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鞍山市国考公告条件。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鞍山市国考公告条件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3年10月14日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考生可于2023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4)进行网上报名,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1月25、26日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图书推荐: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国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
【国考公告】【国考大纲】【国考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鞍山市国考公告条件,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常识判断备考技巧: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名人们
一、背景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一带一路”是我国近几年最热门的外交话题,不仅顺应世界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而且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目前,中国与近两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多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的建立源自于古代丝绸之路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那些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名人们也再次成为考试的热点。
二、古代对外交流的名人们
(一)张骞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奉汉武帝之命,由长安出发,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丝绸之路”。
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二)法显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代表作品为《法显传》又称《佛国记》,是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显是中国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上回国,而留下记载的第一人,他还参加翻译从天竺取回的佛经《摩诃僧祗律》、《大般泥洹经》等。
南沙群岛有法显暗沙以示纪念。
(三)玄奘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世称三藏法师(精通经藏、律藏、论藏),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曾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佛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大雁塔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亲自督造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四)王玄策
王玄策,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
王玄策是西藏——印度路的主要开拓者,促进了唐朝和五天竺国的友好往来及文化交流。
王玄策在印度摩伽陀(摩揭它)国取制糖法,并且带回了制糖工匠,唐太宗下诏扬州送上诸蔗,用此法制作的糖,其颜色味道品质远超过西域制的糖。
(五)鉴真
鉴真,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唐代高僧,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第六次东渡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戒授新戒,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
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
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六)郑和
郑和,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世称“三保太监”。
郑和七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南岸。
李 克 强在《历史的航道 崭新的坐标 扬起的风帆》一文中曾评价,郑和维护正义、兼济天下的事迹,正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思想精髓,也是地区国家绵延至今的共同精神财富与文化基因。
判断推理技巧:翻译推理之逆否定理介绍
接触过判断推理的同学都知道,判断的众多题型中,最“烧脑”的莫过于逻辑判断,而逻辑判断也分为很多类别,比如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想要学好逻辑判断,首先想要打好基础,就得学好翻译推理。为什么说翻译推理是学习其他逻辑推理的基础呢?刷过大量题目的同学会发现,无论是在哪种逻辑判断的题型里,都会运用到翻译推理里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翻译推理中运用最多的推理规则——逆否定理。
什么叫做逆否定理?用简单的口诀来记忆,可以称之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这里的前后分别指的是什么呢?是翻译表达式中的位置指代。假如有翻译表达式“A→B”,那么推出箭头“→”的左边我们称之为前件,推出箭头的右边我们称之为后件,逆否定理中的前后也与之对应。若题目中出现了“否前也否后”这样的选项,根据逆否定理,我们便可以进行排除,由此得到正确答案。
那在题目中如何进行运用呢?我们来做几道例题感受一下。
【例1】刑警王某从某个杀人现场勘查完毕回到局里。门卫老张问他结果怎么样,王某说知道了杀人犯到过现场。老张知道王某在调侃他,因为根本无须王某告诉,他就知道: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
但据此回答,我们可以推知:
A.如果张三案发时在现场,那么他就是杀人犯
B.如果李四不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就不在现场
C.如果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那么他就不是杀人犯
D.即使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也有可能是杀人犯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杀人犯→在现场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在现场”是对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B项:“不是杀人犯”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C项:“不在现场”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不是杀人犯”,可以推出;
D项:“不在现场”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不是杀人犯”,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通过上题大家可以看出,逆否定理在翻译推理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例2】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是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只有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才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人才,而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一定要求高校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可以推出以下哪项?
A.只要社会持续发展,就要求提升高校教师整体素养
B.如果没有大量高素质人才,那么高校教育质量不会有提升
C.如果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那么社会就能持续发展
D.如果处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育质量必定有所提升
【答案】A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逻辑关联词“只有……才……”,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社会持续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②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高校教育质量提升
③高校教育质量提升→高校教师整体素养提升
以上条件可以递推出:④社会持续发展→高校教师整体素养提升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翻译为:社会持续发展→提升高校教师整体素养,是对④的肯前,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正确;
B项:翻译为:没有大量高素质人才→高校教育质量不会提升,是对②的否前,否前得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排除;
C项:翻译为: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社会持续发展,是对①的肯后,肯后得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排除;
D项:翻译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育质量提升,题干中“知识经济时代”和“高校教育质量提升”之间没有推出关系,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资料分析备考技巧:现期比重做题技巧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考生需要在这部分拿到相对较高的分数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而比重又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考且占比较大的一部分,所以掌握比重类题型的做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式都比较简单,但是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要搞清楚部分和整体,因为资料分析中很多名词都比较长,尤其是文字性材料中,部分和整体很容易找错。所以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来区分两者:根据比重的基本定义我们可以通过找“占”字来确定部分和整体,“占”字前为部分,“占”字后为整体,同时,也可以根据“占 ”字来确定题型,看到“占”字那大概率是考察比重相关。比如下面的这道例题:
【2019年联考《行测》题(安徽卷)】2017年全国举办马拉松赛事达1102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A类赛事223场,B类赛事33场。2017年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次达到了498万人次,2016年、2015年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次分别为280万人次、150万人次。
2017年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A类与B类赛事占全国马拉松赛事的比例约为:
A.20% B.23%
C.25% D.28%
【答案】B
【解析】第一步:题干时间与材料一致且有“占”字,选项为百分数形式,故确定考察现期比重。
不过很多题目不会直接求现期比重,而是要求部分量或者整体量。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找到比重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求解。如以下例题:
【2017年上半年事业单位统考】2016年一季度,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家具及其零件、箱包及类似容器、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下简称“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共计62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值降幅为4.2%),占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0.7%。
2016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约为多少万亿元?
A. 2.3 B. 2.6
C. 3.0 D. 3.5
【答案】C
【解析】第一步:题干时间与材料时间一致。所求“外贸出口总值”在材料中最后一句中。有“占”字且后面有百分数,故确定考察现期比重。
第二步:“占”字前后分别为“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产品出口额”、“外贸出口总值”,确定部分与整体,所求量为整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