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5年考锦州市公务员在哪里准考证打印

辽宁华图 | 2025-03-06 08:07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考锦州市公务员在哪里准考证打印。更多2025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辽宁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考锦州市公务员在哪里准考证打印

辽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已缴费的报考者,于2025年3月10日9:00至3月16日9:00点击上方图片进入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自行打印准考证。请考生妥善保管,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需要使用,丢失不补。

  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时间:2025年3月15日,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

  2025年3月16日,9:00至11:00《专业科目》。

  笔试地点:本次考试在全省各省辖市设置考区。

  报考者要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并必须携带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监考人员依据报考者准考证、身份证件和考场座次表,核验身份,实施监考。考试当天报考者无法出具报名时的身份证件但仍坚持要参加考试的,应说明具体缘由,写出承诺书,并服从工作人员关于重新采集照片、留取身份特征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安排,方可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网
公告 省考简章 省考职位表 省考报名时间
资讯 省考考试时间 省考报考指导 省考考试内容
资料 省考行测试题 省考申论试题 省考历年分数线
备考 笔试课程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考锦州市公务员在哪里准考证打印,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数字特性法巧解数量关系

  解决数量关系常用的方法有几下几种:

2023年广东省考行测备考之数字特性法巧解数量关系

  对于以上4种方法,数量大多数题目都可以用代入排除法来做,只不过适用题型的题目用代入排除法求解会更简单;方程法是大家从小学就接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赋值法大家也不陌生,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行程、经济利润等问题;数字特性法是我们快速解决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关于数字特性的主要知识点详见下面的思维导图:

2023年广东省考行测备考之数字特性法巧解数量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几道真题,详细阐述一下怎么利用数字特性来巧解数量关系题目。

  【例1】某旅游公司有能载4名乘客的轿车和能载7名乘客的面包车若干辆,某日该公司将所有车辆分成车辆数相等的两个车队运送两支旅行团。已知两支旅行团共有79人,且每支车队都满载,问该公司轿车数量比面包车多多少辆?

  A.5

  B.6

  C.7

  D.8

  【图图点拨】题目问轿车数量比面包车多多少辆,即考查轿车数量与面包车数量的差值,根据奇偶特性的和差同性原则,轿车数量与面包车数量的和是偶数(题目说将所有车辆分成车辆数相等的两个车队运送两支旅行团),所以轿车数量与面包车数量的差也是偶数,排除A、C。接下来小伙伴不继续往下做,也有1/2的概率蒙对。继续往下做只要从B、D选项中随便代入一个到题干中就可以了,比如代入B选项,设轿车有x辆,面包车有y辆,那

2023年广东省考行测备考之数字特性法巧解数量关系

  例1是关于数字特性法中奇偶特性的应用,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目。

  【例2】A和B两家企业2023年共申请专利300多项,其中A企业申请的专利中27%是发明专利,B企业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和非发明专利之比为8︰13。已知B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少于A企业,但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多于A企业,问两家企业最少申请非发明专利多少项?

  A.237

  B.242

  C.250

  D.255

2023年广东省考行测备考之数字特性法巧解数量关系

2023年广东省考行测备考之数字特性法巧解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试题模拟

  (单选题)刺激扩散是文化扩散的一种类型,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适应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下列选项中,属于刺激扩散的是()。

  A.国内中小学教育中的英语教学

  B.胡服骑射

  C.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与中国实际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九十年代初中国很多的女性争相购买一种踏脚的健美裤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这道题目属于单定义。题干中“刺激扩散”的关键信息为: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适应当地存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选项:英语教学,未体现出“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符合定义;

  B选项:胡服骑射,未体现出“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符合定义;

  C选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不是完全符合,所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出“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做出改变”,符合定义;

  D选项:购买踏脚的健美裤,未体现出“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单选题)腾笼换鸟,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举措,就是把现有的传统产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腾笼换鸟改变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换来的是质量与效益、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增长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腾笼换鸟的是()。

  A.某地种植技术发展落后,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大力开展生态农业,改变了当地的贫困面貌

  B.泰山集团属于锅炉企业,近几年,通过转型升级,调整燃烧方式,从“传统燃烧”向“清洁燃烧”转变

  C.某皮具加工厂自从引进人工智能机器后,解放了大量的生产力,提高了制造效率

  D.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从2G突破到3G,从3G到4G,再从4G到5G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这道题目属于单定义。题干中“腾笼换鸟”的关键信息为: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质量与效益、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增长方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选项:“生态农业”属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符合定义;

  B选项:从“传统燃烧”向“清洁燃烧”转变,体现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符合定义;

  C选项:引进人工智能机器,体现出质量与效益提高,符合定义;

  D选项:网络技术的突破,未体现出传统产业,也未体现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单选题)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睡觉?事实上,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答案。据11月18日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PARP1蛋白犹如“天线”,可向大脑发出睡眠和修复DNA损伤的时间信号,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睡眠对所有具有神经系统的有机体来说都是普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下列哪个选项最能加强上述研究发现:

  A.斑马鱼睡眠时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

  B.研究认为人每天至少需要睡6小时才能保持精神

  C.同样的实验结果也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

  D.DNA损伤的累积是引起睡眠状态的驱动因素,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觉的冲动

  【答案】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加强”,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大脑中的PARP1蛋白犹如“天线”,可向大脑发出睡眠和修复DNA损伤的时间信号,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睡眠对所有具有神经系统的有机体来说都是普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论点讨论的是人,而选项中讨论的是斑马鱼,不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说明人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与睡眠的原因没有关系,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在小鼠身上得到验证,与人没有关系,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加强论据。解释说明人之所以睡觉的机制原理,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单选题)喷药︰驱害虫

  A.复习︰考试

  B.加热︰融化

  C.锻炼︰健康

  D.读书︰获取知识

  【答案】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该题属于二元式,两者属于目的对应关系,“喷药”的目的是为了“驱害虫”,且“驱害虫”为动宾结构。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选项:“复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选项:“加热”会导致“融化”,两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选项:“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健康”,但是“健康”不是动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选项:“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且“获取知识”为动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单选题)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B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整体上观察,图形线条较多,有些线条相同,有些线条不同,考虑样式运算。

  第二步,九宫格,先横看再竖看。

  每幅图中均有一条横线和竖线,斜线是不相同的,考虑整体求同,即横线和竖线是每幅图共有的特征。则问号处应该选择有横线和竖线的图形。

  因此,选择B选项。

  行测言语理解备考技巧:运用主题词做题

  一、主题词是什么

  主题词其实就是文段的核心话题。一个题干材料中,主题词有一个或多个。作为文段的核心话题,主旨观点题目的正确选项中往往要体现文段主题词。

  二、如何判断主题词

  1.高频出现且贯穿全文的词,往往为文段主题词

  2.关键句的论述对象(关键句:首尾句、对策句、评论句、感叹句)。如果文段没有高频词,或者高频词并非文段主题,则可关注关键句中的论述对象。

  三、如何应用主题词

  1.阅读文段,判断文段主题词;

  2.主题词可以帮助筛选选项,不含主题词的可以排除。

  四、实战演练

  例题

  唐代是中国园艺起步的时代。唐以前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寻常百姓,栽培树木草本多以实用为主。而到了唐代,人们栽培植物逐渐向观赏性发展,果实不堪食用的海棠便因此开始得到重视。到了宋代,海棠成为园林观赏植物中的明星,宋人常以海棠牡丹并论,在宋代花鸟画中便有以海棠为题的古画流传。而宋代之后,海棠已然是中国传统的名花,历代都不少见。中国人喜欢海棠,于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海棠植于庭院,正是应了“金玉满堂”的谐音。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中国古典园艺史的发展脉络

  B.海棠在中国古典园艺史上的地位变迁

  C.海棠作为中国古典园林栽培植物的文化象征

  D.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后期的主要特征

  【答案】B。华图解析:文段前两句话指出唐代以前栽培树木草本多以实用为主;接着介绍唐代以后人们栽培植物逐渐向观赏性发展,海棠开始得到重视;然后说明到了宋代海棠名气大增,宋代之后海棠地位更高;最后指出中国人喜欢海棠,中国古典园林中海棠植于庭院,应了“金玉满堂”的谐音。分析文段,可知文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海棠在我国园艺植物中的地位变化,B项表述与此一致。同时,分析出文段主题词为“海棠”。A、D两项均脱离了“海棠”这一主题词,排除。C项的“文化象征”文段未提及,排除。故选B。

  通过题目的练习我们会发现,运用主题词做题真的很牛!核心关键是,先材料主题词查找,再选项主题词判断,最后主题词不符排除。希望大家平时在做主旨观点题的时候多关注主题词。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