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4年盘锦省考准考证打印几天时间

辽宁华图 | 2024-03-08 08:07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4年盘锦省考准考证打印几天时间。更多2024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辽宁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4年盘锦省考准考证打印几天时间

辽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已缴费的报考者,于2024年3月11日9:00至3月17日9:00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自行打印准考证、报名登记表(A4纸,一式两份),并妥善保管。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1. 公共科目。公共科目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所有报考者均须参加公共科目笔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申论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公共科目按照不同层级机关分别命制试题,重点测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申论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

  2. 专业科目。报考各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须参加统一组织的专业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申论成绩、专业科目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

  3. 笔试成绩计算:除报考公安机关职位外的笔试成绩计分公式为: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50%+申论成绩×50%。报考公安机关职位的笔试成绩计分公式为: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40%+申论成绩×30%+专业科目成绩×30%。

  >>>>>>扫一扫 咨询24年省考

  辽宁公务员考试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盘锦省考准考证打印几天时间,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单选题)下面四个选项中,与题干黑色区域面积相等的是: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观察题干发现,黑色阴影部分刚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正方形。结合选项选择一个黑色区域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选项,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所给图形规律的是( )。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且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的面数量依次为1、2、3、4,呈现等差数列,问号处应为5,结合选项仅有B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单选题)词义转移:指词语原本具有的意思后来变成了相关联的另一种意思的词义变化现象。

  下列属于词义转移的是:

  A.“兵”最早指武器,现在通常指拿武器的人,即士兵

  B.“臭”在古代指难闻的气味,也可以指好闻的气味

  C.在古代“河”专指“黄河”,现在也可以指其他河流

  D.今天所称呼的“老师”,古代有时候叫做“先生”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词语原本具有的意思后来变成了相关联的另一种意思。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兵”原本的意思是“武器”,现在的意思是“拿武器的人”,词义发生了变化,并且与原本意思相关联,符合定义;

  B项:“臭”在古代指难闻的气味以及好闻的气味,没有涉及词义变化,不符合定义;

  C项:“河”原本的意思是“黄河”,在现代可以指黄河,也可以指河流,黄河属于河流,是在原本意思基础上扩大了范围,没有“变成了相关联的另一种意思”,不符合定义;

  D项:“老师”和“先生”是不同的词语,没有涉及各自词义的变化,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单选题)最近几年,一些曾不愁收入的5A景区日渐冷清,而一些冷门景区,却因精心策划特色旅游线路、服务规范、旅游体验好而火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快节奏简单观光游正在被加速淘汰,在新的旅游产业结构中,非景点旅游(到景点景区之外)的游客超过八成,想住农村民宿的比住宾馆饭店的人多。有业内机构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今年春节个性化向导服务受到青睐,多个家庭一起旅游的订单大幅增长。这些为旅游目的地改进管理、配套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提供了值得深挖的观察角度。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是∶

  A.全面提升旅游品质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B.到景点游览的游客在新的旅游产业结构中仍占较大比重

  C.通过提升舒适性和趣味性,冷门景区可以走向火爆

  D.旅游供给侧改革应该注重刷新游客的出游体验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B项对应“在新的旅游产业结构中,非景点旅游(到景点景区之外)的游客超过八成”,可知大部分的游客都在“非景点旅游”,当选。A项对应“一些冷门景区,却因精心策划特色旅游线路、服务规范、旅游体验好而火爆”,由此可知“精心策划特色旅游线路、服务规范、旅游体验好”对应“全面提升旅游品质”,表述正确。C项对应“一些冷门景区,却因精心策划特色线路、服务规范、游客体验好而火爆”“有业内机构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今年春节个性化向导服务受到青睐”,符合原文。D项对应“一些冷门景区,却因……火爆”“这些为旅游目的地改进管理……观察角度”,表述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文段出处:《“旅游+”助力春节游》

  (单选题)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阶层流动的重要工具。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这种刚性就业观便应逐渐向弹性就业观转型。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主要宗旨是为各个阶层的人们在人生、事业的各个阶段提供样态更为丰富的高等教育服务,这意味着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家长应该把接受高等教育看成人生的一种有益的经历,或者把它作为一种丰富自我的储备。接受高等教育后也许会获得一份工作,也许不会;也许会多次更换工作,也许工作后又返回学校再接受教育……如果这个阶段还苛求高校人才培养要和每一个潜在的工作岗位一一对应,高等教育将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就业观的选择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B.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就业观应该转变

  C.高等教育推动阶层流动的功能正在消失

  D.普及高等教育会带来一定的社会负效应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阶层流动的重要工具。随后用转折关联词“但”引出文段的主旨句,指出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这种刚性就业观应逐渐向弹性就业观转型。后文通过论述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宗旨以及就业的多元性对前文进行解释说明,尾句通过反面论证进一步说明不能将高等教育培养和就业岗位一一对应。文段为“总—分”结构,主要强调“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就业观应该转变”。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缺少核心话题“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C项:“高等教育推动阶层流动的功能正在消失”为无中生有,且缺少核心话题“就业观”。D项:缺少核心话题“就业观”。

  (单选题)青蛙在发育时,其胚胎直接浸泡于水中,更容易受到致畸物的影响,因而更脆弱。对于人类来说,________其胚胎在发育时,受到多重保护;________,通过激素致青蛙畸形的途径,也可以影响到人。________,蟾蜍和青蛙均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 可是 所以

  B.尽管 但是 因此

  C.哪怕 然而 那么

  D.纵然 不过 因而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二空。由文段可知,两空之间构成转折关系,A项“即使”与“可是”,D项“纵然”与“不过”,二者均为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A项和D项。B项“尽管”与“但是”,C项“哪怕”与“然而”,两项搭配恰当,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前文说的是把蟾蜍和青蛙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的原因,该空应该填入引导结果的关联词。C项“那么”不能连接因果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B项“因此”连接因果关系,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单选题)下面一段话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身心是分离的,进而认为读书人和体育健将是对立的:②读书人就是“充耳不闻运动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反过来,体育健将也给人一种“坐不住板凳”的刻板印象。③但随着对“人”的理解的加深,这种观念渐渐推翻了:④一方面有些读书人对运动很痴迷,一方面好运动者不但体魄强健,头脑也不简单——他们取得运动成绩靠的不仅是健壮的身体,还有敏锐的观察和灵活的策略。

  A.①

  B.②

  C.③

  D.④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A项,表述准确,没有语病。

  第二步,分析B项,表述准确,没有语病。

  第三步,分析C项,表意错误,应该是“这种观念渐渐被推翻了”。

  第四步,分析D项,表述准确,没有语病。

  因此,选择C选项。

  (单选题)制造与服务融合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服务要素渗透到制造各个环节中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与制造服务化。本文从工业互联网的商业视角、使用视角、功能视角、实现视角建立了制造与服务融合中虚拟逻辑与实体活动交互的技术体系,有针对性提出了生态位驱动、供应链驱动、大数据驱动、物联网驱动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方法。本文构建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技术体系,深化了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中的应用,为数字经济中制造服务产业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如果这是一篇论文的摘要,那么这篇论文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数字经济中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协同机制

  B.四轮驱动下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技术体系

  C.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中的体系化应用

  D.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技术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内容为论文摘要,首句引出了制造与服务融合这一核心话题。第二句强调则从工业互联网的各个角度建立了制造与服务融合中虚拟逻辑与实体活动交互的技术体系,针对性地提出了四轮驱动的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方法。最后一句话重点强调构建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技术体系的积极意义。因此,结合对论文摘要部分的分析可知,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各个角度构建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技术体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适合做文段标题。A项提及的数字经济、B项提及的四轮驱动皆为文段提及的部分内容,且皆未提及工业互联网这一话题。C项只提及了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中的体系化应用,未提及制造与服务融合这一核心话题。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文段出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技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