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丹东市国家公务员啥时候报名。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丹东市国家公务员啥时候报名
点击图片: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10月14日发布,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
公告 | 国考简章 | 国考职位表 | 国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国考考试时间 | 国考报考指导 | 国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国考行测试题 | 国考申论试题 | 国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7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4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调整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条件以及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丹东市国家公务员啥时候报名,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单选题)某房地产公司分别以80万人民币的相同价格出售两套房屋。一套房屋以盈利20%的价格出售,另一套房屋以盈利30%的价格 出售。那么该房地产公司从中获利约为:
A.31.5万元
B.31.6万元
C.31.7万元
D.31.8万元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由一套房屋盈利20%可知,利润率=利润÷成本=20%=1∶5,设第一套房屋利润为x,则成本为5x,售价为6x,可得6x=80, 解得x≈13.33,即利润为13.33万元。
同理,由另一套房屋盈利30%可知,利润率=利润÷成本=30%=3∶10,设第二套房屋利润为3y,则成本为10y,售价为13y,可得 13y=80,解得y≈6.15,即利润为3×6.15=18.45(万元)。
第三步,出售两套房屋总共获利13.33+18.45=31.78≈31.8(万元)。
因此,选择D选项。
(单选题)有A和B两个公司想承包某项工程,A公司需要300天才能完工,费用为1.5万元/天,B公司需要200天就能完工,费用为3万 元/天,综合考虑时间和费用问题,在A公司开工50天后,B公司才加入工程,按以上方案,该项工程的费用为多少?
A.475万元
B.500万元
C.525万元
D.615万元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工作总量为600(300和200的公倍数),则A和B公司的效率分别为600÷300=2和600÷200=3。A公司开工50天完成的工作 量为2×50=100,剩余工作量为600-100=500。之后两公司一起工作的时间为500÷(2+3)=100(天)。
第三步,总费用为1.5×(50+100)+3×100=525(万元)。
因此,选择C选项。
类比推理题答题“下手”要有轻重
类比推理这种题型在国考以及省考中都会出现,此题型的特点是篇幅短,阅读量小,常识覆盖面广,这种题型看上去简单,稍有不慎极易选错。那我们在考试的过程中如何应对类比推理这种题型。首先面对类比推理,我们应该整理清楚题干中的项间关系,然后依据题干中的项间关系进行选择,如银杏:公孙树,银杏和公孙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即为全同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要选择的选项也应该为全同关系。
各位考生在做类比推理这种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题干中的项间关系。题干中的项间关系有时是以综合考查的形式出现。今天就以言语关系中近义的考点为例,进行深入的讲解。
近义的考点在类比推理中经常出现,很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会发现,有些题目题干中项间关系为近义的时候,选项中会出现多个近义关系的选项,这时很多考生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道该选哪个选项。其实,考生们在一些题目中发现了多个有近义关系的选项时,不要忽略了程度不同这个考点。类比推理在考查近义时,常常会结合着程度轻重一起来查考。比如:
例1
暖和:炎热
A. 微笑:大笑
B. 不规则:规则
C. 简单:平凡
D. 僻静的:偏僻的
【解析】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到,暖和是指让人感到温暖柔和的感觉,炎热是指气候极热,二者性质相同并且后者的程度更重。A项微笑表示愉快,大笑表示非常开心,二者性质相同并且后者程度更重,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B项不规则和规则为矛盾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简单指不复杂、头绪少,平凡指平常的能力和价值、普通,二者并无明显的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僻静的指偏僻、清静,偏僻的指人烟稀少,二者意思相近但并无程度轻重之分,与题干不一致排除。故答案为A项。
例2
希望:渴望
A.夸耀:炫耀
B.启发:启迪
C.鼓动:煽动
D.思考:思索
【解析】我们通过分析题干中的项间关系发现,希望是指心里想着实现某种事,渴望是指迫切的希望,二者意思相近并且后者的程度更重。A项夸耀是指向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优势、功劳等,炫耀是指光耀的样子、华丽奢侈,二者意思相近但并无程度轻重之分排除。B项启发是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启迪是指开导、启发,二者意思相近但并无程度轻重之分排除。C项鼓动是指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有所行动,煽动是指怂恿、鼓动人做坏事,意思相近但前者为中性词后者为贬义词,而题干并无感情色彩的区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思考是指考虑,思索是指反复思考探索,二者意思相近且后者程度更重,与题干关系一致。故答案为D项。
综上,面对类比推理,要先全面分析题干中的项间关系,再做出选择。最后,面对考试中变幻莫测的题目,我们应灵活的掌握解题技巧,拓宽知识面,以不变应万变,戒骄戒躁,沉稳应对。
分析推理解题技巧之最小信息法
在公考判断题中,判断推理部分的逻辑判断是必考模块,其中分析推理这一类题目往往会成为大家的一个难点。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也会发现,这类题目有信息量大的,也有信息量少的,但是不管信息量是多还是少,好像就是很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人感觉无从下手。在考场上,精神高度紧张,时间又很紧迫,所以这类题目对大家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大家在遇到这类题目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突破口呢?答案是,当然有啦。下面我们来揭秘分析推理题的一个小技巧:最小信息法。
一、何谓“最小信息”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什么叫“最小信息”呢?别急,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分析推理的两个题型分类:第一类是题干信息确定类,第二类是题干信息不确定类。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题型分类的含义,前者指的是题干所给出的信息是真假确定的,所描述的都是客观事实;后者也就是指题干所给出信息的真假是不确定的,不知道孰真孰假,往往题干会出现“猜测”的字眼。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理解这两个题型分类:
【例1】一次聚会上丁遇到了甲、乙和丙三个人,他想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干什么的,但三人只提供了以下信息: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推销员、一位是医生;丙比医生年龄大,甲和推销员不同岁,推销员比乙年龄小。根据上述信息丁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例2】去年,某镇把甲、乙、丙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分配到A村,B村,C村。
人们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当中究竟谁分配到哪个村工作,只是作了如下三种猜测:
①甲分配到A村工作,乙分配到B村工作
②甲分配到B村工作,丙分配到A村工作
③甲分配到C村工作,乙分配到A村工作。
后来证实,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
从上述两个例子,我们看得出来,例1提供的职业和年龄信息都是属于客观事实,是确定真实的信息;而例2提供的工作分配地点信息都是属于猜测,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假。所以,例1是属于题干信息确定类,而例2属于题干信息不确定类。
那么,“最小信息法”适用于上述哪一类题目呢?答案是:第二类即题干信息不确定类。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最小信息法”适用于题干信息不确定类,那么,何谓“最小信息”呢?“最小信息”就是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少(往往就只出现一次)且能够得出确定结论的信息。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甲猜测:A是教师,B是医生。
乙猜测:A是文员,C是律师。
丙猜测:A是医生,C是公务员。
已知:【每个人】的职业都有人猜对。(我们要在题干中找出被猜的出现次数最少的人)
最小信息:B是医生(因为ABC三个人里面,只有B出现次数最少,且能够得出的确定结论是:B一定是医生。所以“B是医生”是最小信息)。
二、如何利用“最小信息法”解题
【例题】几个人对某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
甲说:“乙第三,丙第五。”
乙说:“丁第五,戊第四。”
丙说:“甲第一、丁第四。”
丁说:“丙第一,乙第二”。
戊说:“甲第三,丁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
乙第一、甲第二、丙第三、丁第四、戊第五
丁第一、丙第二、乙第三、戊第四、甲第五
丙第一、乙第二、甲第三、戊第四、丁第五
丙第一、丁第二、甲第三、戊第四、乙第五
第一步,判题型。题干呈现信息匹配的特征即人物和名次的匹配,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题干信息真假不定,且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也就意味这题干中存在最小信息。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去寻找这个“最小信息”,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当我们围绕着“出现次数最少”这个要求来找“最小信息”的时候,在这个题目里面有两个信息都只出现了一次,第一个信息是“戊”,第二个信息是“第二”,那到底谁才是“最小信息”呢?其实,判断“最小信息”的关键在于题干给出的已知信息,题干已经告诉我们“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这意味着我们关注的重心应该是出现次数最少的“名次”即寻找“对象”出现次数最少的,猜的对象是“名次”,就找“名次”出现最少的,而非出现次数最少的“人物”,“第二”只出现了一次,所以“乙第二”这个信息一定是对的,只有C选项才符合。如果题干给出的已知信息换一个说法,换成“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人】的名次都有人猜对”,那这个时候我们关注的重心就应该是出现次数最少的“人物”了。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对这类题目使用“最小信息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题突破口,但我们在寻找“最小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最小信息”应该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出现次数最少,二是能得出确定的结论。出现次数最少,大家数一数就知道啦;而能否得出确定的结论,关键要看题干给出的已知信息,所以大家在做这类题目过程中审题一定要仔细哦!
最后我们再次总结一下“最小信息法”的使用步骤:第一,根据题干已知信息明确最小信息的“对象”;第二,根据“对象”寻找“出现次数最少”的信息;第三,根据找到的“最小信息”得出的确定结论快速排除错误选项,锁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