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报考指导

首页 > 辽宁社会工作者 > 报考指导

2024沈阳社区工作者考试职位表下载入口地址

辽宁华图 | 2024-06-12 08:03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社工考试备考文章:2024沈阳社区工作者考试职位表下载入口地址。更多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频道(https://ln.huatu.com/shehui/)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社区工作者考试专属客服:点击社区工作者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备考文章:2024沈阳社区工作者考试职位表下载入口地址

辽宁社区工作者公告职位表下载

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公告 社工简章 社工职位表 社工报名时间
资讯 社工考试时间 社工报考指导 社工考试内容
资料 社工职测试题 社工公基试题 社工历年分数线
备考 笔试课程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点击查看: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职位表>>>>

  点击查看: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图书>>>>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试题资料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社工招聘考试文章:2024沈阳社区工作者考试职位表下载入口地址,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备考技巧

  (单选题)某企业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增长15%,营业支出增长10%,营业利润增加600万元。已知该企业去年的营业利润为1000万元,则其今年的预计营业支出是:

  A.9000万元

  B.9900万元

  C.10800万元

  D.11500万元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

  第二步,设该企业去年的营业支出为x万元,那么去年的营业收入为(x+1000)万元。可得今年该企业的营业支出为1.1x万元,今年营业收入为1.15(x+1000)万元。可列方程:1.15(x+1000)-1.1x=1000+600,解得x=9000,那么今年的预计营业支出是9000×1.1=9900(万元)。

  因此,选择B选项。

  (单选题)在切钢管时会在切口处产生钢材损耗,每切一次损耗的钢材量约为10克,一根钢材被均匀地切成三等份,损耗钢材为钢材总重量的0.2%,则这根钢材的重量为:

  A.10千克

  B.12千克

  C.14千克

  D.15千克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切成三等份,需要切2次,每次损耗10克,则钢材重量为10×2÷0.2%=10000克=10千克。

  因此,选择A选项。

  (单选题)边长为整数且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和不大于5000,其中有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第3个正方形的面积,这样的正方形存在多少组?

  A.6

  B.7

  C.9

  D.10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

  第二步,设三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n、a、a+n(a、n都是正整数),那么由题意有:(a-n)²+a²=(a+n)²,化简为a²=4an,由于a为正整数可知a=4n。可知三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3n、4n、5n,面积之和为(3n)²+(4n)²+(5n)²=50n²≤5000,n²≤100,n可以取1到10,共10组解。

  因此,选择D选项。

  (单选题)8个包装盒里面分别装有17、19、26、27、 35、40、42、50 包小蛋糕,小李先取走一盒,其余的被小王、小周、小孙拿走,已知小王和小周取走的蛋糕包数相同,并且是小孙拿走的两倍,则小王取走的盒子里面的蛋糕包数最可能是∶

  A.19、26、35

  B.19、35、42

  C.17、27、26

  D.17、35、40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8个包装盒共17+19+26+27+35+40+42+50=256包小蛋糕,设小孙取了x包,则小王、小周各取了2x包,256-小李=5x,5x一定是5的倍数,即256-小李为5的倍数,根据题干信息,小李应只可能是取了26包,则解得x=46,小王取了2x=92包,观察选项仅D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单选题)明代名臣于谦曾写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是:

  A.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

  B.利用石灰石生产生石灰的过程

  C.石灰浆固化的过程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诗词中的化学知识。

  第二步,“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的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也就是利用石灰石生产生石灰的过程,B项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生石灰变成熟石灰只需要加入水就可以。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当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的时候,它会放出大量的热并且体积也会增大,当它熟化完成就可以和沙子一起搅拌变成砂浆用来砌墙了。因此,这一过程中并没有火的参与,A项说法错误。

  C项:石灰浆固化指的是石灰浆硬化,是指熟石灰中的水分蒸发,石灰浆变干变硬的过程。石灰浆体的硬化包括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干燥和碳酸化。石灰浆在干燥环境中,多余的游离水逐渐蒸发,使颗粒聚结在一起,同时石灰浆体的内部形成大量的毛细孔隙。另外,当水分蒸发时,液体中氢氧化钙达到一定程度的过饱和,从而会产生氢氧化钙的析晶过程,加强了石灰浆中原来的氢氧化钙颗粒之间的结合。石灰浆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碳酸化,这一过程中没有火的参与,C项说法错误。

  D项: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指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中,碱性的熟石灰能中和酸性土壤,使土壤的PH值发生变化,从而改良了酸性土壤。因此,这一过程中也没有火的参与,D项说法错误。

  (单选题)坐在火车里透过车窗观察远处的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②远处景物朝背离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③远处景物相对观察者移动快

  ④远处景物相对观察者移动慢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

  第二步,①②:当人同时看近处和远处的景物时,人会不自觉的以近处的景物为参考系,这样看起来远处的景物是在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以火车为参考系,无论是近处的还是远处的景物都是向后运动的,但移动相同的距离,近处的景物对人的眼睛造成的视角更大些,所以看起来移动的距离更大些,也就是近处景物相对观察者移动的快,相比较,远处景物相对观察者移动的就较慢。③错误,④正确。

  ①④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单选题)下列各类收入(收益)中,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A.居民个人购买国债所获得相应利息

  B.文章作者去世后财产继承人取得的遗作稿酬

  C.个体工商户销售服装所取得的收入

  D.受雇从事公益性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报酬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4条第2项规定,国债或者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可知,居民个人购买国债所获得相应利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个人所得税法》第4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单选题)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不过是________,因此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不能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错误,应该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微不足道

  B.沧海一粟

  C.微乎其微

  D.谨小慎微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可知,该空应体现“跟整体相比,个人十分渺小”这一含义,且该空所填词语应为名词词性。

  第二步,辨析选项。B项“沧海一粟”形容非常渺小,且为名词,符合语境。A项“微不足道”侧重于不值得一提;C项“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往往侧重数量上少或者抽象的事物很小;D项“谨小慎微”指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三者均不符合文意,且不是名词,排除A项、C项和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单选题)写作事实上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阶段。不形成文章,根本就没有完成研究工作,学问也没有成熟。常有人说“某人学问极好,可惜不写作”,事实上,此话大有问题。某人可能学识丰富,也有见解,但不写作文,他的学问就只停留在简单看法的阶段,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与整理,就不可能真正是系统的、成熟的。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

  A.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B.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

  C.研究工作的评价标准

  D.知识与实践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写作是研究工作最重要的阶段,然后从反面强调形成文章的重要性,最后援引观点说明某人学问好,但是不写作也只能停留在看法层面,再次强调写作的重要性。文段为“总—分”结构,核心话题是“写作”,重点强调写作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C项和D项:偏离文段核心话题“写文章”。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