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青海国考大纲什么时候发布。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青海国考大纲什么时候发布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目前暂未发布,最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发布网站为: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收藏查看。有想要考公务员的小伙伴们现在就可以备考国家公务员招考了,辽宁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在哪看国家公务员公告以及职位表等相关信息。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推荐阅读——
考生通道——2024国家公务员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4国家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4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领航礼包4.0
图书推荐: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青海国考大纲什么时候发布,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301.想减肥,可能真不用那么折腾。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研究小组对 105名志愿者进行分组实验,结果 显示:在三个月中,每天用手机程序记下摄入的每样食物的那些超重者,平均体重降低了 2.4 公斤,只比接受 了复杂营养学干预并坚持健身的对照组少减 400 克。
依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仅仅用手机程序记下每天食谱的减肥法,也能发挥作用
B. 用手机程序达成减肥目的,发挥了积极心理暗示作用
C. 杜克大学的实验证明,人们想胖就能胖,想瘦也能瘦
D. 营养学干预和坚持健身是最科学和最有效的减肥方法
302. 我们身处的社会,是由无数人组成的,不管是大学生村官,还是白领实习生,都得和不同的人,不 同的事情打交道,也必然会遭遇各种挫折、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什么态度来对待这些挫折、挑战,往往对 最终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情商又决定了人们采取何种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情商极其重要,如果用一句话 加以概括的话,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_”。
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情商决定结果
B. 情商决定态度
C. 性格决定命运
D. 态度决定结果
303. ①每一类型的法制本身都经历适应社会发展或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②历史地看,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因生产力的发展前后相继地依次更迭③这种变化或表现为由盛入衰,或表现 为弃旧扬新,没有永恒不变的法④这一阶段的法制在总体上保持旧法体系的同时,不断地“部分质变 ”,增生着新法的因素,新类型法的因素不断增多⑤在法的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 的“部分质变”贯穿于法的发展过程中,激励法的前承后继,不断完善⑥在一种类型的法与取而代之 的另一种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一个为时漫长的过渡阶段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①③②⑤⑥④
B. ②①③⑥④⑤
C. ①②⑥④⑤③
D. ②⑥①③④⑤
301. 【解析】
第一步,宏观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结果显示:每天用手机程序记下……只比
接受了复杂营养学干预并坚持健身的对照组少减 400 克”可知,用手机程
序记下每天食谱的减肥方法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可知 A 项正确。B 项“积
极心理暗示作用”无中生有。C 项“人们想胖就能胖,想瘦就能瘦”无中
生有且过于绝对。D 项“最科学”“最有效”无中生有且过于绝对。
因此,选择 A 选项。302.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前文先讲和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打交
道,会遭遇各种挫折、挑战,之后?出对待挫折、挑战的态度对最终结果
有决定性作用,而情商又决定了人们采取何种态度,故“情商”和“结果”
存在关系,即“情商决定结果”。通过“从这个角度来看”可知,横线处
的句子应为对前文的总结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情商决定结果”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和 D 项“情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结果”仅为前文的部分内容,排
除 B 项和 D 项。C 项“性格”属于无中生有,与前文话题不一致。
303,【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首句为①句或②句,从两句内容来看,
无法判定谁做首句。
第二步,捆绑验证。由③句首“这种变化”可知,前句应该讲“变化”,
③句前有①和⑤两句,①句是讲“变化”,⑤句最后话题是“激励法的前
承后继”,所以①③捆绑,排除 C 项。由④句首“这一阶段”可知,前一
句应该讲“阶段”,④句前有③和⑥两句,⑥句末有“过渡阶段”,③句没
有“阶段”这一话题,所以⑥④捆绑,排除 D 项。由④句和⑤句中都有“部
分质变”,话题一致,④⑤捆绑,排除 A 项。答案锁定 B 选项。
第三步,验证连贯。②句话题“发展前后相继地依次更迭”与①句“法制的动态变化 ”话题一致,②①连贯合理。③句话题“由盛入衰”“弃旧扬
新”与⑥句“一种类型的法与取而代之的另一种类型的法”话题一致。
因此,选择 B 选项。
(复合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 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 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 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 在社 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 ]。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 ,没有文化就没有 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 征。人类社会从野 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 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 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 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 “(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 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 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 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 是由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 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 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 质文化 ,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 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 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 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 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 从经济落 后走向经济繁荣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多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 透 、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 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 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 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308. 根据对第二段的内容分析,下列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①文明植根于文化,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②没有文明就没有文化
③文化创造了人
④文明创造了人
⑤有了文化的积累和进步,人类才能一步步脱离野蛮状态而成为文明的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⑤
D. ②④
309. 在第二段恩格斯的话中,“自由”和“文明”的关系是:
A. 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同
B. 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
C. 文明是自由的基础
D. 二者互相融合,结为一体
310.第三段中引用泰勒的话的意思是:
A. 文化就是人类的历史经验;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
B.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
C. 文化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非常大
D. 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308.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二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①句对应“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
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
符合文意。②句对应“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曲解文意。③句和④句文
段均没有?及,属于无中生有。⑤句对应“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
是文化进步”“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
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符合
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309.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恩格斯这句话出现在第二段最后一句。分析“自由”
和“文明”的上下文语境。根据恩格斯的话可知,“最初的人是不自由的”,
而“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也就是说有了“文化”才
有“自由”,“文化”的进步影响着“自由”的进步,“文化 ”是“自由”
的基础。再根据前文“文明孕育出文化”可以推出“文明”是“自由 ”的基础。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310.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泰勒的话出现在第三段第一句。分析泰勒这句话的下
文语境。泰勒首先指出文化是人类自身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通
过转折词“但”引出文段阐述的主要内容:“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
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泰勒话的
主要意思是说明文化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而且由诸多要素构成。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由“(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
可知,“文化就是人类的历史经验”属于无中生有。且文段引用泰勒的话,
主要表述的是文化虽包罗万象,却并非不可捉摸,仍有其规律可循,A 项
后半句中“大杂烩”与文段表述相悖。C 项:第三段重点表述的是文化作
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其实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C 项表述非重点。
D 项:“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段未?及,属于
无中生有。
(复合题)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马丁•诺瓦克写道:“合作是进化过程中创 造力的源泉,从细胞 、多细胞生物、蚁丘、村庄到城市莫不如此。”人类 在力求迎接全球新挑战的同时,必须找到新的合作方 式。利他主义必须是 合作的基础。 愿意无私向他人伸出援手,?升了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活品质。事实上 , 这甚至可能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尽可 能让更多人知道。 当前,人类面临着三 项重要挑战:确保所有人拥有体面的生活条件、?高 生活满意度和保护我们的地球。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很难 把上述要求统一 到一起,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时间框架。我们担心每年的经济状况;我 们关注自己终生的幸 福;而我们对环境的忧虑,则主要是为了子孙后代着 想。 但奉行利他主义原则需要进行取舍。即使自己有可能 从中受益,负责任的 投资者也绝不会轻率地利用客户一生攒下的积蓄进行冒险投机;一位充满 爱心的公民总是 先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何种影响;无私的一代会 处处关爱地球,而这恰恰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 世界。利他主义让 所有人都能更好地生活。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似乎过于理想化,毕竟,心理学、经济学 和进化 生物学普遍认为人类的本性同样是自私的。但过去 30 年的研究表明,真 正的利他行为确实存在,而且 可以超越亲属和社区,兼顾人类甚至是其他 物种的普遍福祉。此外,利他主义者并不一定会因善举而受损;相反 ,在 自私者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的同时,利他主义者往往会间接受益于自己 的善举。 研究还表明,个人可 以学会利他的行为方式。神经学家已确定了利他主义 的三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最终掌握:理 解并分享他人的 感受的同理心、希望传播快乐的慈爱心和希望减轻别人的痛苦的同情心。 社会也可以向利他主 义转化,这样的社会甚至可以有比自私型社会更美好。 对文化演变的研究表明,人类价值观可以以超过人类基 因的速度发生变化。 因此,如果要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我们必须先意识到利他主义的重 要性,接着需要 在人与人之间培育利他主义,并推动社会的文化变革。
389. 文中引用马丁•诺瓦克的观点是为了强调合作的:
①普遍性 ②重要性 ③相对性 ④偶然性 ⑤阶段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390.作者认为利他型社会:
A. 违背了人类的本能
B. 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C. 可以经过培育成为现实
D. 只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389.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马丁·诺瓦克”的观点出现在第一段。根据“合作
是进化过程中创造力的源泉”可知,合作对进化过程至关重要,可见合作
的“重要性”;根据“从细胞、多细胞生物、蚁丘、村庄到城市莫不如此”
可知,合作现象比比皆是,可见合作的“普遍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390.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找到作者论述“利他型社会”的关键信息。根据“社
会也可以向利他主义转化,这样的社会甚至可以有比自私型社会更美好”
“如果要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我们必须先意识到利他主义的重要性”
等信息可知,作者对利他型社会持积极的态度。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B 项和 D 项都是消极的态度,只有 C 项是积极
的态度。
因此,选择 C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