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三支一扶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三支一扶考试备考文章:抚顺市三支一扶考试抚顺市职位表。更多辽宁三支一扶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三支一扶考试频道(https://ln.huatu.com/szyf/)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三支一扶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三支一扶考试备考文章:抚顺市三支一扶考试抚顺市职位表
资讯汇总:辽宁三支一扶考试公告
资讯汇总:辽宁三支一扶考试职位表
备考资料:辽宁三支一扶笔试图书
笔试课程:辽宁三支 一 扶笔试课程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三支一扶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 系统详述 】
【三支一扶公告】【三支一扶大纲】【三支一扶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 时间】【考试科目 】
>>>>>>扫码一对一咨询,领取资料试题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三支一扶考试文章:抚顺市三支一扶考试抚顺市职位表,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三支一扶考试备考技巧
(单选题)矿井瓦斯是指存在于煤层中的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常常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以下关于矿井瓦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保持井下通风以将井下瓦斯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
B.瓦斯气体中毒是煤矿开采者面临的首要威胁
C.通过特定的设备收集瓦斯,能够变“害”为宝
D.由于瓦斯的存在,矿井下要严格控制热源和火源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常识。
第二步,我国的大多数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矿井下一般会保持通风,降低矿井中的甲烷含量,井下也会设置风筒、风门、风桥、风障等通风设施,煤矿开采者面临的首要威胁是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空气中的瓦斯含量 只要超过5%~15%就十分易燃,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远离,可致窒息死亡。因此煤矿开采者面临的首要威胁是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B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保持井下通风,可以降低矿井中甲烷含量,以免达到甲烷的爆炸极限,遇到明火燃烧而发生爆炸。A项正确。
C项: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可以用来作为燃料及制造氢气、炭黑、一氧化碳、乙炔、氢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因此可以变“害”为宝。C项正确。
D项: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瓦斯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因此要严格控制热源和火源,避免甲烷燃烧或爆炸。D项正确。
(单选题)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B.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汉
C.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D.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
第二步,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商鞅 变法是商鞅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辅助秦孝公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封建大一统王朝。“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的排列是正确 的。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司马迁修《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继任者;王莽是西汉权臣、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在西汉末年篡夺皇位,建立新朝。故该项正确排序应为:文景之治→司马迁修《史记》→王 莽篡汉。
C项:玄武门之变是公元626年由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黄巢起义指的是公元878年至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安史之乱是中国 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故该项正确排序应为: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D项: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黄袍加身”,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岳飞是南宋初年的爱国将领,为夺回汴京古都、迎回徽钦二帝,他指挥着岳家军于1134至1140 年间与金军作战;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其持续时间为公元1069年至公元1085年。故该项正确排序应为: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
(单选题)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以下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与 脱贫攻坚无直接相关的是:
A.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B.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C.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
D.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2019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在贺词中提出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要求,这对广大中青年干部是极大地鼓舞和鞭策,激励亿万人民奋进新时代,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D项与脱贫攻坚不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 多少真情。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强化责任要求,有效发挥作用。由此可知,A项与脱贫攻坚直接相关。
B项: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看什么呢?重中之重就是扶贫工作做得怎么样。而扶贫工作里面,我们最基本的标准就是“两不愁三保障”。由此可知,B项与脱贫攻坚直 接相关。
C项: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 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由此可知,C项与脱贫攻坚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