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葫芦岛市国考报名材料。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葫芦岛市国考报名材料
点击图片: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10月14日发布,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7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4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调整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条件以及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国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
【国考公告】【国考大纲】【国考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葫芦岛市国考报名材料,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逻辑判断答题技巧:怎样找到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行测考试中,有一类题目是经常考到的题型,也是能够利用技巧快速找到答案的题型——前提型题目。它的题干通常会给一段文字,问法是要使题干结论成立,需要补充什么前提。这类题目怎么快速解题呢?在这里为考生介绍两个好用的技巧——用“搭桥”法和反向验证法快速确定答案:
技巧一:“搭桥”法
题干论据和结论间有跳跃概念时,给跳跃概念建立联系,即“搭桥”。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练习一下:
例1
当前大学课程设置出现一定问题,很多大公司新上岗人员都存在没有很好掌握基本工作技能,比如文件的写作,数据的处理,及办事能力。
上述论证是以下面哪项为前提的?
A.现在的大学课程设置没有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
B.文件的写作,数据的处理,及办事能力等基本技能对胜任工作很重要
C.公司新上岗人员基本代表当前毕业大学生水平
D.过去的大学生比现在的大学生接受了更多的基本技能教育
【解析】答案:C。本题结论为“当前大学课程设置出现一定问题”,论据为“很多大公司新上岗人员都存在没有很好掌握基本工作技能”,论据与结论存在跳跃概念,所以需要建立“大学课程设置”与“新上岗员工工作技能”之间的联系。观察选项,只有C项建立了二者间联系,其他选项没有建立二者间联系。故本题选C。
故本题选C。
技巧二:反向验证法
题干论据和结论间没有明显跳跃概念时,可用反向验证法。
反向验证法:假设选项不成立,代入题干验证结论是否“没它不行”;若题干也不成立了,则此选项是必要前提,若结论不受影响,则此选项不是前提。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练习一下:
例2
某研究员认为,人类语言最初直接来源于鸟类和灵长类。因为如果重新审视现代人类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相互交流是如何从鸟类和其他灵长类古老的交流模式系统演化而来的。他宣称,从鸟类身上,我们获得了语言的旋律部分;从其他灵长类身上,我们获得了语言的实用性内容部分。在过去 10 万年里的某个时候,这些能力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所知的人类语言。
上述结论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人类的交流与其他动物的交流之间的相似度比我们一般认为的要多
B.人类语言包含两个不同层面:与句子可变结构相关的表达层面以及表达句子核心内容的词汇层面
C.人类语言的交流在过去和现在变化不大
D.鸟类和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哺乳动物有自己的交流语言
【解析】答案:B。题干结论为“人类语言最初直接来源于鸟类和灵长类”,论据为“从鸟类身上,我们获得了语言的旋律部分;从其他灵长类身上,我们获得了语言的实用性内容部分”,论据与结论间无明显的跳跃概念,可用反向验证法确定答案。
验证A项,就算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交流相似度不多,也与题干话题无关,结论不受影响,A项不是结论成立的前提,排除。
验证B项,若人类语言不包含表达和内容两个层面,则切断了论据与结论间的联系,结论不成立,说明B项是结论成立的必要前提。
验证C项,就算人类语言交流过去和现在变化大,也与结论话题无关,结论不受影响,C项不是结论成立的前提,排除。
验证D项,就算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没有自己的交流语言,也与结论话题无关,结论不受影响,D项不是结论成立的前提,排除。
故本题选B。
小结:对于前提型题目,考生可以先找到题干的结论和论据,研究结论和论据间是否有跳跃概念,若有,则用搭桥法,若没有,则用反向验证法解题。
(单选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题干所有图形中均有圆,且内外特征明显,考虑内外结构。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图形圆内面的数量依次为1、2、3、4、5,呈等差规律,所以问号处图形圆内面的个数应为6,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单选题)0,4,11,24,49,( )
A.98
B.99
C.101
D.103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两次差如图所示:

二次差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12×2=24,一次差数列下一项为25+24=49,则所求项为49+49=98。
因此,选择A选项。
言语理解选词填空多留心习惯性搭配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占比很重,主要是考察考生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因此,在很多题目中,命题人选取的题目对考生有很强的限定作用,汉语言中的习惯性搭配及固定话题都是隐含在题目中的重要隐形信息,在答题时考生应该特别注意。我们来看一道题具体分析一下。
例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_____,政府管理社会的方法逐步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日趋多元化,______趋于多样化,正在形成以政府为_____的、多元的、开放的公共管理体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适当的一项是:
A.转变 手法 中心
B.转向 手段 中心
C.转变 手段 核心
D.转向 手法 核心
【解析】答案:C。解析:第一个空,“转变”是指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而“转向”指改变方向或者改变政治立场,“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习惯搭配,只有填入“转变”才可以形成恰当的语境呼应。此处“转变”更符合题意,故排除B、D两项。第二个空,“手段”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而“手法”是指艺术品或文学作品的技巧,只有填入“手段”才可以形成恰当的语境呼应。排除A项。所以答案选择C。
再来实战运用感受一下
实战运用
在人类历史上,科级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_________”的结果。如果想少出一些这样的事,我们就应该对大自然始终保持一份__________,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与愿违 敬畏
B.事倍功半 谨慎
C.针锋相对 尊重
D.南辕北辙 克制
【解析】答案:A。解析:这道题的固定搭配出现在第二个横线处,空前讲的是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成的负面结果,空出应该填入对大自然的态度,而对于“大自然”,一般使用“敬畏”,“敬畏大自然”是一个固定搭配。因此这道题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