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泸州国考公告_国考职位。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泸州国考公告_国考职位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大战即将拉开序幕,华图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要做充分准备,争取一次上岸。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都在10月中旬左右发布,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图书推荐: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国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
【国考公告】【国考大纲】【国考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泸州国考公告_国考职位,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复合题)浏览史书,常常会发现一些对我们今天很有启迪的故事。《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春,袁绍 积极秣马厉兵,统领十万大军准备伐曹。谋士田丰对袁绍说:“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 也,不如以久持之”。袁绍不听,丰恳谏,绍大怒,命将田丰下狱。官渡一战,曹操大破袁军。绍既败, 有人对田丰说:“群必见重。”田丰却说:“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 袁绍回来,果然把田丰杀了。 田丰反对袁绍伐曹的意见,不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么?那么为什么还要杀田丰 呢?这个问题似乎有些令人费解,然而,好好思索一下,也不是难得出答案来的。袁绍之所以要杀田丰,关键在 于田丰伤了袁绍的“面子”,破坏了他的“威信”。因为你反对我,你对了就意味着我错 了,这还了得。作为谋臣的田丰正是深深了解袁绍之为人,所以当有人向他道喜时,他却想到了“吾其死 矣。由此联想到今天我们某些单位的个别领导,他们在工作上总喜欢搞独断专行,听不进去半点不同意见,但为 “面子”和“威信”,可以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拗着要下面“坚决照办 ”。他们一旦犯了错误,更是文过饰非,对那些反对他们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对了的人,则是耿耿于怀。 虽然这些人不能像袁绍对付田丰那样向?意见的同志开刀,但他们手里有权,瞅准机会暗里打击报复,待时机一 到,就把“小鞋”在那些同志的脚上一套。可以说,在这些同志的身上很有几分“袁绍遗风 ”。列宁曾经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 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在历史上,凡是不懂得,不认识自己的真正实质,即不了解实际上(而不是凭 自己的想象)倾向于哪些阶级的人们、集团、派别、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年袁绍以为杀了田丰,就 可以掩盖自己的愚蠢,维护自己的“威信”。结果落得为天下哂笑。今天我想有必要给某些人也敲一 声振聋发聩的警钟:请君以袁绍为戒。
323. 田丰被杀的真正原因是:
A. 长曹操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B. 胆小怕死,反对伐曹。
C. 伤了袁绍的面子,为袁绍所不容。
D. 伐曹失败,袁绍迁怒于他。
32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袁绍遗风”的特点:
A. 独断专行
B. 顾及面子
C. 打击报复
D. 贪污受贿
325.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A. 袁绍不该轻易杀掉田丰
B. 说话做事要三思而行,否则后患无穷
C. 历史总是喜欢捉弄人,喜欢和人开玩笑
D. 为了维护个人面子,独断和专行,最终必定失败,贻笑天下
32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田丰是先知先觉,所以知道最后“吾其死矣”
B. 袁绍所以要杀田丰,是为了解气
C. 文中所?及的曹袁之间的战争又被称为“官渡之战”
D. 袁绍一点也不懂兵法
327. 本文的直接目的是:
A. 批判袁绍
B. 赞扬田丰
C. 以史为鉴
D. 记载史实
323.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原因出现在第二段。根据“袁绍之所以要杀田丰,关
键在于田丰伤了袁绍的‘面子’,破坏了他的‘威信’”可知,“之 所以”
是因果关联词,“关键在于”之后为原因。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田丰被杀的真正原因,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324.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袁绍遗风”出现在第三段尾句。根据“可以说”可
知,最后一句“袁绍遗风”是对前文某些领导干部作风特点的总结,分析
上文语境。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他们在工作上总喜欢搞独断专行”,排除 A
项。B 项对应“但为‘面子’和‘威信’”,排除 B 项。C 项对应 “瞅准机
会暗里打击报复”,排除 C 项。D 项“贪污受贿”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 D 选项。
325.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开头讲了“袁绍杀田丰”的故事,接着分析了田
丰被杀的原因,然后说到许多领导干部作风颇有“袁绍遗风”,最后敲醒
警钟,警示人们要以袁绍为戒。文章结构为“分—总”,重点在于袁绍故
事给人们的警示,即为了掩盖自己的愚蠢,维护自己面子,却最终遭天下
人哂笑。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文章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仅针对故事本身。B 项:不是文中典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无中生
有。C 项:引自最后一段开头列宁说的话,不是中心思想。
32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先知先觉”错误, 田丰知道“吾其死矣”是根
据事情的进展以及对袁绍认识得出的,而不是“先知先觉”,属于曲解文
意,排除 A 项。B 项“解气”表述不够准确,袁绍杀田丰是因为“田丰伤
了袁绍的‘面子’,破坏了他的‘威信’”,排除 B 项。C 项对应“ 官渡一
战,曹操大破袁军”,即文中所?及战争为“官渡之战”,符合文意。D 项
“一点也不懂”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327.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开头讲了“袁绍杀田丰”的故事,接着分析了田丰被
杀的原因,然后说到许多领导干部作风颇有“袁绍遗风”,最后敲醒警钟,
警示人们要以袁绍为戒。文章结构为“分—总”,重点在于袁绍故事给人
们的警示,所以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让人们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仅针对史实本身,并没有上升到要从史实得出什么道
理的层面。
40. 下面是对我国一份近代历史文献的描述:是一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因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未能实施。这份文献可能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天朝田亩制度》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 下列研究课题与其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对应错误的是:
A. 商周时代的艺术成就——《中国青铜时代》24
B. 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利玛窦与中国》
C. 晚清的政治改良运动——《从甲午到戊戌》
D. 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设——《从平城到洛阳》
42. 下列选项中的事件可能发生的是:
①隋炀帝偏爱吃茄子
②苏东坡的早餐中常有玉米粥
③西红柿炒蛋经常出现在宋代百姓的餐桌上
④开心果在宋代深受欢迎,学名叫阿月浑子
⑤苦瓜不但可以食用,还能入药,被收入《本草纲目》中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40.【答案】B【解析】《资政新篇》由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础!蹲收缕肪哂邢拭鞯淖时局饕迳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