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山东省国考招聘大纲什么时候出。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山东省国考招聘大纲什么时候出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
公告 | 国考简章 | 国考职位表 | 国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国考考试时间 | 国考报考指导 | 国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国考行测试题 | 国考申论试题 | 国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山东省国考招聘大纲什么时候出,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333. 在戏剧行业整体上陷入困境时仍具活力的越剧和黄梅戏,在戏剧复苏的今天却________,令人扼腕 。事实上不止越剧和黄梅戏,评剧、楚剧、粤剧等观众人口在中国位居前列的剧种,近年在新剧目创作中都出现 相似的问题。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乏善可陈
B. 一落千丈
C. 败走麦城
D. 销声匿迹
334. ?到保健品,首要问题不是为什么要买,而是为什么不买?在每个日渐老去的时光角落,潜伏着若 隐若现的苦恼——关节炎、癌症、老年痴呆症……也催生了一个试图阻止病痛的庞大产 业——保健品产业。去年美国人花在保健品上的钱约为 280 亿美元,比购买健身房会员卡的钱还要 多出 50 亿美元。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保健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是种定义模糊、覆盖广泛却缺乏监管的消 费品。据说,有了它们,不吃食物和药物,就能同时拥有营养和健康,因此又称营养保健品。
作者对保健品的态度是:
A. 怀疑其功能
B. 认为有益健康
C. 认为该产业前途光明
D. 反对人们食用
335.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 明天我会专程拜访你,请你在家恭候。
B. 国外的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不但比我们多,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丰富。
C. 中国古代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都受到宗法制度的强烈影响。
D. 他的马虎和粗心使他在面试中落选。
333.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令人扼腕”可知,该空应填入一个消极的词语
以体现黄梅戏和越剧“生存状态不理想”的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乏善可陈”指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
称道的,含有消极色彩,符合语境。B 项“一落千丈”形容声誉、地位或
经济状况急剧下降,强调前后的极大差距,文段并没有?到“黄梅戏和越
剧的境况是否存在巨大的反差”,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C 项“败走麦
城”比喻陷入绝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用于形容人,
不能搭配“戏剧”,排除 C 项。D 项“销声匿迹”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文中越剧和黄梅戏是“仍具活力的”并非“无影无踪”,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334.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找到作者论述“保健品”的关键信息。文段先介绍了
人们面对健康的需求推动了保健品产业的发展,然后作者通过转折关系“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 ”?出设问,然后用“定义模糊”“缺乏监管”“据
说”等内容表述保健品的安全和实际效果存在未知,那么作者对于“保健
品真的有用吗?”的答案就是“不确定”,对保健品作者持消极感情倾向。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的“怀疑其功能”符合文中作者的态度。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认为有益健康”感情色彩过于积极,作者并没有完全肯定保健品的
疗效。C 项:“该产业前途光明”属于无中生有,且感情色彩过于积极。D
项:“反对”语义过重,文段仅是对保健品功效持怀疑立场,并没有确凿
证据证明保健品一定没用。
335. 【解析】
第一步,分析 A 项。用词不当。“恭候”用于抬高别人,是自己对别人的
说辞,即自己恭敬的等候,此处是让别人恭敬的等候,十分不礼貌。排除
A 项。
第二步,分析 B 项。前后主语不一致。该句是强调国外的汽车厂家比我们
好,前后的主语都是“国外的汽车厂家”,应该将语序换为“国外的汽车
厂家不但年产量比我们多,……”。排除 B 项。
第三步,分析 C 项。符合语法,表意明确。没有语病。
第四步,分析 D 项。语意重复。“马虎”和“粗心”是近义词,都有不细
心、疏忽、草率的意思
因此,选择 C 选项。
(复合题)浏览史书,常常会发现一些对我们今天很有启迪的故事。《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春,袁绍 积极秣马厉兵,统领十万大军准备伐曹。谋士田丰对袁绍说:“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 也,不如以久持之”。袁绍不听,丰恳谏,绍大怒,命将田丰下狱。官渡一战,曹操大破袁军。绍既败, 有人对田丰说:“群必见重。”田丰却说:“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 袁绍回来,果然把田丰杀了。 田丰反对袁绍伐曹的意见,不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么?那么为什么还要杀田丰 呢?这个问题似乎有些令人费解,然而,好好思索一下,也不是难得出答案来的。袁绍之所以要杀田丰,关键在 于田丰伤了袁绍的“面子”,破坏了他的“威信”。因为你反对我,你对了就意味着我错 了,这还了得。作为谋臣的田丰正是深深了解袁绍之为人,所以当有人向他道喜时,他却想到了“吾其死 矣。由此联想到今天我们某些单位的个别领导,他们在工作上总喜欢搞独断专行,听不进去半点不同意见,但为 “面子”和“威信”,可以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拗着要下面“坚决照办 ”。他们一旦犯了错误,更是文过饰非,对那些反对他们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对了的人,则是耿耿于怀。 虽然这些人不能像袁绍对付田丰那样向?意见的同志开刀,但他们手里有权,瞅准机会暗里打击报复,待时机一 到,就把“小鞋”在那些同志的脚上一套。可以说,在这些同志的身上很有几分“袁绍遗风 ”。列宁曾经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 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在历史上,凡是不懂得,不认识自己的真正实质,即不了解实际上(而不是凭 自己的想象)倾向于哪些阶级的人们、集团、派别、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年袁绍以为杀了田丰,就 可以掩盖自己的愚蠢,维护自己的“威信”。结果落得为天下哂笑。今天我想有必要给某些人也敲一 声振聋发聩的警钟:请君以袁绍为戒。
323. 田丰被杀的真正原因是:
A. 长曹操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B. 胆小怕死,反对伐曹。
C. 伤了袁绍的面子,为袁绍所不容。
D. 伐曹失败,袁绍迁怒于他。
32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袁绍遗风”的特点:
A. 独断专行
B. 顾及面子
C. 打击报复
D. 贪污受贿
325.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A. 袁绍不该轻易杀掉田丰
B. 说话做事要三思而行,否则后患无穷
C. 历史总是喜欢捉弄人,喜欢和人开玩笑
D. 为了维护个人面子,独断和专行,最终必定失败,贻笑天下
32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田丰是先知先觉,所以知道最后“吾其死矣”
B. 袁绍所以要杀田丰,是为了解气
C. 文中所?及的曹袁之间的战争又被称为“官渡之战”
D. 袁绍一点也不懂兵法
327. 本文的直接目的是:
A. 批判袁绍
B. 赞扬田丰
C. 以史为鉴
D. 记载史实
323.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原因出现在第二段。根据“袁绍之所以要杀田丰,关
键在于田丰伤了袁绍的‘面子’,破坏了他的‘威信’”可知,“之 所以”
是因果关联词,“关键在于”之后为原因。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田丰被杀的真正原因,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324.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袁绍遗风”出现在第三段尾句。根据“可以说”可
知,最后一句“袁绍遗风”是对前文某些领导干部作风特点的总结,分析
上文语境。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他们在工作上总喜欢搞独断专行”,排除 A
项。B 项对应“但为‘面子’和‘威信’”,排除 B 项。C 项对应 “瞅准机
会暗里打击报复”,排除 C 项。D 项“贪污受贿”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 D 选项。
325.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开头讲了“袁绍杀田丰”的故事,接着分析了田
丰被杀的原因,然后说到许多领导干部作风颇有“袁绍遗风”,最后敲醒
警钟,警示人们要以袁绍为戒。文章结构为“分—总”,重点在于袁绍故
事给人们的警示,即为了掩盖自己的愚蠢,维护自己面子,却最终遭天下
人哂笑。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文章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仅针对故事本身。B 项:不是文中典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无中生
有。C 项:引自最后一段开头列宁说的话,不是中心思想。
32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先知先觉”错误, 田丰知道“吾其死矣”是根
据事情的进展以及对袁绍认识得出的,而不是“先知先觉”,属于曲解文
意,排除 A 项。B 项“解气”表述不够准确,袁绍杀田丰是因为“田丰伤
了袁绍的‘面子’,破坏了他的‘威信’”,排除 B 项。C 项对应“ 官渡一
战,曹操大破袁军”,即文中所?及战争为“官渡之战”,符合文意。D 项
“一点也不懂”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327.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开头讲了“袁绍杀田丰”的故事,接着分析了田丰被
杀的原因,然后说到许多领导干部作风颇有“袁绍遗风”,最后敲醒警钟,
警示人们要以袁绍为戒。文章结构为“分—总”,重点在于袁绍故事给人
们的警示,所以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让人们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仅针对史实本身,并没有上升到要从史实得出什么道
理的层面。
40. 下面是对我国一份近代历史文献的描述:是一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因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未能实施。这份文献可能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天朝田亩制度》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 下列研究课题与其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对应错误的是:
A. 商周时代的艺术成就——《中国青铜时代》24
B. 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利玛窦与中国》
C. 晚清的政治改良运动——《从甲午到戊戌》
D. 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设——《从平城到洛阳》
42. 下列选项中的事件可能发生的是:
①隋炀帝偏爱吃茄子
②苏东坡的早餐中常有玉米粥
③西红柿炒蛋经常出现在宋代百姓的餐桌上
④开心果在宋代深受欢迎,学名叫阿月浑子
⑤苦瓜不但可以食用,还能入药,被收入《本草纲目》中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40.【答案】B【解析】《资政新篇》由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础!蹲收缕肪哂邢拭鞯淖时局饕迳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