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5年朝阳国家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

辽宁华图 | 2024-11-27 08:06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朝阳国家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更多2025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400-024-1113。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朝阳国家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

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点击图片: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成功的报考者,于2024年11月25日0:00至12月1日15:00点击图片进入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自行打印准考证。请考生妥善保管,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需要使用,丢失不补。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2025国家公务员笔试图书教材

  2025国家公务员面授笔试课程

  2025国家公务员精品网校课程

  扫码领取历年国考各岗位报考统计分析、进面分数线、备考资料,向华图老师咨询如何选岗等考试信息

试题资料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地市,完整版可扫码免费获取!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朝阳国家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言语理解备考技巧:抓住主旨观点中的“小尾巴”

  例2

  珊瑚的每一“树”可能包含着数十万计的微小珊瑚个体,每个珊瑚虫又带有少量的光合藻类,这些藻类为珊瑚提供食物,帮助其保持健康。当水温仅比平常上升几度时,面对环境压力的珊瑚虫会把藻类驱逐出去,先前的整支珊瑚群会变白——这就是珊瑚白化。如果水温不能及时回冷,那么珊瑚可能会死于饥饿或感染。即使珊瑚能逃过一劫,也要耗费约十年时间才能完全复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白化是珊瑚主动应对环境的压力的结果

  B.光合藻类对于珊瑚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C.珊瑚礁是一个复杂又脆弱的生态群落

  D.海洋升温对珊瑚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

  【华图解析】D。文段首先介绍了珊瑚虫带有的光合藻类对珊瑚意义重大。紧接着介绍了如果水温上升以及水温不能及时回冷的话,就会对藻类产生影响,即引发珊瑚白化或难以恢复等问题。故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水温上升对珊瑚生存的消极影响。A项、B项和C项均没有涉及“水温升高”这一话题,排除。D项符合文段重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此题是通过末尾部分“如果……那么……”以及“即使……也……”这样的假设句来强调文段重点,所以文段尾句中如果出现假设句,大家也需要注意哦!

  当然,也有一些题目,虽然尾句没有指代词、假设词等明显词语提示,但是也能表达作者的观点,比如第3题。

  例3

  汉字经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发展变化,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龟甲兽骨上清丽瘦硬的甲骨文、青铜器里圆转古朴的金文、刻石中整齐端庄的篆书,个体字符的线条、结构,整体章法的布局、排列,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书法作品中结构的疏密、行笔的缓急,更将汉字的美发挥到极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B.文字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符号

  C.汉字的形体演变反映了审美取向的变化

  D.书法充分发挥了汉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华图解析】D。文段首先指出汉字经历了一系列的字体发展变化,且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接着举“甲骨文”“金文”等事例说明这些字体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最后论述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书法,书法将汉字的美发挥到了极致。故文段层层论述,尾句是文段的重点,意在强调书法对汉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的发挥。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A项“书法的重要地位”文段未提及,排除。B项,文段论述的是“汉字”,该项“文字”概念变化,排除。C项,文段论述汉字不同形体是为了说明每种形体都蕴含审美价值,而不是为了说明“审美取向的变化”,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相信大家通过上述题目,能对利用尾句解决主旨题有所了解,同时也建议大家在备考期间需多多练习,真正做到熟练掌握这类问题。

  判断推理备考技巧:常见论证模型之类比推理

  在生活中,父母经常拿我们和别人家的小孩进行比较:都是小孩,一样长大的,一起上的学,怎么别人成绩这么好,你才考了这么点儿分?实际上,父母觉得我们也应该成绩好,是因为我们和邻居家的小孩有相同之处:同样的生长环境,同样的学习环境。这种推论,就是将相类似的事物相比较,推测事物有更多的类似之处。这也是我们行测考试中削弱加强题型中的一种常见论证模型,类比推理。对于这样的论证模型,我们加强和削弱最重要的就是找准这类题目的核心思路,题目告诉我们两者对象类似,那我们加强和削弱的时候就要证明比较的两个对象是有更多类似点或者更多不同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类似或者不同点,不仅要找的多,更要找到本质,这样才能从核心上去达到削弱加强的目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道类似的题目:

  例题

  2005年上海市邀请英国的曼联俱乐部来沪进行友谊赛。仅仅一天时间,主办方的票房总收入就达到了八百万元。这一次上海市又邀请了西班牙的皇马俱乐部进行友谊赛,加上在赛场内的各项与球迷的互动活动,主办方准备在2天内取得一千万元的票房收入。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主办方结论:

  A.这次活动进行两天比上次多出一倍多的时间,可以吸引更多的球迷

  B.上海市很多人错过了曼联的比赛,这一次可以得到补偿

  C.球迷对这两个俱乐部的喜爱程度、预计的上座率、票价等非常类似

  D.这一次主办方推出了互动活动,有更多的球迷可以参加

  【华图解析】D。题目的结论认为在上海市举办篮球比赛,曼联队用一天的时间获得八百万票房,所以和它同属于足球俱乐部的皇马队在两天的时间内,票房收入应该可以达到一千万。分析完题干我们会发现,题目当中出现两个类似的对象曼联和皇马球队,并且将曼联队所具备一天八百万票房的属性也运用到皇马队上才可以得出其可以两天一千万票房这样的结论。所以这属于我们刚刚介绍的“类比推理”模型。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告诉我们此次活动时间相比于上次活动时间更长,所以它是有可能相比于上一次获得更多的收入,所以是提供了一种票房收入的可能性,可以支持题干,保留。

  B选项说的是很多球迷由于错过了上一次的比赛,所以这次可以通过观看皇马俱乐部的比赛从而得到补偿,同样也是提供了一种票房增收的可能性,可以起到支持的作用,保留。

  C选项是将两个俱乐部的情况的进行比较,比较之后发现两个俱乐部在观众喜爱程度、预计的上座率、票价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很类似,寻找了更多的相同点,所以得出两者票房收入相似的结果,同样起到了支持结论的作用,保留。

  D选项在说这一次推出了很多的活动,观众很有可能因为互动活动的增多从而导致票房收入的提升,可以起到支持题干的作用,保留。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选项都可以起到支持结论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力度比较。可以看出ABC三个选项仅仅只是提供了票房收入提升的一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究竟能够带来多少票房收入我们是不知道的。而D选项将题干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点,是从题干论证主线出发,对题干进行了直接的加强,所以综合比较选择了D选项。

  通过这个题目我们也可以发现掌握好了正确的论证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定位到正确选项,同时也能提高做题速度。

  判断推理备考技巧:搞定真假话

  行测中的真假话问题,很多考生一开始都会觉得很有难度,主要是因为一来题干长信息多,二来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有些考生甚至选择放弃这样一个“大麻烦”。其实掌握了做题方法你就会发现这种题型有多简单。接下来华图教育通过几道例题带大家分析一下做题的思路和技巧。

  例1

  现有甲、乙、丙三人同时说了以下三句话

  甲说:“乙正在说谎”

  乙说:“我没有说谎”

  丙说:“他俩正在说谎”根据三人的对话情况,有几人说假话

  A.1

  B.2

  C.3

  D.0

  【华图解析】正确答案为B,首先确定是否是真假话问题,判断依据出现真假语句,其次就是有没有直接的矛盾关系,然后利用矛盾判断关系判断其他条件,最后选择正确答案,题干中问题明显有真假语句,分析题干可以找到甲乙条件为矛盾关系,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一假,再由此判断丙的话语是否正确,题干丙说甲乙均为假此话必然错误,结合甲乙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可以得出有两人为假话。因此正确答案为B。

  结合上述题干我们可以总结遇到真假话问题,大家不要紧张,依托三步骤既可以解决问题,第一步寻找矛盾关系,第二步跳出矛盾关系判断其他条件的真假,一般情况就可以寻找正确答案了,当然如果此时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利用第三步将判断的条件带回矛盾确定互为矛盾的条件中谁真谁假,此时大多数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针对真假话问题,考的最多的题型,就是一真一假以及两真两假,例题1就是常见的一真一假问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两真两假问题又该如何用三步解决呢?

  例2

  学校在为失学儿童募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证,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周说:“不是我捐的”

  吴说:“是王捐的”

  郑说:“是吴捐的”

  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A.是吴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郑和王捐的

  D.是郑和吴捐的

  【华图解析】正确答案为C,首先判断题型问法出现真假话语表述,确定为真假问题,接着分析题干条件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发现“吴”“王”互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但题干信息是两真两假,此时另外两个条件也是必有一真一假,但不是矛盾关系,我们可以对另外两个条件进行假设,假设其中一个为真,则另外一个为假,进行验证,假设周为真,则郑为假,得到信息为“非周、非吴”,结合题干四人中由两人参与排除周和吴即郑和王参与,得出选项为C。

  所以大家不难发现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其实我们三招就搞定了,第一步判断题干中是否存在真假语句,第二步寻找题干矛盾关系,第三步利用假设进行验证即可得到答案。希望大家通过题目都能掌握这种做题的技巧,并且在题目的练习过程中多总结多应用。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