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兰州市国考公告_国考职位。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兰州市国考公告_国考职位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目前暂未发布,最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发布网站为: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收藏查看。有想要考公务员的小伙伴们现在就可以备考国家公务员招考了,辽宁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在哪看国家公务员公告以及职位表等相关信息。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推荐阅读——
考生通道——2024国家公务员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4国家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4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领航礼包4.0
图书推荐: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兰州市国考公告_国考职位,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378.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 秀的人却无所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 王、阿尔西巴底斯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是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 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是指:
A. 美貌
B. 美貌的人
C. 其他才能
D. 内在的美
379. 尊重照顾女性在交通中的地位,善意无可厚非,设置“女性停车位”有导向意义,但终 究还是“圈地为牢”的机械方式。诚然男女有着身体素质、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但与驾驶技术并 不能划等号,也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或调查显示女司机一定比男司机事故率高或低;性别与技术没有必然联系, 现实中需要“关照”的绝不仅仅是女司机,还有新司机等。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剧增、城市停车位捉襟 见肘的情况下,单独划出“女性停车位”再奢谈人性化关怀,就不能不受到各方的质疑。
对于设置“女性停车位”,文段的看法是:
A. 体现了对女性的关爱,无可厚非
B. 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是性别歧视
C. 理性看待,不必贴上性别的标签
D. 忽视了停车位供给与管理的缺失
378.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出互联网服务已从娱乐应用发展至价值应
用。然后通过“网络课堂”“网申”“网络推销”“淘宝 ”等现象举例论证,
最后重申价值应用已经走进每一个人。文段结构为“总—分—总”,主要
讲述互联网发展已至价值应用阶段。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B 项和 D 项:均未体现主体词“价值应用”。C 项:未体现“价值应用 ”,
且“数字化生存”还仅仅是预言,而非事实。
379.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设置“女性停车位”是“圈地为牢”的机
械方式,说明对设置“女性停车位”并不完全赞同。接着进行解释说明,
?到技术与性别不能划等号,在城市停车位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单独划出
“女性停车位”太奢侈。由此可知,文段对设置“女性停车位”的看法是
比较理性的,不主张过分强调性别标签。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符合文段观点。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无可厚非”对应转折之前,非重点。B 项:“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是性别歧视”属于无中生有。D 项:对应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
361. 幸福有没有标准?我认为,现实生活离不开比较,但是幸福的比拼,本身就是比较________的事情 。幸福耐不住人家打扰,经不起科学研究,当幸福成为指数,成为概念,成为一批标准时,也就变得________了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混乱 一文不值
B.私密 可有可无
C.模糊 无足轻重
D.荒诞 遥不可及
362. 一个善于思考、用心思考、有强烈创新欲望的人,哪里都是他产生创新火花和灵感的风水宝地。从 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创作、创新还是创造,都永远属于那些用心思考、积极思考的人。作为教学一线的课堂也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场所,有许多知识和学术问题等待人们去研究,这里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课堂也可以成为创新的重要场所
B.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C.善于思考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D.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创新思维
361.【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转折关联词“但是”可知,转折之后的句子强
调比较幸福是一件极其不合理的事情。A 项“混乱”强调无秩序;B 项“私
密”强调隐私;C 项“模糊”强调没有明显标准。三者均未体现“不合理 ”
之意,排除 A 项、B 项和 C 项。D 项“荒诞”指不合道理,符合文意。答
案锁定 D 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D 项“遥不可及”形容遥远,难以得到。对应文中
“当幸福成为指数、概念、标准时,就很难得到了”。
因此,选择 D 选项。362.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善于思考、用心思考、积极思考的人容易创
新,之后指出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场所——课堂,它应该成为科技创新
的源泉。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在最后一句,主要讲作为教学一线
的课堂也应该是创新场所。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表述与文段重点相符。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和 C 项:未体现出文段主题“课堂”。D 项:“传授知识”文段未?及。
375. 当夜深人静,即将准备进入梦乡时,我们的身体常常会突然抽搐一下,这种抽搐通常被科学家们称 作临睡肌跃症(又称入睡抽动)。目前没有研究彻底搞明白它的原因,因而人们对此有诸多猜测。有一种解释认为 ,人脑是基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 大脑会基于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 在下坠过程中抓住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
这段文字:
A. 介绍临睡肌跃症的临床表现
B. ?供一种对临睡肌跃症的解释
C. 说明临睡肌跃症与大脑的关系
D. 阐述临睡肌跃症对人类的意义
376. 在古代科学文化巅峰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视为“最有智慧的人”。这位哲学家却 总是强调:“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向人们解释说:如果说他的智慧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 是他知道自己的无知;其他人虽然也与他一样的无知,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下列说法准确概括文意的是:
A. 苏格拉底不愿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
B. 苏格拉底实际上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C. 苏格拉底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无知”
D. 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他人没有不同
377.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 秀的人却无所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 王、阿尔西巴底斯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是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 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是指:
A. 美貌
B. 美貌的人
C. 其他才能
D. 内在的美
375.【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出临睡肌跃症的概念,第二句通过“因
而”指出对这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存在诸多猜测。接着通过“有一种解释认
为”引出对临睡肌跃症的其中一种解释。文段主旨句在“因而”之后,讲
述了对临睡肌跃症的一种解释。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临床表现”出现在文段第一句,用来引出“临睡肌跃症”的话题,
偏离重点。C 项:“临睡肌跃症与大脑的关系”仅是?供一种关于临睡肌跃
症的解释中的部分信息。D 项:“临睡肌跃症对人类的意义”文段并未?及。
37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苏格拉底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接着
通过转折词“却”指出苏格拉底强调自己一无所知。然后借苏格拉底的解
释表明苏格拉底与别人的不同在于自己知道自己的无知。文段重点在转折
之后,主要强调苏格拉底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的无知。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重点 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和 B 项:“不愿被称为”“不是‘最有智慧的人’”文段未?及 ,无中
生有。D 项:“与他人没有不同”与文意相反,文段重点强调是有不同的。
377.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的“此”出现在第二句。
分析“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的上下文语境。根据就近原则,重点分析前
一句和后一句。前一句讲“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后一句
讲“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可见“此”指的是美貌的人拥
有的东西,即“美貌”或“容颜俊秀”。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美貌”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