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宁夏国考职位表发布网站是哪个。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宁夏国考职位表发布网站是哪个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都在10月中旬左右发布,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图书推荐: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宁夏国考职位表发布网站是哪个,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354. 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与中国人“逢年过节喜庆应该放鞭炮”的社会习俗是不一致的。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燃放烟花爆竹 是“辞旧迎新”是“热热闹闹过新年”的重要标志。甚至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会有 “如果不放鞭炮,怎么算过年”这样的意识。所以许多人看到别人违反法规放鞭炮、点烟花,不仅不 鄙视他,而且还会觉得挺高兴,乐观其成,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果。
下列论断最符合上文观点的是:
A.在法律和社会风俗不一致时法律的实施效果不会太好
B.法律实施效果的好坏完全由法律本身所决定
C.凡是违反社会习惯的法律法规都应当被废除
D.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应当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
355. 坦白地说,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记者,笔者深为自己完全看不出那个假报道的破绽而 ________,更为自己的同行里________有如此骗子而羞愧。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A.惊诧 竟
B.汗颜 尚
C.惊诧 尚
D.汗颜 竟
356. 中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得相对较晚,其大部分效果在过去四十年中才显现出来。它对中国人与自然环 境关系的影响,发生得肯定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而且可能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强大。随着政治越来越稳定, 大规模的发展、生产、消费、运输和废物处理已经改变了中国。
上述文字透露出来的潜在的信息是:
A.中国工业改革的效果在较长时间内才能显现出来
B.中国工业改革对中国的影响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快
C.中国工业革命后政治越来越稳定
D.中国自然环境的发展前景和威胁
354.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
果”,符合原文。B 项对应文段第一句“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
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不是“完全由法律本身决定”,属
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C 项“凡是……被废除”过于绝对,属于偷换
语气,与原文不符。D 项对应“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
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而不是“制定时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
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
因此,选择 A 选项。
355.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递进关联词“更”以及“更”后面的感 受“羞
愧”可知,第一空应该含“羞愧”之意,但比“羞愧”语义程度稍微轻一
点。A 项和 C 项“惊诧”指惊讶诧异,无关“羞愧”,不符合文意,排除 A
项和 C 项。B 项和 D 项“汗颜”指因羞惭而脸上出汗,泛指惭愧,能够体
现“羞愧”的含义且比它语义更轻,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从业二十多年但完全看不出假报道的问题”
可知这是作者没想到的。再通过递进关联词“更”可知,第二空应填入一
个语义也表示“想不到”但程度更重的词。B 项“尚”指还、仍然,不符
合文意,排除 B 项。D 项“竟”指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意料之外的事且
语义较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35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到中国的工业革命起步晚,大部分效果很晚
才体现出来。接着论述了它对“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影响又快又强
大,最后对该影响进一步补充,指出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发展给我国的生产、
消费、运输和废物处理等带来了挑战。由此可知,文段重在强调工业革命
给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发展前景”和“威胁”是对“影响”的同 义替
换。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和 C 项:文段的背景表述,非文段重点。B 项:表述片面,文段还强调了给中国发展带来的隐忧。
38. 以下情形,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不予受理的是:
A. 对行政拘留、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的
B. 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C.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D. 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工作人员认为不合理,要求撤销的
39. 下列有关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修宪权专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才能提出修宪的议案
C.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正
D. 宪法修正案通过后由国家主席公布
38.【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
项提起的诉讼:……(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D 选项法
2223
院不予受理。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
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
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
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
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ABC 三项正确。
39.【答案】D
【解析】《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宪法修正案的公布机关。但是,数次修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
公布修正案的宪法惯例,即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宪法修正案。2018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1 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大会主席
团当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因此,选择 D 选项。
(复合题)氢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尽管对氢气等利用能源的研究取得了 很多成果,然而如何制造出廉价 的氢仍是当前的一项关键性课题。 从水中产生氢的一种途径是简单地把水加热,直到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 氧 原子。但是这两种气体必须立即分开,否则它们就会又合成为水。分离 它们的一种方法是用一个有渗透性的薄 膜①,这种薄膜能被极弱小的氢原 子穿过,同时又把相对大些的氧原子拦住。 作为研究制造廉价氢气的一部分 ,以色列雷霍沃特市的维茨曼科学院研制 出了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耐高温的陶瓷薄膜②。已有的能渗透氢原 子同 时又不使氧原子越过的薄膜是由氧化镁和氧化锆等材料组成的陶瓷薄膜 ③。由于它只能在 1750℃左右的 温度下使用,所以尚不能真正地用于氢气 生产。 用于氢气生产的薄膜必须能耐更高的温度。原因是温度越高, 转变的效率 越高。例如,温度到达 2200℃时,就会有 1/3 的水能够有效地转变为氢和 氧。 该院这个项目的 主要研制者科干用特别处理过的氧化锆和氧化铈粉末配 料,制成了能在 2000℃高温下工作的薄膜④。他认为, 还能进一步开发出 能在 2200℃左右温度下工作的材料。 新的薄膜能经得住高温的部分原因是材料的选配,另 外,生产陶瓷的粉末 经过特殊的处理也是一部分原因。粉末的每一颗微粒都很光滑,有粗糙棱 角的极少。这就 【 】着一旦形成薄膜,他们中间就极少有棱角接触,因 此就极少有熔融和烧结的机会。一些专家认为,科干的 这项发明对于用加 热方法生产氢气是一个关键性的进展。
329. 对文中①②③④处“薄膜”的意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①处含义最广,可包含②③④
B. ②处与③处“薄膜”的内涵完全相同
C. ③处与④处“薄膜”的内涵不相同
D. ②处与④处“薄膜”的内涵完全相同
330. 对第二自然段从水中?取氢的工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要把水加热至氢氧分离
B. 要用渗透性薄膜将氢氧分开
C. 水加热的方式要简单
D. 两种气体的分离要及时
329.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薄膜”分别出现在第二段、第三段和第五段。分析
“薄膜”的上下文语境。①处“薄膜”出现在第二段,此处的“薄膜 ”是
广义范围的薄膜。②处“薄膜”出现在第三段,根据“研制出了一种满足
上述要求的、耐高温”可知,这是一种耐高温的薄膜。③处“薄膜”同样
出现在第三段,根据“由于它只能在 1750℃左右的温度下使用”可知,
这种薄膜指的是不耐高温的薄膜。④处“薄膜”出现在第五段,根据“制
成了能在 2000℃高温下工作的”可知,这种薄膜是一种耐高温的薄膜。
故①处含义可涵盖②③④处;②处与③处含义不同;③处与④处含义不同;
②处与④处“薄膜”的含义完全相同。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分析不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330. 【解析】
第一步,第一步,定位原文,“从水中?取氢的工艺”出现在文章第二段。
第二步,辨析选项。根据“从水中产生氢的一种途径是简单地把水加热,
直到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符合原文,排除 A 项。根据“分离
它们的一种方法是用一个有渗透性的薄膜”,符合原文,排除 B 项。根据
“简单地把水加热”,而不是“水加热的方式要简单”,属于曲解文意,不
符合原文,当选。根据“这两种气体必须立即分开,否则它们就会又合成
为水”,符合原文,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