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辽宁国考职位表在那个网址发布。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辽宁国考职位表在那个网址发布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
公告 | 国考简章 | 国考职位表 | 国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国考考试时间 | 国考报考指导 | 国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国考行测试题 | 国考申论试题 | 国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辽宁国考职位表在那个网址发布,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列对新发展理念的分析,正确的有:
A.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B. 协调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C.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D. 开放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我国发展全过程。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选择ABCD选项。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化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原因:
A. 大革命以来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实践经验
B.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标志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C. 抗日战争时期为共产党人在伟大的斗争中处理矛盾、积累经验提供了实践基础
D. 延安整风运动解决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这一根本方向问题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述知识。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其原因多方面的。这主要是:①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即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又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折)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实践基础与历史经验。②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③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④延安整风运动解决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这一根本方向问题,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因此,选择ABCD选项。
(复合题)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 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 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 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 振幅 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 年智利大地震时, 最大的晃动持续了 3 分钟。地 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如 1976 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 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 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 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 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 断裂都 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 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 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 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 和崩裂。 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 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 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 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 破裂和电 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 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 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 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 形成地震 湖。
336. 文中?到“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旨在说明:
A. 地震的表现即地面的破坏
B. 地震首先破坏地面建筑物
C. 地震灾害后的主要表现
D. 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的伤害
337. 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
A. 桥梁断裂
B. 管道破裂
C. 山体滑坡
D. 通讯中断
338.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 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
B. 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
C. 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
D. 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
339.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 地震极震区的人首先必定感受到上下跳动
B. 山区发生地震就会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C. 地震造成地形的改变既有隆起也有下降
D. 地震崩塌的山石往往在山下形成地震湖
340.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A. 地震产生的原因
B. 地震的次生灾害
C. 地震的各种现象
D. 地震造成的危害
336.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唐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惨重”出现在第一段最后
一句。根据“如”可知,该句属举例论证,其目的是支撑观点,即地震首
先会破坏房屋和建筑物的观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观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C 项和 D 项:都没有?到“房屋和建筑物”。
337.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次生灾害”出现在第二段倒数第三句。“次生灾害”
对应“……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 污
染”。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B 项和 C 项在次生灾害中未涉及,属无中生有。
D 项“通讯中断”属次生灾害。
因此,选择 D 选项。
338.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二段第四句“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
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属于偷换语气,错误。B 项对应第一段第四句“横
波接着产生……的晃动,是……主要原因”,符合文意,正确。C 项对 应第
二段倒数第三句“……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可导致火灾和 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
,符合文意,正确。D 项对应第二段第六句“地
震的晃动使……,形成喷沙冒水现象”,符合文意,正确。
因此,选择 A 选项。
339.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一段第二句“极震区的人……有时首先感
到上下跳动”,将原文“有时”偷换成“必定”,属于偷换语气,错误。 B
项对应第二段倒数第二句“在山区……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将原文
“常造成”偷换成“就会”,属于偷换语气,错误。C 项对应第二段倒数第
四句“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符合文意,正确。D
项对应第二段尾句“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地震湖
形成位置为“在上游形成”而非“在山下形成”,属于偷换概念,错误。
因此,选择 C 选项。
340. 【解析】
第一步,分析篇章。文章首先介绍地震发生时的基本现象,然后阐述地震
在自然景观、现代城市以及山区引起的各种表现。文章结构为“分—分”,
主要?述地震发生所引起的不同表现。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能概括文章内容。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表述片面,不能全面概括文段内容。
38. 以下情形,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不予受理的是:
A. 对行政拘留、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的
B. 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C.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D. 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工作人员认为不合理,要求撤销的
39. 下列有关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修宪权专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才能提出修宪的议案
C.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正
D. 宪法修正案通过后由国家主席公布
38.【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
项提起的诉讼:……(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D 选项法
2223
院不予受理。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
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
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
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
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ABC 三项正确。
39.【答案】D
【解析】《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宪法修正案的公布机关。但是,数次修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
公布修正案的宪法惯例,即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宪法修正案。2018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1 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大会主席
团当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因此,选择 D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