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辽宁国考笔试考啥。更多2025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400-024-1113。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辽宁国考笔试考啥
扫码领取历年国考各岗位报考统计分析、进面分数线、备考资料,向华图老师咨询如何选岗等考试信息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地市,完整版可扫码免费获取!
考试内容、时间和地点
(一)笔试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国友协、中国贸促会、外交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专题网站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4年12月1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4年12月1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4年11月30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城市设置考点。报考者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携带准考证和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等参加考试。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以及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3.成绩查询。笔试阅卷结束后,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各类职位笔试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
报考者可于2025年1月登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其中,8个非通用语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下同)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其他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图书推荐: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国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
【国考公告】【国考大纲】【国考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辽宁国考笔试考啥,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判断推理备考技巧:图形推理—全面认知对称性
图形推理在行测考试中每年都会考查,其中对称性是经常出现的一个考点。今天华图教育带大家来全面认知一下对称性。
一、对称性考点细说
对称性分为轴对称与中心对称两种。
常见考查形式:
①轴对称+中心对称
②对称轴角度变化
③对称轴数量变化
④对称轴与主图形的位置关系
二、对称性的图形特征
考查对称性的图形特征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考查轴对称+中心对称还是单独考查轴对称,题干中所给图形都是十分规整的。我们来看一些考查对称性的图形感受一下。
我们观察下来会明显发现题干中的图形虽然形态各异但是都十分规整。
三、对称性的解题技巧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借助的就是对称轴——遇到规整图形,上来先画轴。
例1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③④,②⑤⑥
【华图解析】答案选D。通过画出图形中的对称轴,我们发现所有图形都有对称轴,但数量和角度并无规律,所以考虑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①③④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图形②⑤⑥仅为轴对称图形。故本题选D。
例2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华图解析】答案选C。通过所画对称轴,聪明的考生是不是也快速地对应上了这道题目中在考查的是什么呢?通过“三幅图形有对称轴、三幅图形没有对称轴”我们可以知道本题中①②⑤是非轴对称图形,③④⑥为轴对称图形。故选择C选项。
通过这两道题目,我们会发现画出所有图形中的对称轴后,图形所考查的规律就会变得一目了然!
言语理解备考技巧:主旨观点题要点——因果文段
一、如何判断文段类型为“因果文段”
判断文段类型往往通过判定标志词,因果文段的判定标志就是因果词。比如: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导致、造成等等。
二、“因果文段”的行文脉络
1.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对策
这样的行文往往文段首先针对某个事件阐述其产生的原因或者出现的问题,然后总结观点,或者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此类文段重点在结论或者对策上。
例题1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方式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因此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强调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
B.对比不同时期政府的舆论宣传环境与工作方式
C.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
D.分析通信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华图解析】答案选A。第一句提出问题——舆论环境变化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第二句通过“因此”提出对策——政府需要改变方式应对新情况,文段属于“分析原因+提出对策”,重点在对策。A项,符合文段主旨,保留;B项不同时期政府的比较、C项剖析政府舆论压力增大的原因、D项分析通信技术与舆论环境变化的关系,均并非文段重点内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分析原因+阐述事实
文段首先针对某个事件阐述其产生的原因,然后陈述客观事实。文段的主旨并不是阐述客观事实,而是分析客观事实的原因,此类文段重点是客观事实产生的原因。
例题2
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历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一定风险,但却远远低于带来的好处。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就意味着在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进行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兑程序;从政府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当于对别的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了国际化。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促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B.说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结果
C.提醒货币国际化潜藏的危险
D.剖析货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华图解析】答案选A。第一句,说明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风险远低于好处。第二句,通过关键词“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从政府角度看……”分别从老百姓和政府的角度具体说了货币国际化都有哪些好处。第三句,通过“因此”陈述事实: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了国际化。文段重点是在说许多国家货币走向国际化的原因。A项,符合文段重点内容,当选。故本题答案选A。
通过上述两道例题的分析,相信你已经了解了“因果文段”两个类型,以后做题中注意通过“因果词”的敏感性,分析判断文段属于因果文段的哪种行文脉络,对“症”下药快速锁定正确答案。欢迎小伙伴们继续关注华图教育,我们将持续给大家带来各种备考小技巧。
数量关系备考技巧:“容斥问题”怎么破
二者容斥即指集合A和集合B之间有交叉,文字这样说可能有点晦涩难懂,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例1
全班中,第一次参加文娱晚会的有 26 人,第二次参加文娱晚会的有 24 人,那可以知道全班人数吗?
【华图解析】不能,因为有人既参加第一次文娱晚会也参加第二次文娱晚会,还有人两次文娱晚会都不参加的。
那具体怎么求解呢?解决这类问题有两种方法,可以用公式法,也可以用图解法。
通过画图可推出二 集合容斥公式 为: A+B-A∩B+M=总数(I),注M为两者都不满足数。接下来,我们再来实战一下。
例2
某单位组织党员进行党员知识考试,已知该单位的党员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都及格的人数是( )。
A.12
B.18
C.22
D.27
【华图解析】答案选C。共有党员32人,即I=32.第一次有26人及格,即A=26.第二次考试有24人及格,即B=24.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即M=4.求两次都及格的人数,即A∩B。应用公式I=A+B-A∩B+M即可得到,32=26+24-A∩B+4.解得A∩B=22.故选择C选项。
例3
运动会上100名运动员排成一列,从左向右依次编号为1-100.选出编号为3的倍数的运动员参加开幕式队列,而编号为5的倍数的运动员参加闭幕式队列。问既不参加开幕式又不参加闭幕式队列的运动员有多少人?
A.46
B.47
C.53
D.54
【华图解析】答案选C。一共有运动员100人,即I=100.在1-100之间为3的倍数一共有33个,即参加开幕式的人数A=33.在1-100之间为5的倍数一共有20个,即参加闭幕式的人数B=20.在1-100之间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是15的倍数有6个,即既参加开幕式又参加闭幕式的人数A∩B=6.求都不参加的人数,即求M。应用公式I=A+B-A∩B+M即可得到,100=33+20-6+M,解得M=53.故选择C选项。
这就是今天华图教育给大家分享的两者容斥解题公式,容斥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只要认识到题目给出的条件,如果给出公式中数据的5个中的4个,都是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求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掌握这类题型,将两者容斥的分数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