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5年葫芦岛国家公务员考试几天后出成绩

辽宁华图 | 2024-12-14 08:06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葫芦岛国家公务员考试几天后出成绩。更多2025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400-024-1113。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葫芦岛国家公务员考试几天后出成绩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预约

  2025年辽宁国考笔试已结束,国考笔试成绩预计1月中上旬发布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考生可登录国家公务员局查询,查询网址:http://www.scs.gov.cn/。目前辽宁国家公务员笔试成绩查询入口暂未开通,届时辽宁华图会为考生同步官网的成绩查询入口,辽宁华图教育祝考生顺利进面!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建议保存链接,出成绩查看)

  点击查看:历年国考入面分数线>>>>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图书教材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校课程

  扫码领取历年国考进面分数线、面试资料,历年试题等考试信息

试题资料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葫芦岛国家公务员考试几天后出成绩,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现象认知题答题技巧

  现象认知题是公务员招考中结构化面试的重点考察题型之一,通过该题型侧重考察考生的两大能力:一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即要求考生对题目中呈现的现象产生的意义、后果或原因等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要求考生能够对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可行对策。此类题型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面试中要想更好地驾驭现象认知题,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一、题型特征

  试题呈现:外卖订餐平台被频繁爆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设问方式:

  请谈谈你的看法;对此,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理解等等。

  内容侧重:

  主要侧重于谈对某种社会现象、热点事件、政府的某种行为等的看法。

  二、答题思路

  (一)表明立场

  考生可采用一定的方式扣题引入,并表明自己对此现象的态度。

  扣题。在答题时考生可使用讲背景或者抛本质等方法来扣题引入,以起到铺垫的作用,避免开门见山、过于直接。讲背景就是通过联想题目中现象存在的大背景进而引入话题,如对于“啃老族”现象,可想到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以此为背景引入主题;抛本质就是分析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诱因,如“老人摔倒周围没有人去扶”现象,体现出的是社会上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的本质,考生可以此来作为铺垫。

  表明态度。对于积极类的现象,可表述为“…值得肯定的或赞扬的或学习的或值得推广的等”;对于消极类的现象,可表述为“…应当反思、引起重视或积极改进等”;对于辩证类的现象,可表述为“对此,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或者全面来看等等”。

  (二)展开分析

  考生需要对题目中的现象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并表达出自己的具体看法。

  对于积极类的现象主要侧重于分析其产生的意义、积极影响或价值;消极类的现象可主要分析其带来的危害、后果或产生的原因;对于辩证类的现象,可以分两方面来阐述,一方面分析其意义或价值,另一方面可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或问题。

  为了能够分析地更加全面深入,考生在展开分析时可采用主体分析法,即从不同的主体分别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主体类型如下: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中观层面的政府职能部门、媒体、学校及企业;微观层面的个人及家庭等。例如,若要分析社会中持续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可分别从国家食品安全的法规制度不健全、政府职能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乏力、企业及商家唯利是图的不诚信经营以及消费者个人的维权意识淡薄等多个主体角度展开分析。

  (三)提出对策

  有针对性地提对策是回答现象认知题目的重要内容,万不可忽略,考生可针对题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或解决措施。

  针对积极类的现象,可以提出一些扩大其影响的对策或者提出能使其更加完善、更好地贯彻落实的建议等;对于消极类的现象,可以根据前面分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者直接根据问题提建议;如果是辩证类的现象,可主要针对消极的一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善方法等。

  (四)总结提升

  结尾需要进行一定的总结,以保证整体结构完整,但总结时语言要精炼,不要长篇大论,最好具有一定的高度,以达到升华的目的。

  三、注意事项

  第一,语言表达。考生答题时要分段分条,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每段落之间要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可适当增加一些承上启下的语句,以使得表述更加顺畅自然。

  第二,政府视角。考生在回答此类题目时尽量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分析并展开阐述,要融入政府思维,尽量使用一些恰当的政府语言进行表达,切忌仅站在个人立场侃侃而谈。

  第三,注重“三度”。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要做到“三度”,一是要有高度,考生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思维高度和语言高度,不要显得低俗;二是要有广度,考生思考问题时要全面,可从不同的主体、领域或纬度展开分析,不要过于片面;三是要有深度,考生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核心,分析时要透彻深入,不要太浅显。

  总之,现象认知的题目需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多关注时事和热点,考生平时可以多看新闻,多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动态,与此同时,多进行相关的思考,这样才能在面对此类题目时得心应手,轻松应对。

  面试备考技巧:注意事项之“有效对策”

  结构化面试现象认知类题目是很多同学们面试场上的“拦路虎”,同学们在接触之初,对于题干中的现象往往是无话可说,通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培训后,随着自身语料与储备的增长,都可以很好的表达的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学们甚至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但所表达的内容很多内容是反复重复的车轱辘话。这是众多同学们在结构化面试备考过程中 公认的难题。造成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是同学们在审题作答时,往往没有对于题干中的现象仔细剖析,一味的想着我们的解题思路,生搬硬套:“主体分析法”、“维度分析法”,我们在回答现象认知类题目时,一定要有代入实际的思维,合情合理的匹配我们的原因与对策,原因与对策就是我们现象认知类题目的点睛之笔,同学们需要留心我们的日常生并有一定的积累与感悟。今天就原因与对策的注意事项和积累方法,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同学们在运用“主体分析法”、“维度分析法”,匹配题干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时候,一定要先联系实际,而不能够盲目去生搬硬套分析法中的主体与维度,要选择合适合理的原因,再根据原因提出我们有效合理的改进对策,这才是区别于对手富有政务思维的答案。那么如何能够回答出具备政务思维个性化的答案呢?首先,是对于各类现象产生的政策时代背景要有足够的积累;其次,在同学们不妨举一反三立足于自己的专业背景与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出题干现象的原因;最后,根据原因寻求匹配对策,为了使得回答的内容,可行性高符合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依托于分析方法,在各维度与主体中锁定对策,另一方面,同样使我们,平日自身的积累,应该多去关注时政热点,并将生活中遇见的事情,加以分析锻炼自己的答题思维。

  同样我们现象认知整个答题思路,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作答时很容易陷入“原因-对策”的怪圈,硬生生的去找各类现象的原因,并没有把我们的解题思维活学活用,且把内容说的过于冗长,其实这会使得我们分析部分牵强附会没有抓到重点,影响整体的得分。因此,同学们在遇到一些不容易找出原因的现象时,不用执着于原因,可以分析危害、意义甚至是伴随着一些积极现象出现的问题,运用自身的语素积累将凝练的原因具体细化演绎。如:某地交警开出了一张空白罚单,罚单上没有填写扣分与罚款,只有交警手写的提示:“前面有停车场,下次请注意!”这张罚单获得了许多网友的热议,不少人对交警的“人性化执法”纷纷点赞,还有人将这张罚单称为“最美罚单”。对此,你怎么看? (表明立场)交警开空白罚单实质是一种偏重教育的执法手段。(意义)交警开空白罚单具有积极意义。这彰显了人性化执法理念。提高了政府的执政形象。(危害)交警开空白罚单行为存在一定的弊端。作为一种执法手段,对市民产生的警戒性不强。这种手写提示,不利于执法信息化管理。(对策)要对执法车主进行信息登记,对其留下记录。执法需要道德约束与处罚手段相结合。

  当我们把分析方法与生活实际相联立,危害与意义、原因与对策有机结合,方能体现出我们的政务思维,同时,对于各类现象加以自己专业角度和积累的解读这就是我们的创新,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备考期间关注面试热点话题,转化成考题进行解答锻炼答题思维,注意活学活用、不用过分拘泥,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

  面试备考技巧:结构化面试反驳题初认知

  反驳题,即题干给出一个观点及若干支持该观点的理由,要求我们反驳题干中的理由无法充分支持该观点的一种题型。

  出于以下几点理由,很多人认为在经济发达城市要实行地铁24小时运营。请你仔细阅读以下三条理由,并进行分条反驳:理由①:夜间有较大的人流出行量,24小时运营能够方便民众夜间出行,因为大城市晚间下班多,且住处比较远;有人长途旅行晚上要去机场、火车站;也有人晚上要聚会等。理由②:在夜间乘坐公交或者出租车经常会出现安全问题,所以要开通地铁,更能保障晚上出行人的安全。理由③:开通24小时运营的地铁,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加就业。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观点和三个理由,观点是——在经济发达城市要实行地铁24小时运营,题干的后面给了论证方认为可以支持该观点的三个理由,题目则明确要求考生针对这三条理由分条反驳。很明显,这种题侧重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实按照常识,大家对论证与反驳的概念并不陌生,反驳题所涉及的要素和议论文写作涉及的要素一致,也就是论点、论证、论据,通过论据证明论点成立,,如果能带着议论文的思维有利于在答题时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有力反驳。首先什么是论证?论证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式或者,论证就是为某种观点寻找理由与适当的推理形式,以说服读者或听众。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构成的。

  1.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

  2.论据:用来确定论点真实性的判断,它是使论点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可作为论据的判断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已被确认的关于事实的判断,另一类是表述科学原理的判断(包括定义、公理、定律、原理等)。在一个论证中,论点只能有一个,而论据则一般有多个。

  3.论证方式:是指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点"的问题。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论证方式是隐含在论点和论据之中的。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