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报考指导

首页 > 辽宁事业单位 > 报考指导

铁岭事业单位报名时间一般是多久

辽宁华图 | 2024-06-15 08:06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文章:铁岭事业单位报名时间一般是多久。更多辽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sydw/)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400-024-1113。华图教育事业单位专属客服:点击考试群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报名入口

  点击查看: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报名入口>>>> (建议保存链接,方便查看)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建议保存链接,方便查看公告)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职位表>>>> (建议保存链接,方便查看职位表)

 ——推荐阅读——

  考生通道——辽宁事业单位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辽宁事业单位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辽宁事业单位笔试课程|网校课程|面试课程

  图书推荐:

  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试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扫码一对一咨询,领取资料试题

  辽宁公务员考试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文章:铁岭事业单位报名时间一般是多久,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资料、 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事业编备考技巧

  单选题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出自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其中“三五”是指:

  A. 农历每月初一

  B. 农历每月初九

  C. 农历每月十五

  D. 农历每月二十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古汉语中,如果有并举两数,就以其乘积表数。“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中“三五”之积为十五,“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之夜晚。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也有干支历、华历、夏历、中历等名称。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2.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错误的是:

  A.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B. 北岛、舒婷、顾城等是中国当代诗坛著名的朦胧派诗人

  C. 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代表作

  D. 易卜生是20世纪欧洲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品是《玩偶之家》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易卜生(1828年—1906年),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有诗剧《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等。可以得知,易卜生是19世纪著名的戏剧家,而非20世纪。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A项正确。

  B项: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为代表。“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B项正确。

  C项:《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C项正确。

  3.下列四句古诗中哪一句所表达的感情与其他三句不同: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现了诗人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B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杂诗三首·其二》,作者通篇运用借问法,通过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表达游子离家日久,思念家乡之情。

  C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开篇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此诗整体上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D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通过对一处景物描写,表达其对意中人的缠绵情思,写景抒情,感情真挚。

  D项表达作者对意中人的情思,与其他三项表达思乡之情不同。

  因此,选择D选项。

  单选题

  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体现的是坚持: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主观主义

  D.实用主义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观点,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原则的提出,不仅为掌握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具有补充作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方法原则,而且它更强调了实事求是原则在人们认识运动中的过程性特点,即在实践中迈出的每一步都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否则就会犯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唯心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本体上,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主观唯心论或主观唯心主义是一个哲学理论。其提出某主体的心灵,如其感觉、经验、意识、观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因此,选择A选项。

  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武装力量

  D.国家政权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因此,选择D选项。

  4. 经济危机爆发时,某国政府计划利用财政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刺激经济的增长。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财政政策范畴的是:

  A. 政府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B. 政府扩大货币供给

  C. 政府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D.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力度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财政政策是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与之对应的货币政策是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即中央人民银行主要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等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因此,本题中,政府扩大货币供给属于货币政策范畴而非财政政策范畴。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CD项: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ACD项排除。

  5. CPI指数是指:

  A. 生产价值指数

  B. 国民收入

  C. 消费价格指数

  D. 居民可支配收入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原理知识。

  第二步,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指通过计算居民日常的社会用品和劳务(物:与居民有关的日常社会用品,如柴米油盐酱醋。劳务:以活劳动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饮食、理发、浴池、旅店、影院、剧院。)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生产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A项排除。

  B项: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B项排除。

  D项:国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全部收入。在国民总收入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的形式进行再分配后可用于消费与投资的收入。D项排除。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