百出。商家、推销员、诈骗集团等紧紧抓住这 一特点,巧妙操弄生 活中的各种信息,制造一个又一个骗局,我们则比想象中更容易落入圈套, 还认为自己做 出了正确的决策。 骗局的根源之一:其实我们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中。 当我们在看世界时,我们是真的 “直接”看到了世界,还是只是“间接” 看到了世界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当然是直 接看到了世界,但事实上, 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 递给我们 的产物。当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摸到东西时,我们真 正“接触”到的,只是大脑对这个 世界的“理解”。___①___我们所有的 知觉经验,完全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 的能量和信号 转变成电生理信号,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我们所体验到 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 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 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其 中就会有错误 或漏洞。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二:各种思考捷径帮倒忙。 在演化 过程中,大脑竭尽所能地让这些模拟的知觉能够逼近真实世界,好 让我们可以顺利存活于世界之中,___②___ 但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野 性世界,大脑常常需要选择牺牲少许的“正确性”以换取“速度 ”,“思 考捷径”就是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方式。通过某些事先建 立好的预 设,大脑可以节省许多资源。___③___我们无论怎样使用意志去 穿透认知,都不可能改变大脑的想法。科学家 们把这种无法通过意志力进 行矫治的认知现象,称为“认知不可穿透性”。这种“认知不可穿 透性”, 正是大脑可能欺骗我们的一个重大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三: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 大 脑容易受骗或出错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 洞。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在被转化成知 觉意识之前,必须先经历一系列无 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___④___比如突触释出神经传导物质,电子信号在 脊 鞘上跳跃等过程,这些完全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意识层面。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 是有原因的。因为如 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 大脑选择只让我 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________________。 当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些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 ,这些会偷偷影响我 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341. 下面这个段落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个位置?

  大脑预设人脸一定是凸出来的,不可能是凹进去的,这种类似的预设在“大 部分”状态下 都是恒定的,因此在深化过程中,它们已经被写入大脑的默认值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科学家制造出脸向内 凹的人脸模型,在人类的视觉与大脑解码系统中,我们看到的人脸模型仍然是凸出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42. 关于认知不可穿透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快捷计算方式有关

  B. 是大脑创造出来的一种知觉假象

  C. 发生在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被转化成知觉意识之前

  D. 意志力无法穿透的认知对象是相对不重要的信息

  343. 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B. 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C. 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D. 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344. 下列哪组词语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大脑容易受骗?

  ①无意识信息处理

  ②思考捷径

  ③意志力薄弱

  ④信息过载

  ⑤知觉假象

  A. 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345.这篇文章意在说明:

  A. 很多认知现象是无法通过意志力去矫治的

  B. 大脑由于进化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认知结构

  C. 大脑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可靠与完美

  D. 掌握大脑运转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骗局

  341. 【解析】

  第一步,判断给定文段意思。这段文字通过“人脸”的例子来说明人类的

  大脑系统不会接受违反大脑默认值的设计。

  第二步,对比选项。分析文章①②③④的前后语境。③前面的话题是“大

  脑预设”,后面谈论的是“人类的设计无法改变大脑系统的认知”这个结

  论,正是给定文段所论证的观点,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前后的话题均与所给文段的话题不一致。

  342.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认知不可穿透性”出现在“骗局根源之二”这一部

  分。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就是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

  方式”,正确。B 项的“知觉假象”、C 项的“电生理信号”这两个话题都

  不在“骗局根源之二”这一部分中,与认知不可穿透性无关,错误。D 项

  “相对不重要”文章没有?及,属于无中生有,错误。

  因此,选择 A 选项。

  343.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根据横线前的转折词“但是”可知,

  横线处应与转折前的内容相反。转折之前讲的是“大脑选择重要的信息会

  给我们带来好处”。横线后是对前文的解释,讲的是“大脑没有选择的信息可能会对我们有 害”。由前后文语境可知,该空应体现“大脑没有选择

  的信息可能会对我们有害”之意。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没有体现“对我们有害”。C 项:后文未论及对重要性判断出错的弊

  端,无法与后文构成衔接。D 项:“因时而异”在前后语境都未?及。

  344.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大脑容易受骗”出现在文章开头。根据后文可知,“大

  脑容易受骗”的根源有三个:一是“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即“知觉假

  象”;二是“各种思考捷径”;三是“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分别对应 ⑤

  ②①。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上述分析。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④:“信息过载”出现在第一段话中,属于“背景”。③:“意志力薄弱 ”

  整个文章没有?及。

  345.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第一段讲了“我们的大脑容易受骗”,后面的段落从

  三个方面——“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各种思考捷径”“无意 识信息处理

  过程”来说明“大脑容易受骗”的原因。文章为“总—分”结构。 “总”的内容是“大脑容易受骗”,可以看出,大脑并不是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完

  美。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文章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和 B 项:“认知现象”和“认知结构”均为根源二中的内容,非重点。

  D 项:文中谈的是“大脑受骗”,而不是“骗局”,话题不一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A. 和平与发展 B. 改革与发展

  C. 革命和变革 D. 革命与战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讲的就是经济问题,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下列不属于我国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条件有:

  A. 辛亥革命后社会共产主义的发展

  B. 中国农民阶级的壮大和学生运动的发展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辛亥革命后中国没有发展社会共产主义,A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条件,而非农民阶级的壮大,B项错误。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D项: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开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CD项正确。

  20. 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当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应该采取的货

  币政策是:

  A. 紧缩性货币政策

  B. 扩张性货币政策

  C.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D. 积极货币政策

  21. 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

  A. 发行央行票据

  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 买进政府债券

  D. 提高再贴现率

  22. 在市场经济下,当一国处于景气下降阶段时,经济上不可能出现的特征是:

  A. 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B. 居民消费需求下滑

  C. 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

  D. 居民收入减少

  20.【答案】A

  【解析】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

  起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抑制通货膨胀最直接的方法

  就是减少货币供给,降低社会总需求,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供应来刺激社会总需求,是抑制通货紧缩的政策。

  C 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方向相同,只是程度较扩张性货币政策低。

  D 项:积极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方向相同,程度介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之间。

  21.【答案】C

  【解析】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降低总需求水平的政策。买进政府

  债券实际上是央行将货币借给政府,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因此,

  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减少流通中货币数量,降低社会总需求。

  B 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减少商业银行可贷出的资金,减少流通中货币数量,降低社会

  总需求。

  D 项:提高再贴现率说明央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减少,流通中货币量减少,降低社会总需求

  22.【答案】A

  【解析】某国市场经济景气下降是通货紧缩的表现。通货紧缩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物

  价持续下跌的现象。商品价格持续上升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通货紧缩时,居民的购买力下降,对消费的需求逐渐下滑。

  C 项: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D 项: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失业率上升,导致居民的收入减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