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盘锦国考招录大纲什么时候出。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盘锦国考招录大纲什么时候出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
公告 | 国考简章 | 国考职位表 | 国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国考考试时间 | 国考报考指导 | 国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国考行测试题 | 国考申论试题 | 国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盘锦国考招录大纲什么时候出,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23. 我国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进行了几次修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允许发展私营经济,采取“引导、监督、管理”的方针
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非公有制经济仅限于个体经济,不包括私营经济,且个体经济处于补充地位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④①②③
24. 下列说法符合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是:
A. 中国公民未发表的作品不享有著作权
B.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享有著作权
C. 美术作品出版后,该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归出版人享有
D.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截止于最早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关于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民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暂不废止
B. 民法通则规定了我国民法的基本规则,而民法总则的内容更加广泛
C. 民法总则是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吸取和借鉴了民法通则的相关条款
D. 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民法总则将其改为三年
23.【答案】C
【解析】①1988 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十一条增加了“国
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规定。②2004
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一条部分内容修改为“国家保护个
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③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
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一条部分内容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1982 年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
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
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因此,选择 C 选项。
24.【答案】B
【解析】《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
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
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C 项:《著作权法》第十八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
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D 项:《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
(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
亡后第五十年的 12 月 31 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
12 月 31 日。”
25.【答案】B
17【解析】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分则各个部分单行
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各
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B 项说法错误。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民法总则通过后暂不废止民法通则,两者规定不一致之处,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
C 项:民法总则的编纂是民法典编纂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之所以是编
纂而非制定,意思是民法总则借鉴了民法通则中的部分内容,吸收了以前合理的因素和制度。
D 项:民法总则将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一般诉讼时效期间延长为三年,以适应社会生活中的
新情况。
361. 幸福有没有标准?我认为,现实生活离不开比较,但是幸福的比拼,本身就是比较________的事情 。幸福耐不住人家打扰,经不起科学研究,当幸福成为指数,成为概念,成为一批标准时,也就变得________了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混乱 一文不值
B.私密 可有可无
C.模糊 无足轻重
D.荒诞 遥不可及
362. 一个善于思考、用心思考、有强烈创新欲望的人,哪里都是他产生创新火花和灵感的风水宝地。从 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创作、创新还是创造,都永远属于那些用心思考、积极思考的人。作为教学一线的课堂也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场所,有许多知识和学术问题等待人们去研究,这里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课堂也可以成为创新的重要场所
B.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C.善于思考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D.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创新思维
361.【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转折关联词“但是”可知,转折之后的句子强
调比较幸福是一件极其不合理的事情。A 项“混乱”强调无秩序;B 项“私
密”强调隐私;C 项“模糊”强调没有明显标准。三者均未体现“不合理 ”
之意,排除 A 项、B 项和 C 项。D 项“荒诞”指不合道理,符合文意。答
案锁定 D 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D 项“遥不可及”形容遥远,难以得到。对应文中
“当幸福成为指数、概念、标准时,就很难得到了”。
因此,选择 D 选项。362.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善于思考、用心思考、积极思考的人容易创
新,之后指出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场所——课堂,它应该成为科技创新
的源泉。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在最后一句,主要讲作为教学一线
的课堂也应该是创新场所。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表述与文段重点相符。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和 C 项:未体现出文段主题“课堂”。D 项:“传授知识”文段未?及。
354. 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与中国人“逢年过节喜庆应该放鞭炮”的社会习俗是不一致的。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燃放烟花爆竹 是“辞旧迎新”是“热热闹闹过新年”的重要标志。甚至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会有 “如果不放鞭炮,怎么算过年”这样的意识。所以许多人看到别人违反法规放鞭炮、点烟花,不仅不 鄙视他,而且还会觉得挺高兴,乐观其成,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果。
下列论断最符合上文观点的是:
A.在法律和社会风俗不一致时法律的实施效果不会太好
B.法律实施效果的好坏完全由法律本身所决定
C.凡是违反社会习惯的法律法规都应当被废除
D.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应当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
355. 坦白地说,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记者,笔者深为自己完全看不出那个假报道的破绽而 ________,更为自己的同行里________有如此骗子而羞愧。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A.惊诧 竟
B.汗颜 尚
C.惊诧 尚
D.汗颜 竟
356. 中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得相对较晚,其大部分效果在过去四十年中才显现出来。它对中国人与自然环 境关系的影响,发生得肯定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而且可能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强大。随着政治越来越稳定, 大规模的发展、生产、消费、运输和废物处理已经改变了中国。
上述文字透露出来的潜在的信息是:
A.中国工业改革的效果在较长时间内才能显现出来
B.中国工业改革对中国的影响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快
C.中国工业革命后政治越来越稳定
D.中国自然环境的发展前景和威胁
354.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
果”,符合原文。B 项对应文段第一句“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
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不是“完全由法律本身决定”,属
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C 项“凡是……被废除”过于绝对,属于偷换
语气,与原文不符。D 项对应“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
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而不是“制定时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
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
因此,选择 A 选项。
355.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递进关联词“更”以及“更”后面的感 受“羞
愧”可知,第一空应该含“羞愧”之意,但比“羞愧”语义程度稍微轻一
点。A 项和 C 项“惊诧”指惊讶诧异,无关“羞愧”,不符合文意,排除 A
项和 C 项。B 项和 D 项“汗颜”指因羞惭而脸上出汗,泛指惭愧,能够体
现“羞愧”的含义且比它语义更轻,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从业二十多年但完全看不出假报道的问题”
可知这是作者没想到的。再通过递进关联词“更”可知,第二空应填入一
个语义也表示“想不到”但程度更重的词。B 项“尚”指还、仍然,不符
合文意,排除 B 项。D 项“竟”指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意料之外的事且
语义较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35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到中国的工业革命起步晚,大部分效果很晚
才体现出来。接着论述了它对“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影响又快又强
大,最后对该影响进一步补充,指出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发展给我国的生产、
消费、运输和废物处理等带来了挑战。由此可知,文段重在强调工业革命
给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发展前景”和“威胁”是对“影响”的同 义替
换。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和 C 项:文段的背景表述,非文段重点。B 项:表述片面,文段还强调了给中国发展带来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