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在哪里可以看2024年安徽国家公务员招聘公告。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在哪里可以看2024年安徽国家公务员招聘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都在10月中旬左右发布,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图书推荐:
>>>>>>扫码一对一咨询,领取资料试题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在哪里可以看2024年安徽国家公务员招聘公告,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395. 在古代,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不只属于儿童。中世纪的绘图师们在绘制地图时,并不把未知地带留 为空白,而是画上海蛇和想象中的怪兽,并标记“此处有龙”。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穿越大洋、 攀登高山,逐渐在地图上把这些想象替换成了真实的标记。现如今,我们可以从外太空拍摄照片、感叹地球之美 。通信网络造就了“地球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 科技让世界更美好
B.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 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良药
D.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96. 有关取消全运会奖牌榜的消息成为既定事实之后,体育界对此的看法并不________。取消了奖牌榜 ,竞技体育还有什么存在价值?类似的不解与怨艾,________没有成为业界的主流声音,________丝丝缕缕、不 绝于耳。
填入空格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同意 如果 仍然
B. 一致 一旦 那就
C. 统一 虽然 却也
D. 成熟 即便 也是
397. 库兹涅茨的倒 U 曲线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的初期阶段,尽管人们的收入都不减少,但社 会收入分配却变得不平等;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逐渐减轻;经济增长达到更高水平以后 ,收入分配又变得平等。”这种理论假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实际,但他又指 出,重复发达国家以往的模式,以为收入不平等促进了经济增长,欠发达国家强化当前的收入不平等就是必要的 ,这是一种“危险的类比”。在西方经济发展实践中,解决公平问题不是搞自然而然的过渡,而是通 过政府和社会的积极干预,消除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高广大人民群众收入在国家不断增长的收入 中所占的比例,对高收入者形成法律和政治压力,从而使得社会收入分配转向公正。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最相符的一项是:
A. 经济总量增长不会自发地促进社会收入公平分配
B.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可以有效监督和保证社会公平
C. 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模式是遵循效率优先原则的
D. 倒 U 曲线理论不适于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
395.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在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
并以“中世纪绘图师的行为”进行论证。接着介绍“几个世纪以来”探险
家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开始渐渐真实。最后介绍“现如今”通过科学技术
等知识的力量让我们对世界认识得更清晰。文段是“分—分”结构,通过
将“在古代”“几个世纪以来”“现如今”的情况作对比,讲述了人 们“战
胜未知世界恐惧感的方法”,即科技等知识的增加。核心话题为“恐惧”
与“科技等知识”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良药”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归纳。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更美好”无中生有,文段并未?及。B 项:意思是说“生命是有限
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文段并未强调这一点。D 项:形容多读书,则见多
识广,文段未?及“读万卷书”。
396.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说明“体育界对取消全运会奖牌榜的看法”,
后面是具体陈述“这看法”是怎样的。根据后文的“反问”和“类似的不
解和怨艾”等可知,“体育界的看法是不同的”。A 项“同意”和 D 项 “成
熟”明显没有“不同”的意思,排除 A 项和 D 项。
第二步,再看第三空,根据该空前的“没有成为业界的主流声音”和后文
的“不绝于耳”可知,前后内容是相反的,应填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B 项“一旦……那就”为假设关系,排除 A 项。C 项“虽然 ……却也”表示转折,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397.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经济总量增长”全文并未?及,属于无中生有,
排除 A 项。B 项对应“解决公平问题不是搞自然而然的过渡,而是通过政
府和社会的积极干预”,符合原文。C 项对应“这种理论假说在一定程度上
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实际”,但文段并未?及“效率优先原
则”,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C 项。D 项对应“但他又指出……欠发达国家
强化当前的收入不平等就是必要的,这是一种‘危险的类比’”,“不适于 ”
语气过于绝对,属于偷换语气,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23. 我国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进行了几次修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允许发展私营经济,采取“引导、监督、管理”的方针
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非公有制经济仅限于个体经济,不包括私营经济,且个体经济处于补充地位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④①②③
24. 下列说法符合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是:
A. 中国公民未发表的作品不享有著作权
B.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享有著作权
C. 美术作品出版后,该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归出版人享有
D.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截止于最早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关于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民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暂不废止
B. 民法通则规定了我国民法的基本规则,而民法总则的内容更加广泛
C. 民法总则是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吸取和借鉴了民法通则的相关条款
D. 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民法总则将其改为三年
23.【答案】C
【解析】①1988 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十一条增加了“国
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规定。②2004
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一条部分内容修改为“国家保护个
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③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
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一条部分内容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1982 年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
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
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因此,选择 C 选项。
24.【答案】B
【解析】《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
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
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C 项:《著作权法》第十八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
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D 项:《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
(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
亡后第五十年的 12 月 31 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
12 月 31 日。”
25.【答案】B
17【解析】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分则各个部分单行
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各
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B 项说法错误。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民法总则通过后暂不废止民法通则,两者规定不一致之处,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
C 项:民法总则的编纂是民法典编纂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之所以是编
纂而非制定,意思是民法总则借鉴了民法通则中的部分内容,吸收了以前合理的因素和制度。
D 项:民法总则将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一般诉讼时效期间延长为三年,以适应社会生活中的
新情况。
(复合题)诚如朱永新所言,文理分科导致了中国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情 怀的离间。文理各执一端,虽谓 “术业有专攻”,却常常是文理学科画地 为牢、孤芳自赏。就像一幢大厦一样,知识体系也由诸多 支点构成,它们 各自独立却又暗通款曲,相互分担压力、刺激彼此的想象力,人为地将重 心置于一点,或许带 来投机式的胜利,却最终可能招致知识体系内在生机 的干涸。 文理分科贯穿高中教育阶段,莘莘学子们尚且懵 懂,就被体制之手宰制了 学业趣味和前途命运。事实上,文理分科很大程度上正成为教育功利的画 皮。学校无 非是希望通过把文科和理科剥离开来,然后又通过知识的倾倒、 几乎是蹂躏式的千锤百炼,使学生成为一架囫 囵吞枣的知识接收装置,最 终达到为升学率的小数点增砖添瓦的目的。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然喊得惊天动地,但 应试教育的底色积重难返。被功利 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几乎本能地倾向于“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 凡是对?高升学率有帮助的,无所不用其极;凡是没帮助的则弃之如敝屣。 这也就是为 什么文理分科虽屡遭诟病,却依然自岿然不动的原因。 不客气地讲,文理分科正成为一部绞杀人才的机器。而 那些在这种教育体 系下百炼成钢的“人才”,则面临着知识体系上的千疮百孔,他们所获得 的知识 是封闭和支离破碎的,片断化的认识掩藏不住整体把握的无力。只 要一跳出自身的专业领域,他们立即变得左 支右绌甚至一无所知。文科理 科以河为界,所锻造出的不过是一个个“知识阉人”。 一些附和文理 分科的人只一味跟着感觉走,没有经历抽象思维即思想升华 过程,发表的言论和文章只能陷于现象的表层就事 论事,________,也就 难以产生正确的论点和论理。 中国能否再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兼备的大师级人物?我 们不得而知。但 我们知道,一种撕裂教育完整性的教育体制,只能使我们与自己盼望的目 标渐行渐远。如此而 言,文理分科该到抖落一身的历史尘埃的时候了。
370. 赞成文理分科的理由是“术业有专攻”。下面直接对此进行批驳的一项是:
A.文理分科画地为牢,孤芳自赏
B.就像一座大厦一样,知识体系也由诸多支点构成,它们各自独立却又暗通款曲,相互分担压力、刺激 彼此的想象力
C.人为将重心置于一点,或许带来投机式的胜利,却最终可能招致知识体系内在生机的干涸
D.诚如朱永新所言,文理分科导致了中国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离间
370.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术业有专攻”出现在文章第一段第二句。分析“术
业有专攻”的上下文语境。根据“就像一幢大厦一样,知识体系也由诸多
支点构成,它们各自独立却又暗通款曲,相互分担压力、刺激彼此的想象
力,人为地将重心置于一点,或许带来投机式的胜利,却最终可能招致知
识体系内在生机的干涸”,从知识体系本身进行论述,指出了文科和理科
彼此相连并不独立,是对“术业有专攻”的直接批驳。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是对“文理分科”的批驳,并非对“术业有专攻”的直接批驳。C
项和 D 项:是对“文理分科”弊端的阐释,并非对“术业有专攻”的直接
批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