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报考指导

首页 > 辽宁事业单位 > 报考指导

2025年本溪事业单位招考职位表已发布

辽宁华图 | 2025-02-19 08:02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事业单位考试为您提供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本溪事业单位招考职位表已发布。更多辽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sydw/)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事业单位专属客服:点击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本溪事业单位招考职位表已发布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职位表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2025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职位表>>>>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面授课程】【 事业单位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事业单位公告】【事业单位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扫码一对一咨询,领取资料试题

  辽宁公务员考试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文章:2025年本溪事业单位招考职位表已发布,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资料、 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事业编备考技巧

  5.“春种田园皆万物,秋收遍地是黄金。”这句俗语蕴含了哪种经济学原理:

  A.“经济加总”

  B.“收入分配”

  C.“自给自足”

  D.“流动偏好”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原理知识。

  第二步,“春种田园皆万物,秋收遍地是黄金。”这是说春天播种各种农作物种子,秋天可收获各种值钱的农作物。根据收获的这些农作物的价值,也就可以计算出农业创造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加总”是人们用以描述某些经济生活的一个简单的抽象。例如,总产出就是一个经济加总的概念。比方说一定数量的香蕉、上衣、钢铁等等各不相同的东西无法直接加总,但是在市场上都值一定数量的钱,于是,通过货币就可以把物质形态不同的产品的产量都还原为一定的市场价值从而加总。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收入分配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即利息、所得税和净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收益分配的构成,广义上是企业收入的分配;狭义上是税后利润的分配。B项排除。

  C项:“自给自足”在经济上就是自然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C项排除。

  D项:“流动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其目的在于说明利息率对投资量的影响,进而决定就业量这一中心问题。流动偏好用曲线表示则为货币需求曲线,在图形上呈向右下方倾斜状至流动性陷阱的起点。D项排除。

  6.英国经济学家( )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把研究经济问题的重心放在国民财富的增加上,强调劳动与分工的重要性。

  A.威廉·配第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约翰·穆勒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他早年发表经济自由主义主张,用九年时间完成《国富论》,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同时亚当·斯密因《国富论》而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威廉·配第(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政治算术》,《爱尔兰政治剖析》,《货币略论》等。《国富论》不是配第的著作。A项排除。

  B项:大卫·李嘉图(1772年4月18日-1823年9月11日),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黄金的价格》等。《国富论》不是李嘉图的著作。B项排除。

  D项:约翰·穆勒(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或译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也译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著作主要有《代议制政府》、《政治经济学原理》、《功利主义》、《论自由》等。《国富论》不是穆勒的著作。D项排除。

  1.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程,最终三大主力红军在( )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A.甘肃会宁

  B.贵州遵义

  C.陕西延安

  D.山西太原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红军于长征期间(1935年)进占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中共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并未在遵义会师。B项错误。

  C项:延安是抗日时期革命根据地。长征红军三大主力并未在延安会师。C项错误。

  D项:长征红军三大主力并未在山西太原会师。D项错误。

  2.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存在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师父领进门”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修行在个人”体现事物发展的内因。所以说是否成才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属于内因的内容,师傅的引入作为外因对于个人成才也会起到影响作用。

  因此,选项D选项。

  【拓展】A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矛盾存在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但是并没有体现出事物内外因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

  B项:矛盾的主次方面存在于一对矛盾中,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而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矛盾主次方面。B项错误。

  C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个观点正确,但是属于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内容,和内外因没有关系。C项错误。

  3.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应该采取的行为包括:

  A.促进自由贸易

  B.鼓励储蓄投资

  C.鼓励研究与开发

  D.主要行业国有化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GDP指标来判断经济变化形势。最终产品法是测算GDP的主要方法之一:公式为GDP=C+G+I+(X-M)

  其中C是消费量,即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G是政府采购,即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I是投资量,厂商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或者说是企业、组织和政府对固定资产和物质储备的总投资;X是出口额,即本国产品或服务在国外的销售额;M是进口额,即从外国购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X-M)是出口净额,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综上可知GDP与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有关。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阻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地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可以促进GDP的增长即促进经济增长。A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鼓励企业投资可以促进GDP的增长而非储蓄投资,储蓄投资与GDP核算没有直接关系。B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C项:研究与开发是指各种研究机构、企业或个人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研究与开发与GDP的增长无直接关系。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D项:国有化是将私人企业的生产资料收归国家所有的过程。主要行业国有化与GDP的核算没有直接关系,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4.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这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一特点:

  A.微观性

  B.目的性

  C.盲目性

  D.滞后性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知识。

  第二步,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是指市场调节的结果总是比较慢,是“事后诸葛亮”,不能及时给生产者提供产品的供求信息,最终导致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题干中,“事后调节”“有一定时间差”,可知属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市场经济具有三大缺陷: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们作出的经营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③市场调节还具有滞后性。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不能反映长期趋势。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