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已发布!2025年新疆国考职位表

辽宁华图 | 2024-10-14 14:27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已发布!2025年新疆国考职位表。更多2025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400-024-1113。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已发布!2025年新疆国考职位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4年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考生可于2024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5)进行网上报名,笔试将于11月30日、12月1日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城市设置考点。

  点击查看: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2025国家公务员笔试图书教材

  2025国家公务员面授笔试课程

  2025国家公务员精品网校课程

  扫码领取历年国考各岗位报考统计分析、进面分数线、备考资料,向华图老师咨询如何选岗等考试信息

试题资料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地市,完整版可扫码免费获取!

  图书推荐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合集

  【合集】2025版国家公务员图书(教材/真题/书课包)

  2025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测+申论 教材2本

  2025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测+申论 试题2本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已发布!2025年新疆国考职位表,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三招搞定真假话

  例1

  现有甲、乙、丙三人同时说了以下三句话

  甲说:“乙正在说谎”

  乙说:“我没有说谎”

  丙说:“他俩正在说谎”根据三人的对话情况,有几人说假话

  A.1

  B.2

  C.3

  D.0

  【华图解析】正确答案为B,首先确定是否是真假话问题,判断依据出现真假语句,其次就是有没有直接的矛盾关系,然后利用矛盾判断关系判断其他条件,最后选择正确答案,题干中问题明显有真假语句,分析题干可以找到甲乙条件为矛盾关系,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一假,再由此判断丙的话语是否正确,题干丙说甲乙均为假此话必然错误,结合甲乙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可以得出有两人为假话。因此正确答案为B。

  结合上述题干我们可以总结遇到真假话问题,大家不要紧张,依托三步骤既可以解决问题,第一步寻找矛盾关系,第二步跳出矛盾关系判断其他条件的真假,一般情况就可以寻找正确答案了,当然如果此时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利用第三步将判断的条件带回矛盾确定互为矛盾的条件中谁真谁假,此时大多数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针对真假话问题,考的最多的题型,就是一真一假以及两真两假,例题1就是常见的一真一假问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两真两假问题又该如何用三步解决呢?

  例2

  学校在为失学儿童募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证,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周说:“不是我捐的”

  吴说:“是王捐的”

  郑说:“是吴捐的”

  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A.是吴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郑和王捐的

  D.是郑和吴捐的

  【华图解析】正确答案为C,首先判断题型问法出现真假话语表述,确定为真假问题,接着分析题干条件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发现“吴”“王”互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但题干信息是两真两假,此时另外两个条件也是必有一真一假,但不是矛盾关系,我们可以对另外两个条件进行假设,假设其中一个为真,则另外一个为假,进行验证,假设周为真,则郑为假,得到信息为“非周、非吴”,结合题干四人中由两人参与排除周和吴即郑和王参与,得出选项为C。

  最值代入秒杀技巧

  代入法是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快速计算方法,经常用于类似以下描述的题目中:“一个数”满足某种特点,或题目中所要求解的数据在选项中都已经给出。特别地,如果题目问“最大、最多”等,一般先从值最大的选项开始代入,如果值最大的选项不符合,再代入值“第二大的”选项。如果题目问“最小、最少”等,一般先从值最小的选项开始代入,如何值最小的选项不符合,再代入值“第二小的”选项,这就是最值代入的思维方法。

  【例1】(2019年北京)某工厂有甲、乙、丙3条生产线,每小时均生产整数件产品。其中甲生产线的效率是乙生产线的3倍,且每小时比丙生产线多生产9件产品。已知3条生产线每小时生产的产品之和不到100件且为质数,则乙生产线每小时最多可能生产多少件产品?( )

  A. 14

  B. 12

  C. 11

  D. 8

  【答案】A

  【解析】设乙生产线每小时生产x件产品,则甲生产线每小时生产3x件产品,丙生产线每小时生产3x-9件产品,3条生产线每小时生产的产品之和为7x-9件。问乙生产线每小时最多可能生产多少件产品,可从值最大的A选项开始代入,如果x=14,则7x-9=89是质数,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例2】(2020年北京)某单位有不到 100 人参加远足活动, 如将该单位人员平均分成 N 组 (N>1 且 每组人数>1), 则每组的人数有且仅有6 种不同的可能性。 则该单位参加活动的人数可能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相差多少人? ()

  A. 32

  B. 48

  C. 56

  D. 6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约数倍数问题。该单位的人员总数能平均分成N组,要求其中N>1且每组人数>1,设每组人数为M,则总人数=N×M。由题意M有且仅有6种不同可能,即总人数应该有且仅有除了1和本身之外的6个约数。100以内除了1和本身外有6个约数的至少是2×2×2×3=24(约数为2、3、4、6、8、12),代入选项,从最大的D开始,相差64则最大是88,约数除了1和88外有2、4、8、11、22、44共6个,满足题意。

  因此,选择D选项。

  【例3】(2019年1201广东选调)某单位组织趣味运动会,运动会一共安排了8个项目。一个项目结束之后才开始下一个项目。如果每个项目每支队伍都要派出4人参加,同时每个队员参赛项目不超过3个。则每支队伍至少需要( )名队员。

  A.11

  B.12

  C.13

  D.14

  【答案】A

  【解析】数量关系-数学运算-最值问题。每支队伍的参赛人次数是8×4=32(人次),由于每人最多参加3次,求每支队伍队员人数的最小值,可以利用选项最小值代入法,代入A项,最小的11人可参赛33次,符合要求。

  因此,选择A选项。

  常见失误题之靠常识解题

  例题讲解:

  1. 输血本质上是一种移植,必然会伴随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免疫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就是其中之一,其发病原因简单说来就是供血者体内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迁移、增殖,反客为主,进而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受血者会把供血者淋巴细胞识别为“异己”而加以排斥,这样供血者淋巴细胞就不能在受血者体内存在。而当受血者与供血者有血缘关系时,两者一部分遗传基因相同,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不能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使得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并增殖,导致发病。所以,________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采用严格规范的临床输血技术至关重要

  B. 没有经过病原体检验的血液是不安全的

  C. 直系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D. 血型相同者也存在输血风险

  【答案】C

  【点评】这道语句填空题,是典型的易错题。许多考试凭借一些影视剧中“病人病危,家属献血”的情节排除了正确选项。而如果按语句填空题的正确做法做题的话,是非常简单的。

  【解析】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根据横线前的“所以”可知,横线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文段首先论述了输血的原理以及排异反应,接着介绍了正常情况下,受血者会把供血者淋巴细胞识别为“异己”而加以排斥。最后通过转折词“而”指出当受血者与供血者有血缘关系时,受血者不能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会导致发病。所以横线处得出的结论应与“血缘关系”这一话题有关。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的“直系亲属”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2.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里的杰作!下列选项,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肥沃土地的形成历时久远不得不让人惊叹

  B. 华北黄土高原的土壤厚达五十米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C. 凭借太阳风雨的力量再加上原始生物的尸骸,经过了多少亿万年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

  D.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罕有生命迹象的寂寞的大石球

  【答案】D

  【点评】此题也是一道错误率极高的细节理解题。D选项“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罕有生命迹象的寂寞的大石球 ”中“ 罕有生命迹象 ”为无中生有,但是许多考生带入自己的常识,认为地球在最初的时候确实就是没有生命的,因此就排除了该选项,落入了陷阱。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里的杰作”,符合原文。B项对应“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里的杰作!”,符合原文。C项对应“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符合原文。D项对应“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罕有生命迹象”未在文段体现,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D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