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鞍山市国考岗位报名。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鞍山市国考岗位报名
点击图片: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10月14日发布,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
公告 | 国考简章 | 国考职位表 | 国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国考考试时间 | 国考报考指导 | 国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国考行测试题 | 国考申论试题 | 国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7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4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调整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条件以及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鞍山市国考岗位报名,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言语理解选词填空多留心习惯性搭配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占比很重,主要是考察考生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因此,在很多题目中,命题人选取的题目对考生有很强的限定作用,汉语言中的习惯性搭配及固定话题都是隐含在题目中的重要隐形信息,在答题时考生应该特别注意。我们来看一道题具体分析一下。
例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_____,政府管理社会的方法逐步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日趋多元化,______趋于多样化,正在形成以政府为_____的、多元的、开放的公共管理体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适当的一项是:
A.转变 手法 中心
B.转向 手段 中心
C.转变 手段 核心
D.转向 手法 核心
【解析】答案:C。解析:第一个空,“转变”是指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而“转向”指改变方向或者改变政治立场,“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习惯搭配,只有填入“转变”才可以形成恰当的语境呼应。此处“转变”更符合题意,故排除B、D两项。第二个空,“手段”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而“手法”是指艺术品或文学作品的技巧,只有填入“手段”才可以形成恰当的语境呼应。排除A项。所以答案选择C。
再来实战运用感受一下
实战运用
在人类历史上,科级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_________”的结果。如果想少出一些这样的事,我们就应该对大自然始终保持一份__________,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与愿违 敬畏
B.事倍功半 谨慎
C.针锋相对 尊重
D.南辕北辙 克制
【解析】答案:A。解析:这道题的固定搭配出现在第二个横线处,空前讲的是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成的负面结果,空出应该填入对大自然的态度,而对于“大自然”,一般使用“敬畏”,“敬畏大自然”是一个固定搭配。因此这道题选择A选项。
类比推理题答题“下手”要有轻重
类比推理这种题型在国考以及省考中都会出现,此题型的特点是篇幅短,阅读量小,常识覆盖面广,这种题型看上去简单,稍有不慎极易选错。那我们在考试的过程中如何应对类比推理这种题型。首先面对类比推理,我们应该整理清楚题干中的项间关系,然后依据题干中的项间关系进行选择,如银杏:公孙树,银杏和公孙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即为全同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要选择的选项也应该为全同关系。
各位考生在做类比推理这种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题干中的项间关系。题干中的项间关系有时是以综合考查的形式出现。今天就以言语关系中近义的考点为例,进行深入的讲解。
近义的考点在类比推理中经常出现,很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会发现,有些题目题干中项间关系为近义的时候,选项中会出现多个近义关系的选项,这时很多考生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道该选哪个选项。其实,考生们在一些题目中发现了多个有近义关系的选项时,不要忽略了程度不同这个考点。类比推理在考查近义时,常常会结合着程度轻重一起来查考。比如:
例1
暖和:炎热
A. 微笑:大笑
B. 不规则:规则
C. 简单:平凡
D. 僻静的:偏僻的
【解析】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到,暖和是指让人感到温暖柔和的感觉,炎热是指气候极热,二者性质相同并且后者的程度更重。A项微笑表示愉快,大笑表示非常开心,二者性质相同并且后者程度更重,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B项不规则和规则为矛盾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简单指不复杂、头绪少,平凡指平常的能力和价值、普通,二者并无明显的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僻静的指偏僻、清静,偏僻的指人烟稀少,二者意思相近但并无程度轻重之分,与题干不一致排除。故答案为A项。
例2
希望:渴望
A.夸耀:炫耀
B.启发:启迪
C.鼓动:煽动
D.思考:思索
【解析】我们通过分析题干中的项间关系发现,希望是指心里想着实现某种事,渴望是指迫切的希望,二者意思相近并且后者的程度更重。A项夸耀是指向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优势、功劳等,炫耀是指光耀的样子、华丽奢侈,二者意思相近但并无程度轻重之分排除。B项启发是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启迪是指开导、启发,二者意思相近但并无程度轻重之分排除。C项鼓动是指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有所行动,煽动是指怂恿、鼓动人做坏事,意思相近但前者为中性词后者为贬义词,而题干并无感情色彩的区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思考是指考虑,思索是指反复思考探索,二者意思相近且后者程度更重,与题干关系一致。故答案为D项。
综上,面对类比推理,要先全面分析题干中的项间关系,再做出选择。最后,面对考试中变幻莫测的题目,我们应灵活的掌握解题技巧,拓宽知识面,以不变应万变,戒骄戒躁,沉稳应对。
判断推理假言命题解题技巧分享
在行测考试当中,假言命题出现概率非常高,很多时候,对于没有专业学习的考生来说,很难去区别选项选择答案。其实在行测的考题类型中,逻辑判断类题目技巧性很强,尤其是像假言命题这类必然性推理的题目,只要大家能够掌握技巧,正确率会很高。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假言命题的解题技巧。
解题步骤
1.连接词确定前后件:
前推后:如果……那么……
只要……就……
倘使……那么……
后退前:只有……才……
除非……否则不……
2.特殊的推出:“基础、前提、关键”被推出。
“除非……否则……”的推出关系是:否一推一。例如:除非a,否则b,推出关系是(非a推b)或(非b推a)
3.二套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
例题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
由此可以推出:
A.只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
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生存在地球上,必定是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
C.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防止气候变暖
D.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
【解析】D。由题干最后一句可知,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A项错误;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B项错误;C项中保护环境和阻止气候变暖在题干中是并列关系而非条件关系,C项错误;D项是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正确推理。故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